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50章 > 柳世隆传

南齐书

《南齐书》50章柳世隆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柳世隆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柳世隆字彦绪,是河东解人。祖父柳凭,曾任冯翊太守。父亲柳叔宗,去世比较早。
柳世隆少年时就很有风仪器度,伯父柳元景,在宋朝大明时期(457~464)做过尚书令,对世隆特别赏识喜爱,超过其他几个孩子。又把世隆的情况讲给孝武帝听,于是孝武帝召见了世隆,孝武帝说:“此人将来能做到三公呢。”海陵王刘休茂做雍州刺史时,召聘柳世隆为迎主簿。后来被任命为西陽王抚军法曹行参军,出任虎威将军、上庸太守。孝武帝对元景说:“你过去曾以虎威将军之号出任随郡太守,现在再把此职授予世隆这便可以使你柳门世不绝公了。”柳元景后来被景和皇帝(刘子业)杀害了,柳世隆由于身在远方而幸免于难。
泰始初年,诸州反叛,柳世隆由于家门之祸得到了昭雪,这事是由宋明帝作主的,于是便依据相郡起兵,派遣使者响应朝廷。弘农人刘僧駘也聚众响应。他收合了上万人,忽地赶到襄陽万山,被孔道存攻破,手下人都逃散了,只他自己保了条性命,逃藏到民间,事情平定后才出来。回到京城后,柳世隆被任命为尚书仪曹郎,明帝为了嘉奖他的一片义心,发诏提拔他为太子洗马,出任宁远将军、巴西梓漳太守。还朝来任越骑校尉,转任建平王镇北谘议参军,领南泰山太守,转任司马、东太守,入为通直散骑常侍。
不久柳世隆便任晋熙王安西司马,加宁朔将军。当时世祖(萧赜)任长史,与柳世隆相识后相处很是投机。太祖(萧道成)打算废掉广陵王,命令世祖率众下属,同会京城,柳世隆则与上流萧景先等戒严待命,这事当时没弄成。
这个时候朝廷对沈攸之颇怀疑惮,暗中作了防备,府州武器,平时都有储备。世祖将回都城,刘怀珍提醒太祖说:“夏口是兵冲要地,必须找个合适的人安排在那儿才行。”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给世祖写信说:“你既然要回朝廷来,就必须找一个文武兼备又与你关系投合的人交待后事,而柳世隆是最恰当的人选。”世祖便推荐世隆来代替自己。柳世隆转任武陵王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477)冬天,沈攸之反叛,派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孙同、宁朔将军中兵参军武宝、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君拔、宁朔将军沈惠真、龙骧将军骑兵参军王道起三万人为前驱,又派遣司马冠军刘攘兵领宁朔将军外兵参军公孙方平、南齐书龙骧将军骑兵参军朱灵真、沈僧敬、龙骧将军高茂二万人紧随其后,又派遣辅国将军王灵秀、丁珍东、宁朔将军中兵参军王弥之、宁朔将军外兵参军杨景穆二千骑兵分兵出夏口,据鲁山。沈攸之乘轻舸带领数百随从先于大军下往白螺洲,坐在胡床上看着自己的大军,很有些得意神气。