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150章 > 刘元海传

晋书

《晋书》150章刘元海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刘元海传

书籍:晋书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是汉时匈奴领袖冒顿的后裔,他的名与唐高祖李渊相同而犯忌讳,所以只叫他的字。
当年,汉高祖将一位同宗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冒顿,并与冒顿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建武初年(25),乌珠留若革是单于的儿子右奥革建日逐王比自称南单于,进入西河的美稷定居,现在离石的左国城就是单于迁移的宫廷。中平年间(184~190),单于羌渠派儿子于扶罗率兵援助汉朝,讨伐、平定黄巾军。当时正碰上羌渠被国人所杀,于是,于扶罗将所率的兵众留驻在汉朝,自称为单于。紧接着董卓叛乱,于扶罗率兵攻击、劫掠太原、河东,最后驻扎在河内。于扶罗死后,他的弟弟呼厨泉继位,任命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贤王,刘豹就是刘元海的父亲。后来,魏武帝将呼厨泉的兵众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也都由刘姓担任。太康年间(280~290),改变旧制,设置都尉,匈奴各部中,左部居住在太原的兹氏,右部居住在祁地,南部居住在蒲子,北部居住在新兴,中部居住在大陵。刘姓虽然分居在五部,但是,从大的范围上看,他们都是居住在晋陽的汾水和涧水一带。
刘豹的妻子呼延氏,魏嘉平年间(249~254),曾在龙门祈求神赐给她儿子,不一会儿,有一条头上长有两只角的大鱼,摆动着鳍,晃动着鳞游到祭神的地方,很长时间以后才游走。巫师们见到这种情景都感到非常奇异,他们说:“这是好的征兆。”当天晚上呼延氏梦见白天所看见的那条鱼变成了人。他左手拿着一样东西,约有半个鸡蛋大,景象诱人。他交给呼延氏说:“这是太陽的精华,吃了它就能生下贵子。”醒后,呼延氏讲给刘豹听,刘豹说:“这是好的征兆。以往,我让邯郸张礒的母亲司徒氏给我看相,她说我会有显贵的子孙,三代后我们家一定非常昌盛,司徒氏的话与现在发生的事情是相符的。”此后,过了十三个月,呼延氏生下了刘元海。刘元海生下时,左手上有渊字的纹路,于是,刘豹就以渊作他的名。小的时候,刘元海非常聪慧,七岁时,他母亲去世,他捶胸顿足,嚎啕大哭,邻居们都被他的悲伤所感动,宗族、部落的人都赞赏他的孝顺。当时,太原人司空王昶等人听说后也非常赞赏刘元海,并且,派人前去吊唁。刘元海幼年爱好学习,拜上党人崔游为老师,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他尤其爱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这两部书,大致都能诵读,而《史记》、《汉书》、诸子的著作,没有不阅读的。刘元海曾经对一起学习的同学朱纪、范隆说:“我每次看书传的时候,往往禁不住要鄙弃随何、陆贾的缺乏武功,周勃、灌婴的缺少文才。道是由人来发扬光大的,一个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本来就是君子所看不起的。随何、陆贾遇上高皇而不能够建立起封侯的功业,周勃、灌婴跟随太宗而不能开创教化的大业,可惜啊!”于是,开始学习武学知识和技能,精妙出众,他臂长而善于射箭,体力超过一般人。姿态、仪表魁梧,身高八尺四寸,胡须长三尺多,心口上有三根红色的毫毛,长三尺六寸。当时,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师。。等都善于给人看相,见到刘元海,他们都非常惊奇,并且相互转告说:“这人的形体、相貌不一般,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于是,他们对刘元海都非常崇敬,彼此间按照名分建立起了恩情。太原人王浑像对待朋友一样虚心地对待他,并且让他的儿子王济拜见他。
