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100章 > 傅永传

魏书

《魏书》100章傅永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傅永传

书籍:魏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氏。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青州入魏国,不久又南归。傅永有力气胆量,拳脚功夫过人,能够手执鞍桥,倒立驰骋。二十多岁,有位友人给他写了封信而他不能写信回答,请求洪仲帮忙,洪仲深深责怪他而不为他代笔。傅永于是发愤读书,涉猎经史,练就好文笔。从东陽禁防转任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一起降归朝廷,在平齐当百姓。父母都已年老,家中饥寒交迫达十几年,依仗其强于人事,勉力受雇于别人得以养家糊口。很晚才被朝廷征召,兼治礼郎,往长安拜文明太后父燕宣王庙,朝廷赐爵贝丘男,加授伏波将军。没多久,朝廷任他为中书博士,又改任议郎。转任尚书考功郎中,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不久又转任都督、任城王元澄长史,兼任尚书左丞。
王肃任职豫州,任命傅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咸陽王元禧考虑王肃不可靠,在高祖面前说了他的看法。高祖说:“朕已选了傅修期为其长史,虽然他威仪不够,但文武才干足够了。”王肃认为傅永是有资格的人,很优厚地对待他。傅永也以王肃被高祖宠爱,尽心侍奉,情义至厚。萧鸾派将鲁康祚、赵公政领军号称一万,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指令傅永统军三千迎击。当时鲁康祚等驻军淮水以南,傅永在离淮十里的北岸扎营。傅永思量吴楚之兵,喜欢干斫砍营帐的事,便在晚上分兵两股,出于大营之外。又考虑敌人如晚上前来,必定要渡淮河的地点,用火标记其浅的地方。傅永既已设下埋伏,又秘密令人用瓢盛火,渡到淮河南岸,要他们深深埋伏起来,教他们说:“如有火起,即要如何如何。”这天夜里,鲁康祚、赵公政等人果然亲率人马,前来斫营。傅永东西两面伏军夹攻敌军,康祚等奔往淮河。火既群起,他们便不记得本来应该渡河的位置,于是直奔傅永所设置的燃火地方争渡淮河。水很深,敌军淹死,被杀的有数千人,生捉赵公政。鲁康祚的人马都坠入淮河,天亮后找到他的尸体,砍下脑袋,与赵公政一起送到京城。赵公政,是岐州刺史赵超宗的堂兄。
当时,裴叔业率领王茂先、李定等人前来侵犯楚王戍营。傅永刚好回到豫州,王肃又令傅永前去讨伐。傅永令心腹一名驰马楚王戍,到那之后即令填塞外壕沟,夜晚在城外埋伏一千名将士。天亮后,裴叔业等来到,在城池东面屯军,摆开阵势,准备长围楚王戍。傅永所派的伏军在左道打击叔业的后军,攻破敌阵。裴叔业于是令将佐把守所列之阵,自己率领精兵数千救危。傅永登上门楼,看见裴叔业已南行五、六里,便开门奋击,于是攻破敌阵。裴叔业不知如何进退才好,于是奔逃而去。傅永左右准备追击,傅永说:“我们弱卒不满三千,敌人精兵犹多,并不是力量不足而被打败,他们是中了我的计策才逃散的。敌人既然不知我军虚实,这就足以丧敌之胆了。俘虏了这些敌人足够了,何必再去追呢。”俘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两个月中,两次大捷,高祖很是高兴,派使者在豫州就地拜授傅永为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高祖每每感叹说:“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只有傅修期啊。”
裴叔业又围攻涡陽,当时高祖在豫州,派傅永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人前往救助。军队逼近敌人,傅永说:“先深挖壕沟,加固壁垒,然后图取敌人。”高聪等不听,刚刚安顿好辎重,便攻击敌人,一战而败。高聪等弃甲而逃,经奔悬瓠。傅永独收拾散落兵卒徐徐还退,敌人追到,又设下埋伏打败敌人,挫其锋锐。四支军马,多赖他才得以幸免。傅永到了悬瓠,高祖把他们都锁闭起来。高聪、刘藻贬为边民。傅永仅仅被免去了官爵。没过十天,帝下诏书说:“修期前番督后,使我军少有擒杀,可任扬武将军、汝陰镇将,带领汝陰太守。”
