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100章 > 卢渊传

魏书

《魏书》100章卢渊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卢渊传

书籍:魏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卢渊,字伯源,小名陽乌。性情温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袭爵为侯,拜为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后按例降爵为伯。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任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当时,高祖将立冯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卿觉得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臣愚见,应该求之卜筮。”高祖说:“因她是先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得到皇帝的隆厚宠遇,这下深深记恨在心,卢渊也不记挂。
等到高祖召集朝臣讨论征伐萧颐的事,卢渊上表说:
“为臣虽然见识不周广,但也颇涉篇籍。从魏晋前溯,太平之世时,从未有皇帝御驾亲临六军,决胜战场之上。胜了说不上是英武,不能胜又有损圣德,这是所谓千钧之驽不为老鼠而发动机关的道理。过去魏武王曹操反凭老弱之兵一万而使袁绍土崩瓦解,谢玄以士兵三千而苻坚瓦解。胜负不由人数众寡决定,成败在于须臾之间,若袁绍采用田丰之谋,则坐制曹孟德。魏已吞并蜀国,到了晋代,吴仅据有江表,魏居其上游,国力大小悬殊,德政理绝。但是仍然君臣协谋,延续数十年。到了吴孙皓时朝政暴虐,上下离心背德,魏才水陆俱进,一举攻下吴国。现在萧氏政权以篡杀之烬,政治暴酷,赋役繁杂,又加上门内支属相互残杀,人神同弃。吴、会这些地方的百姓,纷纷来到皇魏境内,眼下正是克平之日,统一之期。如若皇上您大驾南巡,敌人必定革面臣服,闽、越之民必定倒戈,这就犹如运山压卵,有征无战。但是愚臣认为万乘之尊的您亲自出征,漕运难继,千里运粮,兵有饥色,大军征战之后,必有饥荒凶险之年。还不如命令将帅统领精锐,荡涤江右,然后陛下您鸣鸾巡察,庆功于东岳泰山,则天下不胜幸运,四海百姓便会拥戴依赖于您。
“为臣又听到流言,关右之民,近年以来,竞相设立斋会,假称豪贵,互相煽惑,公然在集会时候,诽谤朝廷。无上之心,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愚臣认为应迅速惩办灭绝此风,诛杀其魁首。不这样的话,臣担心会铸成黄巾、赤眉那样的祸乱。养育其微萌之芽,不铲其毫末之苗,万一他们造反,恐怕受其危害的就多了。为臣世代侍奉皇家,义在与君王同休共戚,十分清楚犯颜直谏触犯龙颜的罪过深重,然而如果不这样,不忠之罪就更可怕了。”
皇帝下诏说:
“至上之德虽然只有一个,但树立功德的途径却很多。三圣殊文,五帝异律,或张或弛,哪里要一定是相因不改呢。朕远思太平之主,所以不亲自挂帅征讨,大概都是有缘由的。英明之主,或以天下统一而无征;守庸之君,或因志劣停伐。而今朕若把自己与过去英明的皇帝比较,时势今非昔比;比之庸懦的君主,朕着实又不甘心。假如尊贵无上的君主,不宜亲驾,那二公之徒,革辂之战,岂不是很荒谬的吗?朕推寻过去的人,假如都身先士卒拯济世事,哪还有不拓广祖先基业的呢?定火之雄,未闻不武;世祖的行为,非皆疑慑。而且曹操胜了袁术,是由于其德行礼义内泽百姓;苻坚土崩瓦解,是因为其政治火候未到。显然不是老弱的士兵力量强大,十万之众势力弱小。现在朕采用先天之术,率领仁义之师,审观成败,或许可以免于这种过失。长江险阻,并不可怕;要成就伟大的计划,何必一定要找个先前的模式呢。洞庭、彭蠡,毕竟不是坚固如殷城,我魏师振臂一呼,或许即能成就汉之大业。谋略之义,当付之临机应变;粮草之需,就寄托在如萧何那样的贤相身上。朕此番前行,将求海内统一,哪里是喜好轻举妄动,利益所在,何能委派他人!
“而且国家遭到水旱灾害,未必是由于兵祸;尧、汤时的灾难,难道也是因为兴兵动旅引起的?国家丰年之后,虽静有之,关左的小纷乱,朕已下令平伐。微不足道的流言,哪能妨碍大业的完成?朕深深记住了爱卿的一片诚心,卿不要记恨朕不按你说的去做。”
等到皇帝车驾亲征,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诸军事,皇帝下诏加授卢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都督,统领七万兵马准备从子午出击。不久因萧颐去世,停止南征。当时泾州羌人叛逆,攻城占邑,卢渊率领六千骑步兵,号称三万,慢慢向前开进。不到一个月,叛贼便纷纷逃散,投降的民众有数万人,卢渊只杀了首恶,其他人的罪行一律不过问。皇帝下诏让他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经到长安去过,准备回来时,有五十多人为他饯别,地点在渭水北面,有位相士扶风人王伯达说:“诸君都不如这位卢郎,他的官位与其学识才干虽不相称,但是他的德行名声十分隆盛,名望超过朝中诸公宰辅。二十多年后,当号令关右。愿卢郎不忘老夫今日之言。”此行之时,王伯达已年逾八十,到军门求见,谈论平生所见。没多久,朝廷便拜卢渊为仪曹尚书。魏高祖考核在位官员,降卢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郎,夺除他常侍的俸禄一周。不久任他为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老为由,坚辞不赴任。
恰逢萧昭业的雍州刺史曹虎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朝廷便派卢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领前锋诸路军马奔赴樊邓。卢渊到高祖驾前辞谢说:“为臣一介儒生,颇闻俎豆祭祀之类,带兵征战之事,从未学过。望陛下定夺。”行军日期已经逼近,高祖不同意换人。卢渊说:“臣担心曹虎又成为另一个周鲂啊,陛下应审慎从事。”曹虎果然诈降。卢渊到叶城,详细询问曹虎诈降之事,兼陈述其利害关系。魏帝下诏让卢渊攻打南陽。卢渊以兵少粮乏,上表请求先攻赭陽。因它靠近叶城粮仓的缘故。高祖同意了,于是卢渊便进攻赭陽。萧鸾派将领垣历生前来救援,卢渊素无将略,被敌人打败了,被免去官爵,贬为平民。
不久卢渊遭母丧,魏高祖派使者前往卢宅宣慰吊问。丧期完了之后,卢渊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卢渊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为徐州、京兆王元愉兼任长史,朝廷赐绢百匹。元愉年纪很小,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卢渊决定。卢渊以诚信御物,得到东南老百姓的信任与爱戴。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卢渊看出了他们的迹象,暗暗吩咐诸戍军,以防不测。卢渊屡屡上表,朝廷也不采纳他的意见,沈陵后来果然杀了身边将帅,率宿豫人马叛逃南方。沿淮诸戍地,由于有防备,得以保全。沈陵戍边多年,暗地勾结的人员很多,南徐、宿豫二州,人情都被煽惑。沈陵南逃后,他的余党,很有一些被押送到卢渊这里来的,卢渊都安抚他们一番之后把人放了,由此人心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监。二年(501),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赠他为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其固安伯爵位,谥称懿。
当初,卢谌父亲卢志师法钟繇书法,世代传业,代有能人。至卢邈以上,兼擅长草书。卢渊演习家法,代京宫殿的字多是卢渊所题。白马公崔玄伯也善于书法,世代传习卫馞体。魏朝初年工于书法的,就是崔、卢两家。卢渊与仆射李冲关系特别和睦。李冲看中卢渊门风,而卢渊推崇李冲才识官位,故结为婚姻亲家,往来亲密。至于卢渊受到高祖的礼遇赏识,李冲从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卢渊有八个儿子。