咸熙年间(264~265),刘元海作为人质住在洛陽,文帝非常友好地对待他。泰始(265~275)之后,王浑又多次在武帝面前推荐他,于是,武帝召见他,与他交谈,非常赏识。武帝对王济说:“刘元海的容颜、仪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汉代的金日石单也不能高出他。”王济接着说:“元海的外在仪表、容颜,实在如陛下您所说,然而,他的文武才干又超出由余、金日石单很远啦。陛下您若能委任他统领东南地区的事务,那么,吴会地区就不愁不能平定。”武帝欣然赞许。可是,孔恂、杨珧又进言说:“依我观察,刘元海的才干现在恐怕没有人能与他相比,陛下您若是不重用他,他就成不了大气候,若是授予他权力,树立他威望,那么,平定吴地之后,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师了。刘元海与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他必然会有异心。现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务,我们已为陛下您感到寒心,若是还要将天然险阻之地赐给他,恐怕是不行的。”武帝默然不语。
后来,平定秦州、凉州的晋军溃败了,武帝访求将帅们收复失地的办法,上党人李。。说:“陛下您若是真的能够征发匈奴五部的兵众,授予刘元海一个将帅的封号,让他们向西部进军,那么,西部的秦州、凉州便指日可定。”孔恂说:“李公的话,不完全符合消除祸患的情理。”李。。勃然大怒道:“凭匈奴人的强悍,刘元海的熟悉兵法,让他们奉命去显示皇上的圣武,有什么不能得到!”孔恂接着说:“刘元海若是能够平定凉州,斩杀树机能,恐怕凉州境内又有乱了。蛟龙得到云雨,就不再是池塘中无法施展能耐的小东西了。”武帝于是放弃任用刘元海的打算。后来,王弥从洛陽回东边,刘元海在九曲河滨为王弥饯行,流着泪对王弥说:“王浑、李。。因为同乡的缘故而对我有所了解,他们常常称道、推荐我,可是,一些人也乘机向皇上大进谗言,这一些,都不是我所希望的,相反,刚好足以对我构成危害。我本来并没有做官的想法,这一点,只有您明了。恐怕我会死在洛陽,永远与您诀别了。”于是情绪激昂,尽情地喝酒,大声地慨叹,大声地呼叫,声音嘹亮,在坐的人禁不住因此而流泪。齐王司马攸当时正在九曲,听说这件事派人快马去察看,看见刘元海正在那里,于是对武帝说:“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刘元海,恐怕并州就不能够长久地安定。”王浑又进言道:“刘元海是长者,我王浑替君王担保讲明这件事。况且大晋正要向少数民族表明用诚信相待,用德政使远方的人归附,怎么能够凭连萌芽状态都没有的嫌疑杀戮别人送来伺候的人质,以表明晋朝恩德不广呢?”武帝说:“王浑说得对。”
当时,正碰上刘豹去世,于是,任命刘元海代理左部部帅。太康末年(290),晋武帝又封刘元海为北部都尉。刘元海在任期间,严明刑法,禁止各种邪恶的行为,他不看重财物,爱好施舍,与他人相交,推诚相见。这样,五部的豪杰都纷纷投奔到了他的门下,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后学中杰出的人士,不远千里,也都来此游历。杨骏辅助朝政时,任命刘元海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为汉光乡侯。元康末年(300),刘元海因为部人叛逃出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上表推荐刘元海做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晋惠帝时,皇室渐渐失去了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贼寇、强盗大批地出现。刘元海的堂祖父,原来的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秘密地商议说:“以往,我们的先人与汉朝约为兄弟,忧和喜共同享有。汉朝灭亡以来,魏、晋继而兴起,我们单于,虽然有一个空虚的名号,可是,不再拥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业,从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了。现在司马氏亲骨肉间相互残杀,天下一片动荡,我们建立国家、复兴祖业,大概就在这时了。左贤王刘元海的姿貌、风仪和才能超人绝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单于,不就虚生这种伟人了吗?”于是,秘密地共同推举刘元海为大单于,并且派他们的党羽呼延攸到邺城,将秘谋的内容告诉给刘元海。刘元海请求回故地会合行送葬之礼,司马颖没有答应。于是,刘元海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招集五部人众,会同宜陽的诸多胡人,表面上宣称响应司马颖,实际上是要反叛司马颖。