到达郢州后,他觉得郢城太弱小不足攻打,便遣人告诉柳世隆说:“根据太后的命令,要暂时回都城去,你我既然同为国家效力,我的意思你也该明白。”柳世隆使人答复说:“部队东下,我们早已打算离去。”柳世隆派军在西渚挑战,沈攸之果然愤怒,下命渚军登岸焚烧城郭,筑建长围攻道,对身边的人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昼夜攻战,柳世隆只是作适当的抵抗,众人皆散开去。世祖临行前和柳世隆告别时说:“沈攸之一旦有变,焚夏口舟舰沿流而东,那么我们坐守空城,便制约不了他。要引诱他来攻城,但又不能让他很快攻克。这样你在他里边打,我在他外面攻,便无忧患了。”到这时,世祖便派遣军主桓敬、陈胤叔、苟元宾等八支大军占据西塞,令他们坚壁以待沈攸之疲惫。世祖又担心世隆危急,便派心腹胡元直偷偷进入郢城向世隆通报援军消息,于是内外并喜。尚书符中说:
沈攸之出身农家,世代无闻。已故司空沈公是他的从父,对他爱若自己的儿子,并为他提携吹嘘,才使他得以升官。景和皇帝昏庸悖慢,对大臣猜忌畏惧,而沈攸之凶暴残忍,趋利乐祸,领了诏旨后,而反咬一口。又沈攸之与谭金、童泰壹等暴宠狂朝,都是皇上得力将臣,同功共体,人称“三侯”。当时的亲昵程度,超过管、鲍,后来碰上朝廷变革,凶党们害怕被杀戮,沈攸之又反过来贪图自保,既杀了从父,又虐待朋友,即使是吕布的出卖君主,郦寄的陷害朋友,比起沈攸之来,也不及他残酷。泰始皇帝执政才开始时,法网宽枕,对于沈攸之,朝廷忽略了他的凶险,只重视他的勇猛,于是他借助混乱获得了保全,又利用了祸难而享福禄。
沈攸之秉性空浅,骄躁而无谋略,浓湖战役,本非他自己的功劳,而在彭城、下邳的时候,他又望旗夜逃,丢下王师不管,对他早就应该绳之以法,却巧值先帝宽宥其回溪之耻,并指望着能打胜仗,所以才使他侥幸又被提拔,频频被授予显要职务。在内掌握着宫廷禁卫,在外统治着万里城乡。皇上临死时,还那么老远地颁诏请他参与顾命,寄托何其深重,此情此义,虽金石也能感动。而沈攸之始奉国丧时,便喜形于色,普天同哀,就他自己以为喜庆。随后他不断出任地方要职,从郢州到荆州。晋熙王以皇弟的身份前往代任,沈攸之截断了迎接,肆意凌侮。并挑选了精锐的士马器械,供自己使用。郢城所留,十不余一。专恣掳夺,根本不顾国法。他到荆州后,一直运用奸谋,既心怀异志,便要无端生事。于是逼迫群蛮,騷扰山谷,又扬言要大举讨伐,要家家出丁。聚众城郭,窥伺国家的衰盛时机,多少年来,不求解甲。遂造成四野百县,路上不见男人,耕田载租,全都驱使妇女和老弱。如此酷虐,自古未闻。
往年桂陽王内乱,朝廷危急。沈攸之官居上层,兵强地广,本应发兵勤王。但是他只挑选一些病弱士卒,不满三千人,到郢州接受指挥,他是想等到形势明朗时把罪责推给晋熙王。他招诱剑客,扣留行侣,对逃亡到他境内的人,他总是给予保护,而对外逃人员,他又总是穷追不舍。视官吏如仇敌,拿老百姓当草芥,增加赋税,加重刑罚,鞭挞国士,活像异族,一人逃亡,全族逮捕。皇朝的赦令,他也不遵奉。使得皇上的宽大恩泽,长期不能落实到当地,十有九家,人怀怨望。如今他又举兵内乱,而又有奸回外炽,这正是他恶熟罪成之地,也是朝廷决。。溃疽之时。各幕府负有朝廷深重寄托,义愤百倍,统御将帅,恭行天罚!