景明初年,裴叔业打算以寿春归顺朝廷,秘密通报傅永,傅永上表报告。等到准备迎降,帝诏傅永为统军,与杨大眼、奚康生等诸路军马一起进入寿春。同日进城而傅永在后,所以奚康生、杨大眼二人都受封邑之赏,而傅永只是被授清河男爵位。
萧宝卷将领陈伯之侵逼寿春,沿淮寇犯。当时司徒、彭城王元勰,广陵侯元衍等同镇寿春,因九江刚刚归附,人心不稳,加上援兵不至,形势十分危急。帝下诏派遣傅永为统军,领汝陰之兵三千人先行援救。傅永总勒兵士,水陆并进,但淮水口被陈伯之防守得十分坚固。傅永在离淮水口二十里的地方,牵船上了汝水南岸,用水牛挽拖船只,径直向南奔淮河而来,下船便渡。刚刚上了淮河南岸,敌人也赶到。正好当时已入夜,傅永于是悄悄前进,天明军队到了寿春城下。元勰、元衍听说城外有军队,一起登上城门观看,但没想到傅永到了,傅永脱下盔甲,这才相信,于是引傅永上城。元勰对傅永说:“我们北望已久,正担心难以再次见到洛陽城,没想到卿你就来了。”元勰下令让军队进城。傅永说:“执兵披甲,为的是克敌,如像您所教示的,便会与殿下一起被围困,这哪是救援本意?”于是孤军驻扎城外,与元勰一起合势打击伯之,屡有胜仗。
中山王元英征伐义陽,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堵其南门。萧衍将马仙王卑连营渐进,试图解除城围。傅永对元英说:“敌人疯狂往来,意图决战。雅山地形险要,应早点占据。”元英沉吟未决,傅永说:“机者如神,难遇易失,今天不去,明朝必定被敌人占有,那时后悔都来不及。”元英于是分兵,彻夜不眠在山上筑城,派统军张怀等陈兵山下以防敌人。到天亮,仙王卑果然领兵前来,张怀等战败,筑城士兵全都奔散而去,仙王卑乘胜直趋长围,义陽城人又出城挑战。傅永于是分出兵力交付长史贾思祖,令他守住营垒,自统马步兵千余人南迎仙王卑。傅永披甲挥戈,单骑先自冲敌阵,只有军主蔡三虎紧随其后,其余人都被甩在后面。突阵横过,敌人射穿了傅永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又冲入敌阵,大破敌军,斩杀马仙王卑儿子。仙王卑烧了营帐席卷而去。元英在阵前对傅永说:“公伤了,暂且还营去吧。”傅永说:“过去汉祖扪足,不想人知自己受伤。下官虽然算不上什么,但也是国家一帅,怎能让敌人有伤我将的名声!”便与诸军一道追杀敌人,到深更半夜才回来,当时傅永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人马无不以之为壮。义陽既平之后,元英让司马陆希道写露板,不满意,令傅永修改。傅永也不增文采,只改写阵列军仪,处置形要而已。而元英十分赞赏,赞叹说:“观此谋划,敌人即使有全城汤池也不能守住。”还京之后,复傅永封号,傅永先有男爵封号,至此也不累加,皇上赐帛二千匹。除授太中大夫,行秦、梁二州事,代替邢峦镇守汉中。
后还归京师,在路途中被除任为恒农太守,他有些不高兴。当时元英东征钟离,连连上表请授傅永为将,朝廷没有答应。傅永每每说:“文渊、光国究竟是什么人呢!我傅永白发苍苍竟见拘于此郡。”扼腕叹惜。但是治理民众并不是他的长处,所以在任没有多少治绩。不久,解除郡职,还为太中大夫,行南青州事务,迁任左将军、南兖州刺史。他还能驰马射箭,盘马奋戈。时年已过八十,常忌讳人说他老,经常自称六十九岁。还京之后,拜授平东将军、光禄大夫。熙平元年(516)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他为安东将军、齐州刺史。
傅永曾经登临北邙,在平坦的地方奋戈跃马,盘旋瞻望,有终老于此的想法。他远慕杜预,近好李冲、王肃,想葬附其墓,于是买下左右地数顷,遗嘱儿子傅叔伟说:“这是我的永住之宅。”傅永妻贾氏留于家乡,傅永到了代都,娶妾冯氏,生下叔伟及几个女儿。贾氏后归彭城,没儿子,只生一个女儿。冯氏凭借儿子侍奉贾氏无礼,叔伟侍奉贾氏也不孝顺,贾氏常常忿忿不平。冯氏先于傅永而亡,等傅永去世,叔伟称父命想葬于北邙。贾氏怀疑叔伟想把他与冯氏一起合葬,贾氏于是请求将傅永归葬于所封的贝丘县。事情闹到了司徒那里,司徒胡国珍本与傅永同经征战,感其所慕,答应叔伟把他葬在北邙。贾氏于是上诉到了灵太后那里,灵太后又听从了贾氏想法。事经朝堂,胡国珍的想法得不到响应,于是葬傅永于东清河。又傅永过去建造墓基,葬父母于旧乡,贾氏于此强行移葬,与傅永同处一墓,傅永宗亲不能抑止。这时傅永下葬已经数十年了,棺木被桑枣树根所缠绕,离地面一尺多,很是坚固,便用斧砍去根茎,挖出棺木,上面都已坑坑坎坎了,当时人都很奇怪。不到三年,叔伟也死了。
叔伟,九岁任州主簿。长大以后,臂力过人,可弯三百斤力气的弓,左右驰射,又能立于马上与人竞驰,见到的人都认为他得到傅永之武而不得他的文。正光年间,叔伟子丰生袭其爵位。