司马颖做皇太弟,任命刘元海为太弟屯骑校尉。晋惠帝讨伐司马颖,驻扎在荡陰,司马颖任命刘元海代理辅国将军,负责北城防守诸事务。等到惠帝六军战败的时候,司马颖又任命刘元海为冠军将军,封为卢奴伯。不久,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讨伐司马颖,刘元海劝司马颖说:“现在二镇的人骄横、强暴,兵众十万,恐怕不是宿卫军以及都城附近的兵士所能抵抗得了的,我请求回去为殿下您劝说五部的人马来赴国难。”司马颖说:“五部的人马可以担保前来不?即使能够前来参战,鲜卑、乌丸之人强劲、快捷如同风云,是那么容易抵挡的吗?我想护送皇上回洛陽,以避开他们的锋芒,接着再慢慢地告示天下,以叛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制服他们。您认为怎样?”刘元海回答说:“殿下是武皇帝的儿子,对王室有突出的功劳,有威望、恩泽广,天下人都钦佩您的风范,谁不想为殿下您赴汤蹈火、献出生命呢?这种情况下,征发士兵有什么困难呢?王浚是个小人,东嬴公只是个偏远的旁枝,他们哪能与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离开邺宫,就等于向他人示弱,这样,洛陽到达得了吗?纵然到达洛陽,恐怕威望、权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里。一纸檄文,一尺书信,有谁肯去为他人尊奉这些!况且东胡的强悍不能超过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励、安抚兵众,平定混乱,镇守住邺城,我当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毁东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斩杀王浚,两个小人的首级指日就可悬挂在邺城城头。”司马颖非常高兴,于是封刘元海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
刘元海到左国城后,刘宣等人尊奉他大单于的封号,二十天之内,兵众已达五万,他们在离石建都。
王浚派将军祁弘率领鲜卑兵众进攻邺城,司马颖战败,于是,挟持天子向南朝洛陽奔逃。刘元海说:“司马颖不听我的话,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溃逃,真是奴才。然而我与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于是,命令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将去讨伐鲜卑人。刘宣等人坚决劝阻道:“晋朝昏庸无道,他们像对奴隶一样对待我们,所以右贤王刘猛非常愤怒,承受不了心里的怨恨,想有所作为,当时正碰上晋朝纲纪还未松弛,大事还没有成就,右贤王就被杀戮,这是单于的耻辱啊。现在,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这是上天厌恶晋朝的德行,将天下授予我们。单于积德在身,连晋人都佩服,现在,正应该振兴我们国家和民族,恢复呼韩邪的基业,这样,鲜卑、乌丸可以作为我们的援助力量,怎么可以阻挡他们而去拯救仇敌呢!现在,上天借我们的手来消灭晋朝,不能够违背天意。违背天意就不吉祥,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不能成就事业。上天赐予了而不接受,反过来就会受到上天的责备。希望单于不要迟疑了。”刘元海听后,说道:“说得对。应该做高山峻岭,怎么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东夷,谁该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现在,我们有兵众十多万,而每个人都相当于晋朝十个人,如果我们击鼓进军、摧垮晋朝,必将如同摧枯拉朽。