今派遣新授职的使持节郢州、司州的义陽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闻喜县开国侯黄回、员外散骑常侍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重安县开国子军主王敬则、屯骑校尉长寿县开国男军主王宜与、屯骑校尉陈承叔、右将军葛陽县开国男彭文之、骠骑行参军振武将军邰宰,精锐甲兵二万人,为先头部队。又派遣散骑常侍游击将军湘南县开国男吕安国、持节宁朔将军越州刺史孙昙馞、屯骑校尉宁朔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左军将军新亭侯任候伯、龙骧将军虎贲中郎将尹略、屯骑校尉南城令曹虎头、辅国将军骁骑将军萧顺之、新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下邳县开国子垣崇祖等,率水军二万,紧随其后。又派遣屯骑校尉苟元宾、抚军参军郭文考、奉朝请诸袭光等,率水路轻军一万,截断沈攸之的要道渡口。骁骑将军周盘龙、后将军成买、辅国将军王来力勤、屯骑校尉王洪范等,率铁骑五千,从陆路步行跟上,截断对方的逃藏后路。持节、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县开国侯、新授镇军将军张敬儿,志节慷慨,特命率其所部从樊、邓之军,水陆并驰,攻破沈攸之的巢穴。持节、督司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陽太守范陽县侯姚道和,义烈梗概,特命率其所部立刻南齐书起程,以风驰电掩之势,袭击沈修之的辎重供应。四方万里,旌旗飞动,诸位各率众师,浩荡进军。人神同愤,远近一心。
当今皇上圣明,将相仁爱,约法三章,宽刑缓赋,年成丰收。家家充足,在上者有惠民的恩泽,在下者没有乐乱的心情。沈攸之不识天时,狂妄地进行大逆之举,出动他的无名之师,驱使那些仇怨他的人众,所以朝野都知道讨伐他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那里的士民,受害日久,如今又被他逼迫到战场上去送死。战事一旦开始,兵刃是不分好人坏人的,你们要先考虑好,作出选择,朝廷是不愿意让一个人执迷不悟,而使其九族受祸的。宽宏的政策,如同皎日一样。
沈攸之既攻不下郢城,而平西将军黄回的大军已经到了西陽,他乘三层战船,奏羌胡会乐,逆流而进。沈攸之平时就不得人心,这回本就是威逼下属反叛的,因此从江陵出发时,就有人叛逃,到这时更加多起来。沈攸之一早到晚乘马到各营去抚慰,而逃跑的人还是不断。沈攸之于是大怒,召诸军主帅来说:“我是遵照太后的指令,为了正义才下都城的,大事若成,富贵荣华大家都有份儿;如果不成,朝廷当然要杀我家族,和他人无关。近来军人叛逃,都是你们没能留意,我也不能一个一个去问他们,以后军中再有叛逃者,军主要承担罪责。”于是有一人叛逃,便派十个人去追,结果是逃的和追的都不回来了。大家虽不敢声张,但都在自谋出路。刘攘兵用箭射信给柳世隆表示投降,世隆便开城门让他进来。攘兵烧营离去时,大火燃烧,沈攸之才发觉,于是恼怒,咬着胡须咒骂。又把刘攘兵哥的儿子刘天赐、女婿张平虏抓来杀了。这下更使军旅大散。沈攸之渡过鲁山岸时,只有数十骑兵跟随着。他宣令军中说:“荆州城中钱多得是,可回去取来,作为资粮。”郢城还没有兵,而散军害怕被蛮人抄掠,又聚合起来,大约有二万人,跟随沈攸之,快到江陵的时候才散去。柳世隆派遣副将刘僧駘在路上追击沈攸之。
沈攸之死后,朝廷调柳世隆任侍中。又迁任尚书左仆射,封为贞陽县侯,食邑两千户。出任左将军、吴郡太守,增加俸禄到二千石。后来他母亲去世,便在家服丧。太祖登基为皇帝后,起用世隆为使持节、都督南豫州、司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晋封公爵。皇上亲笔诏书给司徒褚渊说:“不久前见到世隆哀伤毁瘠过甚,都快认不出来了,不仅让人恻然。实在也应得到世人国家的珍惜和爱护。”褚渊回答说:“世隆至性纯深,哀伤已超过礼节的要求。服事陛下能在危急中尽忠,母亲去世他忧伤到这种地步,这二者都是立人之本,应当为他加荣增宠,足以引导风俗。”
建元二年(480),进号安南将军。这时北虏寇掠寿陽,皇上指示柳世隆说:“历陽城太大,恐怕治理不过来,正好可以隔断了治理,坚固保守。要让老百姓都带着家小保守此城,若是单身的人很难指靠。”不久又指示说:“我认为应该保留历陽外城,如果有贼来,便命百姓守城,所以比割弃要好得多。”
