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25至33卷 > 公叔且杀几瑟

战国策

《战国策》25至33卷公叔且杀几瑟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公叔且杀几瑟

书籍:战国策章节:25至33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公叔且杀几瑟)
【提要】最高权力不可分享,只能独占。谁能当太子,谁就能控制整个国家。如果君王的儿子众多,那实在是国家的灾难,他们为皇位定会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胜利的那个王子,必然是能充分利用先王势力、外国势力、其他王子势力进行角逐的谋略家。
【原文】公叔且杀几瑟也,宋赫为谓公叔曰:“几瑟之能为乱也,内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今公杀之,太子无患,必轻公。韩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阴事之。秦、楚若无韩,必阴事伯婴。伯婴亦几瑟也。公不如勿杀。伯婴恐,必保于公。韩大夫不能必其不入也,必不敢辅伯婴以为乱。秦、楚挟几瑟以塞伯婴,伯婴外无秦、楚之权,内无父兄之众,必不能为乱矣。此便于公。”
【译文】公叔准备杀掉几瑟,宋赫替几瑟对公叔说:“几瑟能发动叛乱,是因为他在国内得到了大王(韩襄王)、公仲的支持,在国外得到了秦、楚两国的援助。现在如果您杀了他,公子咎(韩国太子)没有了后患,一定会轻视您。韩国的大臣们看到韩王年老,如果太子业已确定了,他们一定会在暗中讨好太子。秦、楚两国如果没能依靠几瑟得到韩国,肯定会暗中再去支持伯婴(韩襄王少子)争立太子。这样伯婴又和几瑟一样,是争夺国家大权的对手。您不如不杀几瑟。伯婴受到威胁,必定会请求得到您的保护。韩国的大臣们对几瑟返回韩国不能肯定,因此也就不敢帮助伯婴发动叛乱,秦、楚两国就会帮助几瑟来堵塞伯婴争权的道路。这样,伯婴既得不到秦、楚两国的外援,又得不到韩国大臣们的内应,肯定不能发动骚乱。这对您十分有利。”
【评析】维持局面要懂得把握均势,使各利益主体互相牵制,而自己能从中渔利。“均势”是一个国际政治概念。它强调国际上对各国家利益权力的分配大体平衡,维持一种既定的秩序与格局。比起相互争战、相互消灭的战争状态而言,维持一种互相和平对抗、竞争的均衡格局,是一种明智之举。之所以明智,是因为由自己来主导和操纵的这种均势中,自己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就能谋得巨大的利益。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的商界人士,也要具有这种大局眼光,在市场各利益团体的均势中牟取自己的利润。

公叔且杀几瑟相关文章

  • 蓝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蓝姓氏祖宗:秦子姓氏起源: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地名命姓,称蓝姓。蓝姓现多作兰姓,其实蓝姓与兰姓本不一宗。兰姓...
  • 高川丐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侍姬之母沈媪,言高川有丐者,与母妻居一破庙中。丐夏月拾麦斗余,嘱妻磨面以供母,妻匿其好面,以粗面泄秽水,作饼与母食,是夕大雷雨,黑暗中妻忽嗷然一声,丐起视之,则有巨蛇自口入,啮其心死...
  • 秋谷先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益都李词畹言,秋谷先生南游日,借寓一家园亭中。一夕就枕后,欲制一诗,方沉思间,闻窗外人语曰:公尚未睡耶?清词丽句,已心醉十余年。今幸下榻此室,窃听绪论,虽已经月,终以不得质疑问难为恨...
  • 大智》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郁离子曰:“人有智而能愚者,天下鲜哉。夫天下鲜不自智之人也,而不知我能,人亦能也。人用智而偶获,遂以为我独,于是乎无所不用。及其久也,虽实以诚行之,人亦以为用智也,能无穷乎?...
  • 七月》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
  •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话说那孙大圣头痛难禁,哀告道:“师父,莫念,莫念!等我医罢!”长老问:“怎么医?”行者道:“只除过阴司,查勘那个阎王家有他魂灵,请将来救他。”八戒道:&ldq...
  • 第一百一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这九千三百里扬子大江,远接三江,却是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从泗川直至大海,中间通着多少去处,以此呼为万里长江。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
  • 兄弟直西垣》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秦少游集》中,有《与鲜于子骏书》云:“今中书舍人皆以伯仲继直西垣,前世以来未有其事,诚国家之美,非特衣冠之盛也。除书始下,中外欣然,举酒相属。”予以其时考之,盖元祐...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舟师自巢湖来归。太祖亲往收其军,遂以舟师攻元中丞蛮子海牙于马场河。元人驾楼船,不利进退,而永安辈操舟若飞,再战...
  • 志第三十四·礼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次五曰凶礼。凡山陵、寝庙与丧葬、服纪及士庶丧制,皆以类编次。其谒陵、忌辰之礼,亦附载焉。   山陵   太祖即位,追上四世帝号。皇祖考熙祖,墓在凤阳府泗州蠙城北,荐号曰...
  • 本纪第十八·哀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哀宗下   九月戊寅朔,诏减亲卫军。己丑,军士杀郑门守者出奔。壬辰,起上党公张开及临淄郡王王义深、广平郡王范成进为元帅。以前御史大夫完颜合周权参知政事。乙未,以榜召...
  • 王韶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中进士,调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考试制科不中,即游历陕西,采访边境之风土民情。   熙宁元年(1068),入朝将《平戎策》三篇进呈皇上,其大意认为:&...
  • 杂传第三十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张全义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也。少以田家子役于县,县令数困辱之,全义因亡入黄巢贼中。巢陷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水运使。巢贼败,去事诸葛爽于河阳。爽死,事其子仲...
  • 魏本纪第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道武奇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儿也。"泰常七年四月,封太平王。五月,立为皇太子。及明元帝疾,命帝总摄百...
  • 列传第四十一》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盖天地之所覆载,至大矣;日月之所临照,至广矣。然则 万物之内,民人寡而禽兽 多;两仪之间,中土局而庶俗旷。求 之邹说,诡怪之迹实繁;考之山经,奇谲之词匪一。周、孔存 而不论,是非纷而莫...
  • 卢渊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卢渊,字伯源,小名陽乌。性情温 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袭爵为侯,拜为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后按例降爵为伯。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任兼散骑常侍、秘...
  • 沈文阿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父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代,授职为桂州刺史,未赴任。 文阿性情刚强,颇有体力,少时习 学父业,精心研讨章句之学。外祖父太史叔明,舅父王慧兴均通晓经学,于是...
  • 郭陈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郭躬、陈宠 ) ◆郭躬传,郭躬字仲孙,颍川陽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 《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
  • 刺志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 玳瑁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玳瑁 释名 气味 (甲)甘、寒、无毒。 主治 1、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2、痘疮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