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七卷 > 水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七卷水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水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七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虽以《水战》为题,但所阐述的内容并非是水上作战的问题,而是陆上作战如何利用水流辅助军队进攻取胜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水对峙时,如果不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可近水设阵,凭水阻敌过河;如果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则应在离河稍远处设阵,以此诱敌渡河,待其“涉水半渡”而击之。本篇所阐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凭水阻敌,还是诱敌半渡,都是阐发《孙子兵法·火攻篇》所提出的“以水佐攻者强”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运用“以水佐攻”指导原则而战胜敌人的是不乏其例的。汉初,大将韩信击败楚将龙且的潍水之战,就是体现“以水佐攻”原则的成功战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率军攻齐进至潍水,与北上救齐的楚将龙且所部隔水而阵。当时,龙且军“号称二十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与韩信所率数万兵力相比,是占绝对优势。但韩信并没有被兵多势众的敌人所吓倒,相反,他却从当面敌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潍水这一天然条件来打击敌人。交战前,韩信秘密派人乘夜用大批沙袋将潍水上游堵住;接战中,韩信采取佯败诱敌渡河,待其渡过一半时,命人突然决壅放水,大水直泻而下,立即将正在渡水的楚军冲成两段。于是,韩信乘敌极度混乱之机,挥军迅猛攻击,一举全歼已渡之楚军,并击斩楚将龙且,未及渡河的另一半楚军不战自溃,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其后,韩信乘胜率军追击,将溃逃中的楚军全部俘虏了,取得了平齐之战的全面胜利。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或者在河岸列阵对敌,或者于水上驾船击敌,这都叫做水战。如在近水岸边作战时,必须距河水稍远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诱敌人渡河,一方面可以使敌人不生疑心。我一定要与敌人决战时,就不要在靠近河水的岸边迎击敌人,怕的是敌人不敢渡河而来;我如果不想同敌人决战时,就凭据河岸有利地势阻截敌人,使其无法渡过河来。如果敌人渡河来与我战时,我可以在岸边等到敌人渡过一半时再袭击它。这样作战就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待敌人渡河一半时,就可以出兵袭击它。”西汉初年,谋士郦食其奉刘邦之命游说齐国而使之归顺了汉廷,自此齐王田广每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撤除了防御汉军的守备力量。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乘齐国守备废弛之隙而出兵进攻它;韩信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出敌不意地一举袭破了齐国。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然后逃往高密,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龙且为将率兵号称二十万前往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而来拚死作战,其锋芒锐盛不可阻挡,齐、楚军队是在自己地域内作战,士卒容易逃散。因此,不如采取深沟高垒固守不战之策,叫齐王派遣其心腹大臣去招抚失陷的城邑。这些失陷的城邑知道自己的国王还在,且有楚军前来救援,就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因客居在别国土地上,必定会造成缺少粮食的不利态势,这样,就可以不经交战而擒获他们了。”但龙且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他是容易对付的。如今若是援救齐国不经交战而迫降了韩信,我还有什么战功可言?如果同他交战而又能战胜他,齐国的一半土地可就成为我的封地了。”于是,率军前进,与汉军相隔潍水而摆开了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制作了大批袋囊装满沙子,堵住了潍水上游,清晨又亲率部分兵力渡河袭击龙且而伪装成战败逃回。龙且见此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怕战的懦夫。”于是挥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立即派人掘开潍水上游的沙袋,河水顿时倾泻而至。此时,龙且的部队尚有大半没有渡过潍水,韩信乘汹涌水势挥军猛烈截杀击斩了龙且。被水隔断而滞留潍水东岸的龙且部队纷纷逃散,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韩信乘胜追击败兵到城阳,俘获了全部楚军。于是平定了齐国。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②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③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④,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⑤。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⑥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⑦,皆虏楚卒〕,遂平齐。⑧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②齐王:即田广。③蒯通: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讳,故史家改“彻”为“通”。蒯通,范阳(今河北徐水北)人。陈胜起兵反秦后,派武臣进取赵地,通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劝韩信袭取赵地,成为汉初重要谋士和说客。④高密:郡名。故址在今山东高密西南。⑤反汉: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及汉”,今据史校改。⑥潍水:今称潍河,在山东省东部。⑦城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荷泽东北。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水战相关文章

  • 童子受污》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族祖黄图公言,尝访友至北峰,夏夜散步村外,不觉稍远,闻秫田中有呻吟声,寻声往视,乃一童子裸体卧,询其所苦,言薄暮过此,遇垂髫妇女,招与语,悦其韶秀,就与调谑,女言父母皆外出,邀到家小坐,引至...