卢渊传相关文章

  • 笑里藏刀》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敌战计 - -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释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译文使敌...
  • 内储说下六微》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经一权借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
  • 十过》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候,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
  • 扶乩问寿》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宋按察蒙泉言,某公在明为谏官,尝扶乩问寿数,仙判某年某月某日当死,计期不远,恒悒悒,届期乃无恙。后入本朝,至九列。适同僚家抚乩,前仙又降,某公叩以所判无验,又判曰:君不死我奈何?某公俯...
  • 楚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历此景,亦不以为恶。上午,雨渐止。迨暮,客至,雨散始解维即船缆。五里,泊于水府庙之下。  十一日 五更复闻雨声,天明渐霁。二十五...
  • 雷疑》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蔡子方司马(家矩)语余云:甲戌之夏,尝读书金陵清凉山之阳惜阴书院,用老苍头,秣陵关乡人也。日午后,因事回里,与其邻人结伴偕行。邻人买一乳驴,中途遇雨,驴不肯前,邻人乃身披旧蓑衣,负驴子...
  • 大智》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郁离子曰:“人有智而能愚者,天下鲜哉。夫天下鲜不自智之人也,而不知我能,人亦能也。人用智而偶获,遂以为我独,于是乎无所不用。及其久也,虽实以诚行之,人亦以为用智也,能无穷乎?...
  • 无愧平生事大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这篇下面差不多都是门人的记载。下一节是讲曾子。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这一节最后的&ldquo...
  • 卷二十二》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室山。《地理志》曰:出阳城县阳乾山...
  • 评议译文》原文翻译 - - 《菜根谭》翻译 - - 事物没有大过天地日月的,然而杜甫却在诗中说:“日月是笼中的鸟儿,天地是水上的浮萍。”事情没有大过禅让帝位征伐作战的,然而邵雍却说:“唐虞禅让如喝三杯酒,汤武...
  • 爱才》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仕宦中有妹养宫中而字贵人者,有将官某代作启,中警句云:“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辇,霓裳遂灿于朝霞。寒砧之杵可掬,不捣夜月之霜;御沟之水可托,无...
  • 禽侠》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天津某寺,鹳鸟巢于鸱尾。殿承尘上,藏大蛇如盆,每至鹳雏团翼时,辄出吞食尽。鹳悲鸣数日乃去。如是三年,人料其必不复至,次岁巢如故。约雏长成,即径去,三日始还,入巢哑哑,哺子如初。蛇又...
  •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江有汜》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 易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九卷 - - 【解析】本篇以《易战》为题,旨在阐述进攻目标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从易者始”,即拣弱者先打的重要作战原则。它认为,对于屯备数处且有强弱众寡之分的敌人,应当采用避强...
  • 北道主人》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秦、晋围郑,郑人谓秦盍舍郑以为东道主。盖郑在秦之东,故云。今世称主人为东道者,此也。《东汉》载北道主人,乃有三事:“常山太守邓晨会光武于巨鹿,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
  • 许将、郑无党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许将 惜黄花 雁声晚断。寒霄云卷。正一枝开,风前看,月下见。花占千花上,香笑千香浅。化工与、最先裁翦。谁把瑶林,闲抛江岸。恁素英浓,芳心细,意何限。不恨宫妆色,不怨吹羌管。恨天...
  •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卢循使司马徐道覆寇东陽;二月,辛丑,建武将军刘裕击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为大将军。   丁巳,玄杀冀州...
  • 张仪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经与苏秦一起求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席间楚国的相国发现丢失了...
  •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一十   卷10_1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豫和」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卷10_2 「郊庙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