这样,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汉高祖一样的基业,最差的,也不失做一个魏氏。虽然结果将是这样,但是晋朝的百姓不一定赞同我们。汉朝统治天下的时间久长,他们的恩泽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驰,就可以与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我们的祖先曾与汉朝相约为兄弟,兄长灭亡了,弟弟来继承,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我们还可以称汉,追认、尊奉后主,以此来使天下人的期望归向我们。”于是,迁都到左国城。不久,远方来归附的人达到数万。
永兴元年(304),刘元海在南郊筑坛设祭,僭位就任汉王之职,他下令说:“以往,太祖高皇帝凭借他的英明、勇武而应天时,开辟伟大的事业,太宗孝文皇帝又以贤明圣德,使汉朝太平、兴盛,世宗孝武皇帝扩展疆土,驱逐东夷,疆土超过唐尧时期,中宗孝宣皇帝,器重、招纳杰出的人才,士人们大多集聚在朝中。以上这些表明,我们的祖宗,在道义方面超过了三王,在功绩方面高过五帝,所以,用占卜预测享国的年数,是夏商的一倍,用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超过了周代。然而,元帝、成帝多信邪僻,哀帝、平帝享国短暂,贼臣王莽,罪恶地篡夺政权,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世祖光武皇帝,天生资质勇武,恢复了汉朝宏大的基业,他祭祀神灵,使汉朝重配上天,恢复以往的一切,使昏暗的三光器再现光辉。神器没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历代重放光辉,光芒再现。然而,从和帝、安帝以后,国家的纲纪日渐衰败,政事步履艰难,国家濒临于灭亡。黄巾军在九州泛滥,众宦官在天下横行,董卓因此而极尽猖狂,曹操父子则凶残叛逆相继。所以,孝愍帝弃置万国,昭烈帝流亡岷蜀,希望否极泰来,最终返回旧京。哪里想到上天不追悔已造成的祸乱,蜀汉后主窘迫受辱。从国家沦丧到现在,汉朝的宗庙没有血祭已经四十年了,现在,上天改变了原来的初衷,开始追悔皇汉造成的祸乱,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轮番相互残杀。百姓困苦,无处控告。现在,我被公卿推举,继续建立三祖的事业。一想到此重任,便不免担心、害怕,甚至不知所措。但是,因为大耻还未洗刷,国家没有君主,所以我斗胆接受这个位置,尽力听从大家的决定。”于是,赦免境内囚犯,定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妻子呼延氏为王后,设置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
东嬴公司马腾派将军聂玄讨伐刘元海,在大陵展开大战,聂玄军大败,司马腾害怕了。于是,率领并州二万多户百姓逃到山东,到处侵犯、騷扰。刘元海派遣建武将军刘曜进攻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这些地方都被攻下。元熙二年(307)司马腾又派司马瑜、周良、石鲜等人率军讨伐刘元海,他们驻扎在离石的汾城。刘元海派遣武牙将军刘钦等六军迎战司马瑜等人。四次交战,司马瑜都被击败,于是,刘钦整顿军队,凯旋回师。这一年,离石大闹饥荒,刘元海迁居黎亭,以便食用邸阁屯积的粮食。刘元海留太尉刘宏、护军马景守离石,派大司农卜豫运送粮食供给他们。接着,任命前将军刘景为使持节、征讨大都督、大将军,在版桥截击并州刺史刘琨,被刘琨击败,于是,刘琨进据晋陽。侍中刘殷、王育规劝刘元海道:“殿下您从起兵到现在已经一周年了,然而,只据守在偏远的地方,威望还未远震,如果真的能够命令将士四出攻击,抓住机会,大胆地决战,斩杀刘琨,平定河东,建立皇帝的名号,向南大举进军,攻克长安,并将它作为国都,再率领关中的兵众席卷洛陽,就像转动指掌一样容易。这也是高皇帝之所以能开创宏基、消灭强楚的策略。”刘元海高兴地说道:“这就是我所想的啊。”于是进据河东,攻击蒲坂、平陽,都被攻陷。接着,刘元海进入蒲子,并将它作为都城,河东、平陽属县的各垒壁都投降了他。当时,汲桑在赵魏起兵,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族酋长单于征、东莱人王弥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继投降刘元海,刘元海都给他们封了官爵。
