首页 > 二十四史 > 北齐书 > 50章 > 封隆之传

北齐书

《北齐书》50章封隆之传

《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为区别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北齐书》,而称后者为《南齐书》。《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和列传四十二卷。《北齐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齐、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北齐书》成书前李百药先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继续完成父撰《齐书》遗稿,并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

《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封隆之传

书籍:北齐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渤海。。地人氏。父回,魏朝的司空。隆之生性宽厚,有度量。二十岁,为州郡主簿,以奉朝请起家,领掌直后。汝南王悦开府,延请隆之为中兵参军。
早些年,即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地,自号“大乘”,有众五万,朝廷派大都督元遥及隆之擒获法庆,以此赐爵武城子。不久,兼任司徒主簿、河南尹丞。此时青、齐二州士民反叛,隆之奉使前往慰谕,所到之处,随即归降。永安中,拜抚军府长史。尔朱兆等屯驻晋陽,魏朝廷认为河内为要冲之地,即除隆之龙骧将军、河内太守,不久又加持节、后将军、假平北将军、当郡都督。隆之还没有赴任,正好尔朱兆入据洛陽,庄帝因幽禁而死。
隆之由于父亲遭人陷害,常有报仇雪恨之心,因此便持节东归,图谋举义。此时高乾提醒隆之说:“尔朱暴逆,祸及皇上,你的弟弟与兄长同蒙先帝殊常之恩,岂能忘恩负义,不为朝廷报仇雪耻?”隆之回答说:“国耻家恨,痛入骨髓,乘机而动,现在正是时候。”于是便与高乾等人定计,夜袭州城,取得成功。高乾等认为隆之一向为乡里敬重,就推荐他做了刺史。这样,隆之尽力慰抚,民情感奋。
不久,高祖从晋陽东出,隆之打发其儿子子绘于滏口迎接,高祖十分感动。抵达信都后,高祖召集诸州郡督将僚吏等议论说:“逆胡尔朱兆穷凶极恶,天地不容,人神捐弃,眼下所在奋起举义,实在是上天诛杀此贼之时。我欲与诸位剪除凶残,大家有何好计?”隆之回答说:“尔朱氏暴虐,其灭亡之时已到,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虽然他手握重兵,貌似强大实则羸弱。大王您心系王室,首举义旗,天下之人,孰不归仰,请大王不要疑惑不决。”中兴初,拜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尔朱兆等屯驻广阿,十月,高祖与其交战,一下子就打败了他。朝廷派遣隆之持节为北道大使。高祖准备向驻在韩陵的尔朱兆等人发起进攻,就留隆之镇守邺城。尔朱兆等逃遁,朝廷委任隆之行冀州刺史事,并将降俘三万余人分配诸州安置。
很快征拜为侍中。此时高祖从洛陽回师邺城。隆之拟赴京城,趁便拜访谒见了高祖。他对高祖说:“斛斯椿、贺拔胜、贾显智等人先前侍奉尔朱,突生乖忤,到讨伐仲远时,又同心协力了。猜忌狠毒之人,欲望无穷。又叱列延庆、侯渊、念贤等均在京师,大王如果授以名位,他们一定会制造祸乱。”第二天高祖才对隆之说:“侍中昨日之语,确实深虑远谋。”不久封为安德郡公,食邑二千户,进位仪同三司。这个时候,朝议认为尔朱荣佐命前朝,应当配食明帝庙庭。隆之说:“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哪有害人的母亲,与子对享之理?考古查今,未见此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诏隆之参议于麟趾阁,以制定新制。后因斛斯椿等人向魏帝进谗,隆之逃回了故里。高祖知其遭受诬陷,召往晋陽。不久魏帝以本官征召,隆之坚辞未去赴任。依然使隆之行并州刺史事。魏清河王。。为大司马,以隆之为长史。
天平初,再入朝为侍中,参预迁都之议。魏静帝诏其为侍讲,迁吏部尚书,加侍中,以本官行冀州刺史事。陽平人路绍遵聚众造反,自称行台,攻克定州博陵郡,掳太守高永乐,往南侵入冀州。隆之命令部属长乐太守高景等打垮了路绍遵的进攻,还活捉了绍遵,扭送到了晋陽。元象初,拜冀州刺史,很快又加开府。此时初次招募勇士,都督孛八、高法雄、封子元等不愿意远地戍守,遂聚众为乱。隆之带领本州军队平定了叛乱。兴和元年(539),再征拜为侍中。隆之一向得乡里民心,极力为本州着想,留心抚养,吏民怀念,因此立碑歌颂。转行梁州刺史事,又行济州事,征拜尚书右仆射。武定初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拟将叛乱,并派人向冀州豪族秘密通报消息,请他们作为内应,于是轻薄之徒,相互串联。朝廷诏令隆之出使抚慰,之后才得安静。世宗给隆之密信,称:“仲密枝党同恶向西者,应该全部没收他们的家产,以杀一儆百。”隆之认为恩旨已经颁布,再无追改之理。如果现在给以惩处,是向民众显示不诚,若有惊扰,损失就大了。便向高祖作了报告,事情才没有往前发展。隆之从举义之日起,首参大计的制定,其间的奇谋妙算,随时向高祖启报,手书、草稿,均被销毁,因而外界罕知其事。高祖嘉奖隆之的忠心,时常遵从他的筹谋。复以本官行济州事,转齐州刺史。武定三年(545)死于任上,时年六十一岁。高祖后至冀州地界,停留交津,想起了隆之,回头对冀州行事司马子如说:“封公积德履仁,体通性达,自参预军国大计,将近二十年,劳苦困顿、艰险忧患,始终如一。因其忠信可凭,才将后事托付给他。没料到未及极善,忽然身亡,念其忠贤,实可痛惜。”并为之流涕。又令参军宋仲羡用太牢祭奠。

