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50章 > 裴磝传

晋书

《晋书》50章裴磝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裴磝传

书籍:晋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裴輎字逸民,有雅量而见识高远,通古博今,从小知名于世。御史中丞周弼见到他感叹道:“裴輎像一座武库,各种兵器齐全,是当世的豪杰啊!”贾充是裴輎的姨父,上表说:“裴秀有辅佐王室的功勋,不幸嫡子早死,遗孤细弱。裴輎才德英茂,足以使嗣国兴隆。”皇帝下诏让裴輎袭爵,裴輎坚意辞让,皇帝不许。太康二年(281),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
当初,裴輎兄之子裴憬没有官爵,裴輎陈述其先祖功勋,赐爵为高陽亭侯。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陈兵于门前,遇到裴輎,问太傅杨骏在哪里。裴輎骗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刘豫说:“我到哪里去找他!”裴輎说:“应到廷尉。”刘豫听了裴輎的话,遂离开杨骏而去。随即有诏让裴輎代替刘豫兼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杨骏被杀后,裴輎因功当封武昌侯,裴輎请求封裴憬,惠帝竟封给裴輎次子裴该。裴輎又向惠帝陈请,裴憬本是嫡子,应袭巨鹿郡公爵位,先帝恩旨让我袭爵,辞让而不准。武昌侯应是我所受,特请求转封裴憬。裴该当时已娶了公主,故惠帝不听。裴輎迁至侍中。
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輎上奏请修建国学,将经书刻于石碑。皇太子读书开讲明义,陈酒馔祭祀先师孔子,饮宴祭祀射箭各种礼仪,都很有秩序。又令荀藩实现其父荀勖的遗愿,铸钟凿磬,完备郊庙朝会时的礼乐制度。裴輎博学多闻,兼通医术。荀勖修订音律及度量衡时,得到一把古尺,比当时所用尺子短四分多。裴輎上书说:“应改革各种度量器具,若不能全部改革,可先改太医用的衡器。称药物有差错,就会与神农、岐伯定的用药标准不符。药物的轻重,差一分一两就大不相同,可以致人死命,为害尤深。古人寿命长,今人寿命短,未必不是这个原因。”这个意见终于没有被采纳。乐广曾经与裴輎清谈,欲以理说服裴輎,然而裴輎谈论内容丰富广博,乐广笑而不能对。世人以为裴輎是言谈之林薮。
裴輎因贾后不喜欢太子,上表直言,请求提高太子生母谢淑妃的位号,又上奏增设护卫东宫的后卫卒吏,提供三千士兵,于是东宫宿卫兵共万人。后迁为尚书,侍中官职不变,又加光禄大夫。每授予一个职务,裴輎未尝不殷勤辞让,有时上表上疏十余次,博引古今成败的事例以成文,读者莫不寒心。裴輎深忧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商议欲废贾后而立谢淑妃。张华与贾模都说:“皇上自己无废黜贾后之意,如我等专断行事,皇上内心不以为然。且诸王血气方刚,贾后朋党,必有异议,恐怕灾祸一触即发,那时身死国危,也无益于国家社稷。”裴輎说:“公所考虑的确有道理。但贾后昏聩,无所忌惮,不久将使天下大乱,这该怎么办呢?”张华说:“你们两个目前还为贾后所信任,可在其左右殷勤以祸福相劝戒,可望不要出现太悖理的行为。幸而天下尚为安宁,可以过几年悠闲日子。”这个计划遂被搁置。
裴輎早晚劝说姨母广城君,使她告诫贾后要像对待亲生子一样对待太子。有人劝告裴輎说:“你有幸能在宫内外尽情说话,可直陈己见,如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病为由而退隐。这两条如不赶快行动,就是再上十次表,大难也难以避免了。”裴輎慷慨叹息良久,竟没有这样做。
裴輎后来迁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官职不变。他虽是贾后的亲戚,然而德望素高,四海之内,无人说他因亲戚关系而晋升,而惟恐他不居高位。
不久皇帝又使裴輎专任门下事,裴輎坚决辞让,皇帝不听。裴輎上书说:“贾模刚去世,又让我接替此职,这就满足了外戚的愿望,是显示用人偏私的举措。皇帝亲族哪有能力自保,他们只知道依靠亲戚攀援不放。然而汉代二十四个皇帝,只有孝文帝、光武帝、明帝不重外戚,他们的外戚才得以保全,也不是这些外戚特别贤良,而是因为他们处在安全的地位。昔日鲁国的穆叔不办越礼的宴乐,我也不敢接受超出常规的诏命。”又上表说:“咎繇为虞之谋士,伊尹为商之宰相,吕望辅周,萧何张良佐汉,皆建树功业,光被四极,泽及嗣君,咎单、傅说、祖乙、樊仲,亦有中兴之功。这些人或发现于乡鄙,或提拔于民间,岂不是崇尚才德的举动,才使这些朝代达到盛世之美吗?遍观近世,不能仰慕古代尚贤之风,沉溺于近侍之情,多用后妃亲族,以致天下不安。汉朝疏广劝诫太子不宜以舅氏为官属,前人以为是知礼。况朝廷为何一定要取用外戚,即使是亲疏才德相等,还应该先用疏者,以表明朝廷用人特别公平,汉世不用冯野王,就是例子。”表呈上以后,皇帝又特下诏开导,敦促其上任。
当时陈准之子陈匡、韩蔚之子韩嵩同在东宫侍奉太子,裴輎进谏说:“建立东宫,是为了储备帝王之才。与太子交游接触的,必须选拔英俊人物,成年有德之人。陈匡、韩嵩年幼柔弱,不懂做人之道立身之节。东宫应是体现少年早成的表率,而今有童子侍从的名声,不是垂范远近的正大之理。”愍怀太子被废时,裴輎与张华苦苦争谏而惠帝不听。
裴輎深深忧虑当时风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在世人心目中名望很高,口谈玄虚,不遵礼法,倚仗当权者的宠信,白吃俸禄,无所事事;至于王衍之类的人,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世务为己任,互相仿效,世风衰败,于是著《崇有论》以阐释当时的弊端。王衍之徒,交互进行对裴輎攻击驳难,但都不能使裴輎屈服。又著《辩才论》,对古今精义都进行了辩析解释,此文未完成而裴輎遇害。
当初,赵王司马伦谄媚巴结贾后,裴輎很厌恶他。司马伦多次请求官职,裴輎与张华坚决不许,因此深为司马伦所怨恨。司马伦又暗地图谋篡位,欲先除掉朝中有德望的大臣,就趁废贾后的时候,把裴輎也杀了,终年三十四岁。裴輎有两个儿子裴嵩、裴该。司马伦也想把他们杀掉。梁王司马肜、东海王司马越认为裴輎父亲裴秀有功于王室,配食太庙,不宜使后嗣灭绝,以此劝说司马伦,故二子得免于死,被贬徙到带方。惠帝复位后,追复裴輎本来官职,以卿礼改葬,谥号为“成”。以裴嵩嗣爵位,任中书黄门侍郎。裴该为从伯裴凯过继,为散骑常侍。二人都被抢粮活命的流民头目陈午害死。