永嘉二年(308),刘元海僭位做皇帝,大赦境内囚犯,改年号为永凤。任命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为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为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为雁门郡公,宗室中以亲疏为等级,都封为郡县王,异姓中以功劳、谋略为等级,都封为郡县公侯。太史令宣于修之对刘元海进言道:“陛下您虽然如龙腾起,如凤翱翔,接受大任,然而,晋朝余部尚未消灭,皇族居室窄陋,紫宫星座的变化,还指向晋氏,不出三年,必定能够攻克洛陽。蒲子地域崎岖狭小,不可长久安身。平陽有天子之气,又兼是陶唐的旧都,希望陛下您上合天象之变,下合地理之祥。”于是迁都至平陽。有人从汾水中得到玉玺,上面的文字是“有新保之”,大概是王莽时的玉玺,得到的人顺便增加了“渊海光”三字,刘元海认为是自己的好征兆,于是大赦境内囚犯,改年号为河瑞。又封他的儿子刘裕为齐王,刘隆为鲁王。
不久,刘元海命令儿子刘聪和王弥进攻洛陽,刘曜和赵固等人作为后继。东海王司马越派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人迎战,晋军大败。刘聪等率军迅速到达宜陽。平昌公司马模派将军淳于定、吕毅等率军从长安讨伐刘聪军,在宜陽决战,淳于定等大败。刘聪依仗连续的胜利,没有设防,弘农太守垣延假称投降,乘夜偷袭,刘聪军大败而回,刘元海穿着白衣服前来迎接。
这年冬天,再次征发士卒,派遣刘聪、王弥与刘曜、刘景等人率领精锐骑兵五万去进攻洛陽,派呼延翼率步兵接应,结果,在黄河南面将晋军打败。刘聪进军,驻扎在洛陽西明门,晋朝护军贾胤乘夜接近他们,在大夏门大战,斩杀刘聪的将领呼延颢,呼延颢军溃败。刘聪向南撤退,在洛水构筑壁垒,不久,又进驻宜陽门,刘曜驻扎在上东门,王弥驻扎在广陽门,刘景攻击大夏门,刘聪亲自到中岳嵩山求神,命令将领刘厉、呼延朗等负责指挥留守的士兵。东海王司马越命令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等人率领手下勇士三千,从宜陽门攻击呼延朗,斩杀了他。刘聪得到消息后快马赶回,刘厉因害怕刘聪给自己治罪,于是投水而死。王弥劝刘聪说:“现在既然失利,而洛陽又非常牢固,殿下您不如回师,以后再慢慢地图谋。我当在兖州、豫州之间招募兵士,收聚粮食,以等待进攻的日期。”宣于修之又劝刘元海说:“辛未那一年,当攻下洛陽。现在晋朝的紫气还很盛,大军不回,必定失败。”刘元海派黄门郎傅询快马召刘聪等回师。王弥从頧辕撤出,司马越派薄盛等人率兵追击,双方在新汲大战,王弥军大败。于是整顿蒲阪的防守,回到平陽。
刘元海任命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刘延年为大司空,刘洋为大司马,赦免境内囚犯。又立妻子单氏为皇后,儿子刘和为皇太子,封儿子刘磖为北海王。
刘元海卧病,准备嘱托后事,任命刘欢乐为太宰,刘洋为太傅,刘延年为太保,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且统领尚书事务,在平陽西部建造单于台,任命他的儿子刘裕为大司徒。刘元海病重,召刘欢乐和刘洋等人到宫禁中接受遗诏,辅助朝政。永嘉四年(311),刘元海病故,共在位六年,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叫永光陵。他的儿子刘和继位。

刘元海传相关文章

  • 许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许姓氏祖宗:文叔姓氏起源: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
  • 某知府夫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文安王氏姨母,先太夫人第五妹也。言未嫁时,坐度帆楼中,遥见河畔停一船,有宦家中年妇,伏窗而哭,观者如堵。乳媪启后户往视,言是某知府夫人,昼寝船中,梦其亡女为人执缚宰割,呼号惨切,悸而...