封隆之传相关文章

  • 沧州牧王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舅氏张公健亭言,沧州牧王某,有爱女婴疾沉困,家人夜入书斋,忽见其对月独立花阴下,悚然而返,疑为狐魅托形,嗾犬扑之,倏然灭迹。俄室中病者曰:顷梦至书斋看月,意殊爽适,不虞犬至,几不得免。...
  • 宦家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一宦家子,资巨万。诸无赖伪相亲昵,诱之冶游,饮博歌舞,不数载,炊烟竟绝,盜颔以终。病革时语其妻曰:吾为人蛊惑,以至此,必讼诸地下。越半载见梦于妻曰:讼不胜也。冥官谓妖童娼女,本捐弃廉...
  • 死后》原文翻译 - - 《野草》下部 - - 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  这是哪里,我怎么到这里来,怎么死的,这些事我全不明白。总之,待我自己知道已经死掉的时候,就已经死在那里了。  听到几声喜鹊叫,接着是一阵乌老鸦。空...
  • 侯静山》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高少宰念东先生云:“崇祯间,有猴仙,号静山。托神于河间之叟,与人谈诗文,决休咎,娓娓不倦。以肴核置案上,啖饮狼藉,但不能见之耳。”时先生祖寝疾。或致书云:“侯静山,...
  • 犬灯》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韩光禄大千之仆夜宿厦间,见楼上有灯如明星,未几,荧荧飘落,及地化为犬。睨之,转舍后去,急起潜尾之,入院中化为女子。心知其狐,还卧故所。俄女子自后来,仆佯寐以观其变。女俯而撼之,仆伪...
  •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
  • 蚬子》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蚬子 两人相遇,各问所生子女几何。一曰:“五女。”一曰:“一子。”生女者曰:“一子是险子。”生子者怒曰:“我是蚬子,强如你养了许多肉蚌。...
  • 吃榧伤心》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吃榧伤心 有担榧子在街卖者,一人连吃不止。卖者曰:“你买不买,如何只吃?”答曰:“此物最能养脾。”卖者曰:“你虽养脾,我却伤心。” 卖肉忌赊 ...
  • 仿制字》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仿制字 一生见有投制生帖者,深叹制字新奇,偶致一远札,遂效之。仆致书回,生问见书有何话说,仆曰:“当面启看,便问老相公无恙,又问老安人好否。予曰:‘俱安。’乃沉吟...
  •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二卷 - -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 【解释】强者上面还有更强的人,坏人自会有更坏的人来对付他。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 【解释】善于使用的人不在于家里有多少财...
  • 企羡》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二卷 - -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群、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
  • 桓公·桓公九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传】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
  • 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忠义七》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何复,字见元,平度人。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复,崇祯七年进士。知高县,有却贼功。忤上官,被劾谪戍。后廷臣多论荐,起英山知县,累迁工部主事,进员外郎。十七年二月擢保定知府。宗元,由恩...
  • 本纪第十三·卫绍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卫绍王   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卫王长身,美髯须,天资俭约,不好华饰,大定十一...
  • 李守贞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李守贞,河陽人。年少时凶暴奸猾,飘泊无依,在本郡做牙将。晋高祖镇守河陽时,任他为典客,后来晋高祖多次调动,李守贞都跟随着他。晋高祖即位后,李守贞接连升到客省使。天福年间,李金全...
  •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裴漼,绛州闻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年甚少,不主曹务,刺史李崇义内轻之,镌谕曰:“同,三辅,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琰之唯唯。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
  • 柳恽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好学习 ,善于写书信。与陈郡的谢..是邻居,互相深深地友爱。谢..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为楷模。” 起初,宋朝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
  • 诊要经终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
  • 上古天真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
  • 白杨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白杨 释名 独摇。 气味 (木皮)苦、寒、无毒。 主治 煎汤日饮,止孕痢;煎醋含漱,止牙前;煎浆水加盐含漱,治口疮,煎水酿酒,消瘿气。 水杨 释名 青杨、蒲柳、蒲杨、蒲多,多柳、蕉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