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50章 > 裴秀传

晋书

《晋书》50章裴秀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裴秀传

书籍:晋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祖父裴茂,是汉尚书令。父亲裴潜,是魏尚书令。裴秀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能写文章。叔父裴徽有大名,宾客很多。裴秀年十余岁,有些拜访裴徽的客人,出来后又去拜访裴秀。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使她给客人端饭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裴秀母亲说:“我这样微贱,客人致礼应当是为小儿的缘故啊。”宣氏知道此事后,就不再轻视她了。当时人们有句谚语说:“后进领袖有裴秀。”
渡辽将军毋丘俭曾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并说:“生而聪明,长大后崇尚自然,虚静守真,性入深奥之道,博学强记,无文不通,孝敬尊长,友善兄弟,美名著于乡里,高声闻于远近。实应为圣明天子之辅臣,登三公之位,参赞于大府,功德昭化天下。不只是子奇、甘罗这一类的人物,兼有颜回、冉求、子游、子夏的美德。”曹爽就将裴秀征召为掾属,继承父爵清陽亭侯,又迁为黄门侍郎。曹爽被杀,因为裴秀是其故吏而被免职。不久又作廷尉正,历任文帝安东将军和卫将军的司马,他提出军国之政的谋略,多被信任采纳。后迁为散骑常侍。
文帝讨伐诸葛诞时,裴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以行台身份从征,参与谋划。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转为尚书,晋封为鲁陽乡侯,增食邑一千户。魏常道乡公立为帝,因参与谋立定策,进爵为县侯,增加食邑七百户,迁为尚书仆射。魏咸熙初(264~265),审查改革各种法律制度。当时荀岂页制定礼仪,贾充订正法律,裴秀修改官制,裴秀提出五等爵制,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得封。于是裴秀封为济川侯,封地六十里见方,一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所在地。
当初,文帝未定嗣位人,而有意立舞陽侯司马攸。武帝怕不得立,问裴秀说:“人有贵贱之相否?”并把自己身上奇异的标记给裴秀看。裴秀后来对文帝说:“中抚军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这样天生的标记,定非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才定司马炎为世子。
武帝即王位以后,裴秀拜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都是开府,加给事中。武帝受禅让即帝位,加左光禄大夫,封巨鹿郡公,食邑三千户。
当时安远护军郝诩给故人写信说:“与尚书令裴秀交朋友,是要从他那里得到好处。”有司上奏要求免去裴秀的官,皇帝下诏说:“一般人不能使别人不对自己指责诬陷,古人也难于做到这一点。在人事交往上,郝诩是有过错的,尚书令怎能防范呢?不要追究他的责任了。”司隶校尉李熹又上奏说:“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用官家稻田,应禁止裴秀这样做。”皇帝又下诏认为裴秀支撑辅助朝政,有功勋于王室,不能因为小毛病而抹煞他的大德,命令有司追究论定刘尚的罪,也就禁止了这件事。
过了很久,皇帝下诏说:“三司的任务,是维护巩固皇位,辅助完成帝王大业的。故治国论道,赖三司的明哲,不能胜任此职的人,是不能充数的。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裴秀,心胸博大,能深谋远虑,先帝选拔任用于前朝。朕受命即位,裴秀又辅助光大王业,功高德盛,为国家元勋。应正其位居其宜,以使百事康乐。现任裴秀为司空。”
裴秀对儒学多识博闻,且留心政事,当魏晋禅代之际,总括群臣进言的要领,他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礼。又因自己职位是地官,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解说者或牵强附会,渐渐混淆不清。于是采集甄别旧文,有疑者缺而不论,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者,也都作出注解,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藏于秘府。书的《序言》说:
“地图的创制,由来久远了。古代取法于自然而定制度,即是图画原理的运用。夏、商、周设有地舆之官,由国家史官掌其职责。秦末义军焚烧咸陽时,汉丞相萧何将秦的图书都收藏起来了。今秘府所藏之书,既无古代地图,也无萧何所得的图书,只有汉代的《舆地》及《括地》等杂图,各图不设尺寸比例,又不确定方位标准,名山大川的名称也记载不完备,虽粗具其形,而都不精密,不能作为依据。有些是来自边僻的荒诞之言,不合事实,其内容不可取。
“大晋兴国,统一天下,澄清宇宙,征伐四方,始于上庸与蜀,深入其险阻之地,文帝命有司察绘吴蜀地图。蜀地地图完成后,六军所过,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曲直,对照地图与图文,没有一点差错。今上考《禹贡》山海河流,高地平原沼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里,以及古国盟会地的旧地名,水陆交通道路,制地图十八篇。
“绘制地图的体例有六条。第一是比例,用以辨别面积的大小。第二是方位,用以确定各地之间的方向位置。第三是道里,用以确定道路的里数。第四是高下,第五是方斜,第六是曲直,这三条用于不同的地形,用来区别地势的险峻与平坦。有图像而无比例,则不能区别远近;有比例而无方位,虽知道一个地方的大小,却不知道其在整体上的位置;有方位而无道里,则如山海隔绝,不能指导交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斜、曲直的审定,则道路的里数必然与实际的远近不符,或会发生方位的失误,故绘制地图必用这六条互相结合使用。然而远近之实,决定于比例,彼此之实决定于方位,路径之实决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决定于高下、方斜、曲直的计算。故虽有高山大海之隔,绝域异国之远,登降曲回之势,皆可在地图上辨认出来。方位审定以后,曲直远近都不会掩蔽实有的地形地位了。”
裴秀创制朝廷礼仪,陈列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在位四年,被称当世名公。有一次,裴秀服用寒食散,服后应当饮热酒却饮了冷酒,于是在泰始七年(271)病死,终年四十八岁。皇帝下诏说:“司空聪敏而有德,举止儒雅,佐皇室而辅国政,功勋宏大。方将赖其阐释施行各种法制,为世人作出典范,不幸去世,朕甚痛惜。现赐给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三十万、布百匹,谥号为元。”
当初,裴秀以为尚书属下三十六个部门,各部门所统之事条例不明,应使诸卿各任其职,计划未及上奏而死。裴秀的友人整理他的书稿笔记时,得到一份上给皇帝的草表,内容是平吴之事,表文说:“孙皓残酷而暴虐,不趁皇上治世之时兼并暗弱者,此事留给子孙,将不能使孙皓臣服;形势发展有吉有凶,不会是长久万安的。臣过去虽多次提及此事,但未形成定见。现在卧病不起,谨以死启君,愿陛下不久能付诸实施。”友人将此草表封好上呈皇帝,皇帝下诏回答说:“司空之死,使我痛悼不已,又看到草表,司空虽在危困时刻,不忘王室,尽忠忧国。看后更加伤怀,当立即与诸贤商议此事。”
咸宁初(275~280),与石苞等并列为王公之位,配于太庙享祭。裴秀有二子:裴浚、裴危页。裴浚嗣位,官至散骑常侍,早死。裴浚庶出的儿子裴憬智力低下,另封高陽亭侯,以裴浚少弟裴危页嗣位。