  • 佣媪语冥司》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干宝搜神记载马势妻蒋氏事,即今所谓走无常也。武清王庆垞曹氏有佣媪,充此役。先太夫人尝问以冥司追摄,岂乏鬼卒,何故须汝辈。曰:病榻必有人环守,阳光炽盛,鬼卒难近也。又或有真贵人...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十日早寒甚。初雾旋霁,而夫终不来。盖此处铺司管理驿让的机构奸甚,惟恐余往归顺,以归顺远也。  屡以安南彝人满道恐吓余。其土官岑姓,乃寨主也,以切近交彝,亦惟知有彝,不知有中...
  • 曾文正公劝人读七部书》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昔曾文正公尝教后学云:“人自六经以外,有不可不熟读者凡七部书,曰《史记》、《汉书》、《庄子》、《说文》、《文选》、《通鉴》、《韩文》也。余尝思之,《史记》、《汉书...
  • 晚成》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屠龙子失马而治厩,人曰晚矣。屠龙子曰:“折肱而学医,未晚也。昔者齐桓、晋文公皆先丧其国,而后归为五伯。越王句践牺于会稽,而后灭夫差,作诸侯长。知武子囚于楚,而后归相晋侯,...
  • 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齐鲁晋昭公寻盟》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周景王十二年,楚灵王既灭陈、蔡,又迁许、胡、沈、道、房、申六小国于荆山之地,百姓流离,道路嗟怨,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遣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
  • 玉藻》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馂,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大牢;五饮:上水、浆、酒、醴...
  • 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题曰:“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他的『乳』名,心中自是纳闷,又不好细问。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
  •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宋江在盖州分定两队兵马人数,写成阄子,与卢俊义焚香祷告。宋江拈起一个阄子看时,却是东路,卢俊义拈得西路,只等雪净起程。留下花荣、董平、施恩、杜兴,拨兵二万,镇守盖州。到初...
  •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高太尉在济州城中帅府坐地,唤过王焕等众节度使商议:传令将各路军马,拔寨收入城中;教现在节度使俱各全副披挂,伏於城内;各寨军士,尽数准备摆列於城中;城上俱各不竖旌旗,只於北门上...
  • 剩石砂》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贫窭部 - - 剩石砂 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rdq...
  • 萧廷之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萧廷之 西江月(十二首) 两手癖开混沌,坦然直露丹宗。日魂月魄自西东。牢捉莫轻放纵。 外道邪魔缩项,相将结宝中宫。九还七返片时功。皆赖黄婆相送。 西江月 默运乾坤否素,抽添妙...
  • 隐公·隐公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传】三年...
  • 王黼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起初名叫甫,后来因为和东汉宦官同名,皇上赐他名黼。王黼讲究仪表,目光炯炯,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没多少学问,善于巧言献媚。考中崇宁进士,调为相州司理参军,编...
  • 郑居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考中进士,崇宁期间,任都官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升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初,居中自称是贵妃的叔伯兄弟,贵妃从藩王官邸进入后宫,家世微贱,也依靠居中以自重...
  • 史弘肇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史弘肇,字元化,郑州荥泽人。父亲史潘,本为种田人,弘肇少年时任侠而无品行,勇壮善行,日行二百里,跑起来就像奔马。后梁末年,每七家出一人当兵,弘肇即在军中,后隶属本州开道都,被选入禁军...
  • 侯安都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 人。世代都是郡中显姓。父亲侯文捍,年轻时任州郡一级官吏,以忠诚谨慎闻名,侯安都地位显赫以后,他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俸禄刚好二千石。 侯安都擅长隶...
  • 满田牵郭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满宠 传、田豫传、牵招传、郭淮传) 满宠 传,满宠 ,字伯宁,山陽昌邑人。十八岁时任郡中督邮。 当时那个地方乡民李朔等人,各自拥有自己的武装,侵害百姓。太守派遣满宠 明察此事。李...
  • 燕文公时》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九 燕策一(燕文公时) 【提要】“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秦、张仪等谋略家、雄辩家在战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非常的有分量。凭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