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灵枢篇 > 师传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师传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师传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灵枢篇更新时间:2017-03-07
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_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肢节者,藏府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岐伯曰: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__。黄帝曰:善。
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
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府之候。
岐伯曰:六府者,胃为之海,庞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矣。

师传相关文章

  • 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甄姓氏祖宗:舜帝姓氏起源:1、以官名为姓,来自舜帝。上古的时候,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做则。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于是就到东夷部落去烧陶。在舜的指点之下,东夷部...
  • 鬼魅报恩》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及孺爱先生言,其仆自邻村饮酒归,醉卧于路,醒则草露沾衣,月向午矣。欠伸之顷,见一人瑟缩立树后,呼问为谁,曰:君勿怖,身乃鬼也,此间群鬼喜嬲醉人,来为君防守耳。问素昧生平,何以见护。曰:君...
  • 军形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 -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
  • 贲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山火贲)艮上离下《贲》: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六二,贲其须。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上九,白贲,无咎...
  • 外太公》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外太公 有教小儿以“大”字者。次日写“太”字问之。儿仍曰:“大字。”因教之曰:“中多一点,乃太公的太字也。”明日写“犬&r...
  • 搬是非》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搬是非 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释、后道。道士见之,即移老君于中。僧见,又移迦于中。士见,仍移孔子于中。三圣自相谓曰:“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上人搬来搬去搬坏了。&rdq...
  • 赵功可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赵功可 八声甘州(燕山雪花) 渺平沙、莽莽海风吹,一寒气崔嵬。耿长天欲压,河流不动,云湿如灰。帝敕冰花剪刻,飞瑞上燕台。马上行人笑,万玉堆豗。 晃漾天街睛昼,料酒楼歌馆,都是春回。...
  • 刘将孙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阮郎归(舟中作...
  •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
  • 志第十·历四》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大统历法二   立成者,以日月五星盈缩迟疾之数,预为排定,以便推步取用也。《元志》、《历经》步七政盈缩迟疾,皆有二术。其一术以三差立算者,即 布立成法也。其又术云,以其下...
  • 李邴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当时正值北方同金交战,酬赏功劳,每天数十百起,李邴拟制诏令没有留难。任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
  • 王审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后汉乾..初年,隶属周太祖帐下,禀性纯谨,周太祖很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署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
  •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书。迁累右补阙。大历十年,独孤皇后崩,代宗悼痛,诏近城为陵,以朝夕临望。南仲上疏曰:“臣闻人臣宅于家,帝王宅于国。长安乃祖宗所宅,...
  • 后主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后主讳名纬,字仁纲,武成皇帝的长子。母为胡 皇后。胡 梦见坐着玉盆在海上漂荡,太陽钻入裙中,于是怀孕了。天保七年(556)五月初五,在并州王邸生下了帝。帝容貌俊美,武成帝特别爱宠 ...
  • 陆缮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陆缮字士..,吴郡吴县人。祖父陆惠晓,齐太常卿。父陆任,梁御史中丞。 陆缮年幼时即有志向,以高雅正派而闻名。初仕为梁宣惠武陵王法曹参军。承圣年间,授职为中书侍郎,掌东宫管记...
  • 郭陈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郭躬、陈宠 ) ◆郭躬传,郭躬字仲孙,颍川陽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 《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
  •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六 韩策一(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提要】申不害是战国法家的著名代表,尊称为申子。他曾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主张按功劳大小赏赐升迁,无功劳虽有裙带、宗室关系,也...
  • 四国为一》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七 秦策五(四国为一) 【提要】勾心斗角、毁谤谗陷,人与人之间总是难免这些,尤其是自己稍有功绩,免不了他人的妒忌和诽谤。如何对付他人的诬陷和谗言,如何向受蒙蔽者...
  • 范睢至秦》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五 秦策三(范睢至秦) 【提要】范睢在秦王前面开始了类似“隆中对”一样的国家大计的决策和游说。他不同于苏秦、张仪的是,在正式开始宣讲他的谋划前,非...
  • 络石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络石 释名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