裴秀传相关文章

  • 席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席姓氏祖宗:籍谈姓氏起源:春秋的时候,晋国有大夫籍谈,因为他负责管理晋国的典籍,所以便以籍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第十三代后人,是秦末项羽的后代,叫做籍镶,项羽名籍,籍镶为了避项...
  • 疾战》原文翻译 - - 《六韬》虎韬 - -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
  • 后娶第四》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上卷 - -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间之, 伯奇遂放。曾参妇死,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丧妻,亦谓人曰:“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
  • 滇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是日其诞辰,不出堂,书不得达。入堂阅其四境图,见盘江自其南界西半入境,东北从东界之北而去,不标地名,无从知其何界也。 ...
  • 随笔二则》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黔国公沐昌祚卒,子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父,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吏杖箠通捶,用棒打之。多土怒,亦箠其人,反为众桀奴所伤,遂诉于直指挺直不阿金公。公讳瑊,将逮诸奴,奴耸启元先疏诬...
  • 论忠义》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上卷 - -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
  •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李逵道:“哥哥,你且说那三件事?”宋江道:“你要去沂州水县搬母亲,第一件,径回,不可贪酒。第二件,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第三件,你使的那...
  • 汉宣帝忌昌邑王》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汉废昌邑王贺而立宣帝,贺居故国,帝心内忌之,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戒以谨备盗贼。敞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上知贺不足忌,始封为列候。光武废太子强为东海王而立显宗,显宗即位,待强...
  • 何师心、赵蕃、何令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何师心 满江红 其侧有亭,山谷榜曰奇观。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不须人卷,不须人轴。一点不容飞燕入,些儿未许游鱼宿。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 赵令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赵令 蝶恋花(商调十二首之一) 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
  • 汉纪三十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61)》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三十七汉明帝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年)   [1]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   [1]春季,明帝出宫,在附近观览洛陽城楼宅第,打算随后去河内...
  • 列传第八十七·列女一》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必有傅姆师保为陈诗书图史以训之。凡左右佩服之仪,内外授受之别,与所以事父母舅姑之道,盖无所不备也。而又有天子之后妃,诸侯之夫人,躬行于上,以率化之。则其居安...
  • 志第五十·刑法一》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自古有天下者,虽圣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为治,是故道之以德义,而民弗从,则必律之以法,法复违焉,则刑辟之施,诚有不得已者。是以先王制刑,非以立威,乃所以辅治也。故《书》曰:“士制...
  • 周常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周仲字仲修,建州人。考中进士。把所著《礼檀弓义》献给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求任扬州教授。年纪不到五十就退休。   很久以后,...
  • 辛仲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其曾祖辛实,曾任石州推官。其祖父辛迪,曾任寿阳令。其父辛藩,曾任河南节度判官。仲甫年少好学,年长后,能办吏事,姿仪雄伟,气质沉厚。   后周广顺年间,...
  •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是前朝的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治平三年(1066),嫁给颍王府,被封为安国夫人,神宗即位后,立为皇后。   神宗染病,皇后赞助宣仁太后定下建立储君的政策...
  •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丙部子录,其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三曰法家类,四曰名家类,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杂家类,八曰农家类,九曰小说类,十曰天文类,十一曰历算类,十二曰兵书类,十三曰五行类,十四曰...
  • 卷二百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朱泚,幽州昌平人。曾祖利,赞善大夫,赠礼部尚书。祖思明,太子洗马,赠太子太师。父怀珪,天宝初,事范陽节度使裴宽为衙前将,授折冲将军。及安禄山、史思明叛,累为管兵将。宝应中,李怀仙归...
  • 逆调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
  • 杜牧经典唐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二十六 卷526_1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杜牧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 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