垣崇祖攻破北虏后,皇上打算撤并二豫州。指示柳世隆说:“近来考虑到江西萧索,二豫州不容易处理。很多人建议撤掉一个充实一个,比较方便。我也觉得不错。你以为如何?想听听你的意见。”不久,任命柳世隆为后将军、尚书右仆射,没接受。柳世隆喜欢博览群书,曾启禀太祖借国家图书馆里的书看,皇上给了他二千卷。
建元三年(481),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表、冀五州军事、安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江北害怕虏寇,騷动不安。皇上指示世隆说:“近来北边有消息说,贼方还在彭城治兵,快到年底,也许不会来送死。不过豺狼心性是不能按常理推想的,因而防备工作不可懈怠。那里的城郭既然没有关要供凭据,因而应当开掘城河,离城三十丈比较合适。你只管发动民众施工便是,没关系的。如果按三千人计算,得食用多少粮米?你可以申报并附信送还来我看。民间如果有男丁多而家眷少的,都让他们来守卫,也没什么问题。”又指示说:“昨夜得北边来人报告:钟离一带的贼军已经渡了淮河,既然他们前来送死,你便予以剿灭。你好好布置一下,应急令各小守卫立即回镇所,不能贼军到了还没发觉。贼军既已过淮,就不会很快散去的,他们一定要找到该送死的地方才行,所以一定会进攻寿陽,我会派援前往的。”皇上又派军援助柳世隆,并拨给军粮。
北虏退后,皇上想对江北居民进行统一编定人口户籍制定赋税徭役(此即“土断”),又指示柳世隆说:“吕安国近不在西边,土断了郢、司二州境内的杂民,很好,民众基本上消除了惊恐。最近又令豫州对境内实行土断,得到崇祖的启书,说是已进行完了,近来没有杂民云云,很符合前代旧意。你看看兖州境内能行此事不?如果没什么麻烦,开春就可以着手进行了。”足见皇上对柳世隆是如此亲信委重。
世祖即位后,加柳世隆散骑常侍。柳世隆善于占卜,识别龟甲,他那副龟甲价值一万。永明建号时,柳世隆在斋壁上题字道:“永明南齐书十一年。”又对典签李党说:“我是看不到永明的结局了。”柳世隆后回朝中任侍中、护军将军,迁任尚书右仆射,领太子右率,雍州大中正,不接受,改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中正仍旧。
湘州的蛮部有所騷动,朝廷派柳世隆以本官总督伐蛮诸军,仍为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常侍如故。世隆到达镇所,用方略讨平了蛮间。在州里建立宅邸经营家业,被中丞庾杲之所奏劾,皇上下诏原谅不问。又回朝任尚书左仆射,领卫尉,不接受。转任尚书令。
柳世隆早年时便建立了功名,晚年则专以谈论道义自业。善弹琴,世人称之为柳公双趜,为士品第一。经常说自己是马。。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在朝任官不管世务,只是垂帘弹琴,风韵清远,深受世人赞誉。由于生病而退职,改授他侍中、卫将军,不接受,转任左光禄大夫,侍中仍旧。
永明九年(491),去世,当时五十岁。皇上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万,布三百匹,蜡三百斤。又下诏说:“已故侍中左光禄大夫贞陽公柳世隆,秉德居业,兼有经纬天下之才。少年时便清誉远扬,长大后更增美名。入朝参与内禁军务,出朝协助西边治理,在郢城专负重托,挫败沈攸之,功勋卓著,超越前代。后来领导地方工作,老百姓赞颂他的宽宏大德,辅助皇帝执政,满朝都称赞他的正派。他的忠诚美好,朕都记在心上,他的雅志素履,却是难以企及。正当他将要登位三公,参与教化天下大业的时候,不幸去世,让朕震恸良深。赠司空、班剑仪仗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之号依旧。谥号为‘忠武’。”皇上又在给吏部尚书王晏的敕中说:“世隆虽多年抱病,但志气未衰,原指望医药有效,不久痊愈。不料一旦去世,我哀痛之深,无可言表。他当年在郢州,一片忠诚,促使一蕃,勋业卓著。一旦离去,令人增泣悲咽。你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也应该是悲伤不已吧!”