裴磝传相关文章

  • 单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单姓氏祖宗:姬臻姓氏起源:1、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川传姓单。2、《魏书官氏志》记载: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后改为单氏...
  • 文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文姓氏祖宗:周文王姓氏起源: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
  • 老媪视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先太夫人外家曹氏,有媪能视鬼。外祖母归宁时,与论冥事,媪曰:昨于某家见一鬼,可谓痴绝。然情状可怜,亦使人心脾凄动。鬼名某,住某村,家亦小康,死时年二十七八,初死百日后,妇邀我相伴,见其...
  • 卷二》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上卷 - - 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因以安。又有大树,树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鸟过之亦坠。侯劾之,树盛夏枯落,有大蛇...
  • 正纬》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夐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夫六经彪炳...
  • 瑞云》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瑞云,杭之名妓,色艺无双。年十四。其母蔡媪,将使出应答。瑞云曰:“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价由母定,客则听奴自择之,”媪曰:“诺。”乃定价十五金,逐日见客...
  • 第二十八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
  • 黄鸟》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
  • 酒诫》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目之所好, 不可从也;耳之所乐, 不可顺也;鼻之所喜, 不可任也;口之所嗜, 不可随也;心之所欲, 不可恣也. 故惑目者, 必逸容鲜藻也;惑耳者, 必妍音淫声也;惑鼻者, 必...
  • 君道》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清玄剖而上浮, 浊黄判而下沈. 尊卑等威, 於是乎著. 往圣取诸两仪, 而君臣之道立;设官分职, 而雍熙之化隆. 君人者, 必修诸己以先四海, 去偏党以平王道, 遣私情以标...
  • 佐命元臣》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伊尹、周公之事见于《诗》、《书》,可考也。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阸塞,户口...
  • 本纪第七·世祖四》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高丽国王王禃遣使来贺。丙午,耶律铸、廉希宪罢。立尚书省,罢制国用使司。以平章政事忽都答儿为中书左丞相,国子祭酒许衡为中书左丞,制国用使阿合马平章尚书省事...
  • 司马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司马池,字和中。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因征东大将军司马阳葬于安邑澜洄曲,后魏分安邑置夏县,司马池即为夏县人。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叔伯,而自己...
  • 太祖纪》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名匡胤,姓赵氏,涿郡人。高祖赵月兆,赵匡胤称帝后追尊庙号为僖祖,在唐朝做官时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县的县令。赵月兆的...
  •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谋议事。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閤祭酒各一...
  • 列伟第四十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父善意,贞观中,任巂州都督。元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
  • 经籍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 纵横家类六 杂家类七 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 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
  • 列传第六十》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言勃海蓚人也。其先因官北边,没于辽左。曾祖皓,以太和中自辽东归魏,官至卫尉卿。祖孝安,位兖州刺史。父宾,仕东魏,位谏议大夫。大统六年,避...
  • 范晔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范晔字蔚宗,母亲到厕所去产了他,额头被砖碰伤,所以就以砖为小字。出门过继给了堂伯范弘之,后来世袭封爵为武兴县五等侯。少年时候爱学习 ,善于作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律。担任秘书...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