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七卷 > 近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七卷近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近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七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以《近战》为题,旨在阐述采用“近而示之远”的佯动战法奇袭歼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河对抗时,倘若打算从近处进击敌人,就要采取多设疑兵之法,伪装成远渡之状以吸引和分散敌人兵力,然后我从敌人近处空虚之地袭击它,就能把敌人打败。“近而示之远”与“远而示之近”,都是古代战争中常为兵家所采用的一种佯动误敌为内容的“示形”战法。春秋越吴笠泽之战,就越方来看,就是运用“近而示之远”战法的成功一例。发生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478年)的越吴笠泽之战,是越国灭亡吴国的关键一战。越军所以能够战胜吴军,从作战指导上看,越王勾践成功地运用“近而示之远”的佯动误敌战法,是其取得此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当时,越王勾践利用夜暗条件,在主力部队的两翼设置左、右句卒(分队),采取两翼(远处)佯渡调动敌人,中央(近处)突破,乘虚捣隙的战术,亲率三军主力从近处偷渡过河,出其不意,大败吴军主力,为灭亡吴国奠定了胜利基础,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较早的一次采用“近而示之远”战法奇袭歼敌的成功战例。

【译文】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阵,我如要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反而伪装成从远处渡河的样子。为此,必须多多设置一些疑兵,装作从河的上、下游远处渡河进攻的架势,敌人一定会分散兵力来应付。这样,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从近处袭击敌人,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远处出击的样子。”春秋时期,越国讨伐吴国,吴王出兵于笠泽进行抵抗,而与越军隔笠泽水对阵相抗。越军分为左右两翼,乘夜擂鼓呼号而进,吴军则分兵进行抵御。越王勾践亲率主力部队偷偷从中央近处渡过笠泽水,直奔吴国中军主力而击鼓冲杀过去,致使吴军大败,吴国最终灭亡。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②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③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②越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楚人”,今据史校改。③本篇史例同《夜战》,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

近战相关文章

  • 沙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来源由四1、出自bai子姓,是汤王的后裔。商朝du末年,殷纣王庶zhi兄开(一名启)被封于微,世称微子。武王克dao商后,封微子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的后裔有沙姓。2、出自神农氏,为炎帝之...
  • 郜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郜姓氏祖宗:郜君姓氏起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 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吞没,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
  • 宁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宁姓氏祖宗:季窑姓氏起源:来源于封地,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卫成公将其 儿子季窑封于宁邑(今河南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宁。姓氏郡望:未知姓氏...
  • 谭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谭姓氏祖宗:姒姓姓氏起源: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
  • 神灵断案》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旭升又言,县吏李懋华,尝以事诣张家口,于居庸关外夜失道,暂憩山畔神祠,俄灯光晃耀,遥见车骑杂盢,将至祠门,意是神灵,伏匿庑下。见数贵官并入祠,坐左侧似是城隍,中四五座则不识何神。数吏...
  • 万柳堂》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有游士借居万柳堂,夏日湘帘榧几,列古砚七八,古器铜器磁器十许,古书册画卷又十许,笔床水注,洒盏茶瓯,纸扇棕拂之类,皆极精致。壁上所粘,亦皆名士笔迹,焚香宴坐,琴声铿然,人望之若神仙,非高...
  • 玄石好酒》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黔中仕于齐,以好贿黜而困,谓豢龙先生曰:“小人今而痛惩于贿矣,惟先生怜而进之。”又黜。豢龙先生曰:“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
  • 辨中边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尧曰 - - 什么叫“中”?如果我们做知识的研究就很多了,如“中庸”就讲中道,在物理世界,讲一个茶杯的中心点,那是假定的。一个人站在房子的中间,说他是中,那是对四周而言...
  • 论说》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六韬...
  • 房文淑》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开封邓成德,游学至兖,寓败寺中,佣为造齿籍者缮写。岁暮,僚役各归家,邓独炊庙中。黎明,有少妇叩门而入,艳绝,至佛前焚香叩拜而去。次日又如之。至夜邓起挑灯,适有所作,女至益早。邓曰:&l...
  • 武技》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ldq...
  • 第九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百里》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三台九列, 坐而论道;州牧郡守, 操纲举领. 其官益大, 其事愈优, 烦剧所锺, 其唯百里. 众役於是乎出, 诛求之所丛赴, 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 则国事不举, 万机有阙, 其...
  • 牛米》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燕慕容皝以牛假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参军封裕谏,以为魏、晋之世,假官田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不取其七八也。予观今吾乡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
  • 游稚仙、李团湖、黄诚之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游稚仙 浣溪沙(贸人女晬) 晬日先联瑞日红。寿星明照寿筵中。庆门乐事正重重。 明日贾逵添戏彩,异时李汉看乘龙。鱼轩玉轴定荣封。 李团湖 沁园春 六桂传家,三槐植庭,箕裘大儒。...
  • 德经·第五十三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是為盗夸。非道也哉!...
  • 康保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志忠,后唐长兴年中,征讨王都时因战斗死亡。父亲再遇,为龙捷指挥使,随从宋太祖征伐李筠,又死于兵事。保裔在后周时屡立战功,为东班押班,等到康再遇阵亡,皇帝诏...
  • 列传第八十》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恩幸 王睿 王仲兴(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徐纥 宗爱 仇洛齐(段霸) 王琚 赵默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 王遇 苻承祖 王质李坚(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
  • 谢方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谢方明,是谢裕堂祖父的弟弟。他的祖父谢铁字铁石,职位是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字秀度,担任中书郎,家在会稽,生病回家,被孙恩所杀,朝廷追赠为散骑常侍。谢方明随着伯父吴兴太守谢邈住在...
  • 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茺蔚(益母草)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