傅永传相关文章

  • 游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游姓氏祖宗:子游姓氏起源: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
  • 吏为狐媚》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余官兵部时,有一吏尝为狐所媚,癥瘦骨立,乞张真人符治之,忽闻檐际人语曰:君为吏,非理取财,当婴刑戮。我夙生曾受君再生恩,故以艳色蛊惑,摄君精气,欲君以瘵疾善终。今被驱遣,是君业重不可...
  • 滇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七日晨起,雨色霏霏。饭而行,泥深及膝,出门即仆向前摔倒。北行一里,有水自东南坞来,西向注峡而去,石桥跨之。为绿生桥。过桥,行坞中一里,北上坡。遵坡行八里,东山始北断成峡,水自峡中...
  • 风筝说》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②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
  • 诸子》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
  • 山市》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
  • 五羖大夫》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河津畅体元,字汝玉,为诸生时,梦人呼为“五羖大夫”,喜为佳兆。及遇流寇之乱,尽剥其衣,夜闭置空室。时冬月寒甚,暗中摸索,得数羊皮护体,仅不至死。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
  • 瞳人语》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
  • 第二十七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
  • 阳货篇》原文翻译 - - 《论语》后10篇 - -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 第一百一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却说宝玉宝钗听说凤姐病的危急,赶忙起来。丫头秉烛伺候。正要出院,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人来说:“琏二『奶』『奶』不好了,还没有咽气,二爷二『奶』『奶』且慢些过去罢。琏二...
  • 威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二卷 - - 【原文】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 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① ...
  • 三公改他官》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国初以来,宰相带三公官居位,及罢去,又多有改他官者。范质自司徒、侍中改太子太傅,王薄自司空改太子太保,吕蒙正自司空改太子太师是也。天禧以前唯赵普、王旦乃依旧公师,仍复迁秩。...
  • 邹应龙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邹应龙 木兰花(寿伯母太夫人上官氏) 吾家二老。前有高平生癸卯。若到今辰。讵止荣华九十龄。 共惟伯母。九十新年还又五。五五相承。好看重逢乙巳春。 鹧鸪天 九十吾家两寿星...
  • 桓公·桓公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传...
  • 张珏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在钓鱼山从军,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人们号称他为“四川九虎将”。   宝..末年,元兵攻蜀州,破吉平隘,攻克长宁县,杀死守将王佐父子...
  • 魏了翁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数岁即从诸兄入学,俨然像成年人。稍微大一点,聪明颖悟特出,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 ...
  • 翟守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父亲翟溥,为后晋左司御率府率。翟守素因父亲官职之故任殿直,历后汉、后周,升为供奉官,管领承天军使。宋乾德年间,他为引进副使,跟随王全斌伐蜀,以来回奔跑报告军...
  •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 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
  • 王素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王素字休业,是琅笽临沂人氏。他高祖王翘之,是晋朝光禄大夫。 王素少年时便志气不凡。家庭贫困,母亲年老。刚开始当庐陵国侍郎,母亲去世,他便辞职,守孝期满,庐陵王刘绍当江 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