柳世隆通晓术数,在倪塘创墓时,和宾客一起确定位置,大家选来选去,世隆只是常坐在一处。到他死后,墓址恰好就选在他坐的地方。著有《龟经秘要》二卷,流行世间。

柳世隆传相关文章

  • 花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花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花姓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姓和华姓这时也渐渐...
  • 轿夫王二》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夜灯丛录载谢梅庄戆子事,而不知戆子姓卢名志仁,盖未见梅庄自作戆子传,仅据传闻也。霍京兆易书,戌癸苏图时,轿夫王二与戆子事相类,后殁于塞外,京兆哭之恸。一夕,忽闻帐外语曰:羊被盗矣...
  • 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荀息拥立公子奚齐,百官都至丧次哭临,惟狐突托言病笃不至,里克私谓丕郑父曰:“孺子遂立矣,其若亡公子何?”丕郑父曰:“此事全在荀叔,姑与探之。”二人登车,同...
  • 周重九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尧曰 - -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前面是讲尧舜禹三代的文化、政治思想以及作人的道理。我们文化的鼎盛,是三代以下到周朝完成的,孔孟思想就是继承周公...
  • 三仙》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一士人赴试金陵,经宿迁,遇三秀才,谈论超旷,遂与沽酒款洽。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丰林,一麻西池。纵饮甚乐,不觉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 蕙芳》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马二混,居青州东门内,以货面为业。家贫无妇,与母共作苦。一日,媪独居,忽有美人来,年可十六七,椎布甚朴,光华照人。媪惊诘之,女笑曰:“我以贤郎诚笃,愿委身母家。”媪益惊曰:&l...
  • 忤合》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
  • 泂酌》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 无羊》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々。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尔牧来思,以薪以...
  • 载驱》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沵々。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々。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 陈慥、苏辙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陈慥 无愁可解 天下传咏,以谓几于达者。龙丘子犹笑之。此虽免乎愁,犹有所解也。若夫游于自然而托于不得已,人乐亦乐,人愁亦愁,彼且恶乎解哉。乃反其词,作无愁可解云: 光景百年,看便...
  • 张焘、林季仲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张焘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独南枝暖。 素艳幽轻,清香远散。雪中岂恨和羹晚。不知何处误东君,至今不使春拘管。 恨欢迟 淡薄情怀。...
  • 昭公·昭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公围成。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会,居于郓。九月庚申,楚子居卒。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
  •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父裕,福建布政使。维桢举隆庆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出为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浮沉外僚,几三十年。天启初,以布政使家居...
  • 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ldqu...
  • 梁本纪第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以弑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
  • 萧范传》原文翻译 - - 《南史》200章 - - 萧范字世仪,性情温 和而且有器度,有见识。他担任卫尉卿,每夜亲自巡逻警卫。梁武帝对他的劳苦给予嘉奖。后来出任益州刺史,行至荆州而父亲忠烈王去世,他因而停止前进自请解职。武...
  • 吕太后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吕太后是高祖微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皇帝和女儿鲁元公主。 到高祖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夫人,高祖非常宠爱,生下赵隐王刘如意。 孝惠生性仁慈软弱,高祖认为不像他自己,常想废掉太子,而...
  • 韩琮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 卷565_1 《春愁》韩琮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秦娥十六语如弦, 未解贪花惜杨柳。 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
  • 张九龄(孔门太山下)》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四十八   卷48_1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张九龄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