  • 江右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五日 晨餐后,别丘、夏。二里,仍出大路南。十里,登一岭,曰杨源岭。下岭,东则大溪自南而北,渡溪二里,曰东界山铺,去府已二十里。于是循溪东行,五里,曰大洋,三里,曰界下。众舟鳞次溪中,以...
  • 安期岛》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长山刘中堂鸿训,同武弁某使朝鲜。闻安期岛神仙所居,欲命舟往游。国中臣僚佥谓不可,令待小张。盖安期不与世通,惟有弟子小张,岁辄一两至。欲至岛者,须先自白。如以为可,则一帆可至,否...
  • 王制》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
  • 时难》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尽节无隐者, 可为也. 若夫使言必纳而身必安者, 须时. 时之否也. 夫奸凶之徒妒所不逮, 拥上抑下, 恶直丑正, 忧畏公方之弹击邪枉, 是以务除胜己以纾其诛. 明主不世...
  • 梅坡、徐观国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梅坡 鹊桥仙(三月廿一) 华桐日永,泛兰风细,节近朱明十日。玉麟何事吐书来,瑞世应、文章东壁。 绿衣戏彩,金樽酌醴,兰玉阶庭森列。更看千岁树青青,管取并、三槐手植。 满江红(四月初六...
  • 韩信同、王炎午、徐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韩信同 沁园春(寿南窗叶知录) 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 不应鬓发能稀...
  • 周纪三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三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 [1]卫更贬号曰君。 [1]卫国国君再次把自己的爵位由侯降到君。 二年(壬寅、前319) 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 [1]秦伐韩,取鄢。 [1]...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原文翻译 - - 《明史》200章 - - 茹瑺,衡山人。洪武中,由监生除承敕郎,历通政使。勤于职,太祖贤之。二十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又试兵部尚书,寻实授,加太子少保。及惠帝即位,改吏部,与黄子澄不相能,刑部尚书暴昭发其赃罪,出...
  • 志第五十三·食货一》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记》曰:“取财於地,而取法於天。富国之本,在於农桑。”明初,沿元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於民。而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
  •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哗。至元十六年,弘范平广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水死,弘范救而礼之,命珪受学。光荐尝遗一...
  • 刘白皋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刘白皋,字克明,后晋丞相谯国公刘日句的弟弟。刘白皋小时离开家乡,后唐天..年间,被梁将刘寻阝的军士抓获。谢彦章看见他,就知道他是读书人,以礼节接待他,对刘白皋的同乡人刘去非说:&l...
  • 列传第五十五》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祖节,贞观中为尚书右丞,明习 法令,以干局见称。时江 夏王道宗尝以私事托于节,节遂奏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匹,仍劳之曰:"朕所以不置左...
  • 庾质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
  • 刘穆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地人,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年青时喜好《书》、《传》,博览而精通群书,济陽江 詔很了解他。江 詔当时作建武将军、琅王牙内史,他让...
  • 鸠摩罗什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世代做相国。他父亲鸠摩罗炎,聪颖贤德有气节,正要继任相位时,却推辞回避而出家,向东越过葱岭。龟兹王听说过他的名声,在城郊迎接他,请求他做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
  • 施肩吾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九十四 卷494_1 《及第后过扬子江》施肩吾 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 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 今日步春草,复来经此道。 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卷494_2 《夜宴曲》施肩...
  • 韦应物古诗代表作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三 卷193_1 《咏玉》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卷193_2 《咏露珠》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卷193_3...
  • 李白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六十一 卷161_1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 腊雪》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水部 - - 腊雪 释名 取雪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