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50章 > 苏逢吉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章苏逢吉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苏逢吉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苏逢吉,长安人。父亲叫苏悦。苏逢吉母亲去世得早,苏悦没有再娶时,身边没有服侍的人。苏悦特别爱喝酒,虽然酒量不大,但整天都要有酒润口。别人做的饭菜,都不能称他心意,要等逢吉下厨煮饭炒菜,他才肯拿起筷子。苏悦当初在蜀国做官,官位升到朝廷大臣,苏逢吉开始学习文章时,曾经代他父亲撰写文辞。苏悦曾任汉高祖从事,很受礼遇。因而从容地推荐逢吉说“:老夫我已年高了,才智器识没有可取的地方。我儿子逢吉粗浅地学过执笔行文,性情又恭顺忠诚,如您不在意他像猪狗一样卑贱低微,我愿让他在您身边奉侍。”高祖召见苏逢吉,因为他精灵聪明,高祖很喜爱他。不久,即擢升为宾佐,凡有谋划商议,他就站在高祖旁边奉侍。高祖一向严肃刚毅,到镇守太原时,地位高名声大,幕僚们很少能见上他一面,只有苏逢吉每天在高祖身边侍候。枢密院和中书府的文件档案,堆满了桌子板凳,身边的人都不敢轻易地转交给高祖,苏逢吉常把它藏在怀里或衣袖中,等高祖脸色欢愉时就请示他,大都能得到高祖的认可。
高祖在太原建立年号时,苏逢吉从节度判官迁升为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高祖御驾到达汴京,朝廷各官府的众多事务,苏逢吉都引为己任,参与决定处理,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有被认可有被否定的,但事情从不拖延。这时翰林学士李涛优裕从容地侍候高祖,谈到霸府两处相位,官秩还不高,苏逢吉立即被提升为吏部尚书,不久,转任左仆射,监修国史。跟随征伐杜重威到邺都城下,多次乘着喝醉了酒去侮辱后来的周太祖郭威。到高祖病情严重时,苏逢吉与杨。。、史弘肇等同在高祖卧榻旁边接受遗命。李涛与苏逢吉攀论外甥与舅舅的亲戚关系,两人很合得来,李涛进登相位,苏逢吉出了大力。后李涛递上奏章,请求调出两位枢密使到地方镇守州府,汉隐帝大怒,罢免李涛相位,勒令他回老家赋闲,当时舆论怀疑李涛是听信了苏逢吉的馊主意。
在这以前,高祖登上帝位之后,苏逢吉与苏禹王圭都在中书省,对官吏的任命,大都违背旧有制度,废弃任用、提升贬降,全凭自己的意见感情,以致有平民而突然当上大官、流放在外的人而突然被授官录用的情况,多得数不尽,大家都议论纷纷。高祖当时正倚重信任苏逢吉和苏禹王圭两位相,没有人敢出来说话。苏逢吉特别贪求财货,毫不顾忌回避,对想得到提拔的人,只要他稍有财物,苏逢吉就派人去露出口风,答应给他好的官位。到杨。。当上相时,慢慢削夺两苏的权力,到这时苏逢吉才完全收手。
当初,高祖到汴京时,因为以前的宰相冯道和李崧被契丹人俘虏,滞留在真定,就把李崧的宅第赐给苏逢吉,把冯道的宅第赐给苏禹王圭,李崧在西京洛陽还有别的产业,也被苏逢吉所占有。当真定人赶走了契丹人,李崧、冯道回到汉朝,李崧的弟弟李屿因为苏逢吉占据了他们家的房屋,经常口出怨言,不久,李崧将西京洛陽的住宅写成契约送给苏逢吉,苏逢吉不高兴。恰逢李崧的一个仆人想诬告李崧要谋反,苏逢吉引诱他写来状词,就报告给史弘肇,下令逮捕李崧家人。苏逢吉派自己所属中书省的官吏把李崧叫到自己住处,立即命令收监送往侍卫监狱中。第二天,司法部门将状词送上,苏逢吉诱骗李崧的弟弟李屿招供说“:我与哥哥李崧、弟弟李山义,以及家中僮仆二十人商量计议,等到高祖灵柩启行到山陵时,一同放火谋反作乱,状词所告都是事实。”这是说自己的假话。苏逢吉还要用笔将“二十人”添改为“五十人”,封好送给司法部门,全部诛杀了李崧一家。当时人认为李崧一家死得冤枉,都责怪苏逢吉。苏逢吉善于组织状词,爱好杀戮,跟随高祖在太原时,曾经因为高祖生日一事,高祖命令苏逢吉疏理监狱囚犯,以求福禄保佑,苏逢吉竟然全部杀掉拘禁的囚犯,回报说将囚犯疏理了。到他执掌朝廷大政时,更加嗜好杀人。朝廷担忧各地的盗贼,派人捕捉,苏逢吉自己起草诏书,大意说:“对付所有的盗贼,盗贼的本家和四邻一同担保,盗贼所在全族都砍头。”有人对苏逢吉说“:做了盗贼就诛灭他的家族,不合王法,而四邻的保人还要一同治罪,不是太过份了吗?”苏逢吉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竟然去掉“全族”两字。当时就有郓州捕捉贼盗的使臣张令柔全部杀死平陰县十七座村子的人民,确实都是因为苏逢吉的缘故。
苏逢吉性愛奢侈挥霍,喜欢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物,对中书省内集体的膳食,瞧不起而不吃,设立私人厨房供应膳食,尽力追求甘甜美味,曾经在家中大摆酒席女乐,以招待权贵,花费了一千多缗线。他的妻子武氏死了,送葬非常隆盛,朝廷百官及州镇首脑,有与苏逢吉合得来的,都要他们赠送绫罗绸缎,用作丧礼,败坏礼制违背法度,竟到了这种地步。又不遵守名分教规,继母死了不行服丧的礼节,妻子死了丧期未满,就把他儿子都授给官职。有一个旁支的哥哥从外地来,没有先见苏逢吉,就去见苏逢吉的几个儿子,苏逢吉生气,又怕他将来欺负自己的儿子,就偷偷告诉高祖,用其他的事诬告他,于是高祖派人用乱棍打死了他。
乾佑二年(949)秋天,加封为守司空。周太祖郭威镇守邺都时,苏逢吉奏请汉隐帝免去郭威枢密使的职务,隐帝问他“:有前例吗?”苏逢吉回答说“:枢密使这一职,由正任州镇职务的人兼任不方便。”史弘肇说:“兼任枢密使,所希望的是使军队听从指挥有所敬畏。”最后隐帝听从了史弘肇的话。史弘肇责备苏逢吉排除异己,苏逢吉却说:“这是为了国家大事,再说在朝廷管理地方则顺当,在地方管理朝廷事务难道方便吗!”苏逢吉要做的事虽然没被听从,但是舆论都认为他不对。不多久,王章设宴招待同僚,苏逢吉与史弘肇开玩笑,被史弘肇大加羞辱,苏逢吉不与他对言,几乎要被史弘肇殴打,苏逢吉骑上马赶快跑回来,从此将相之间失去了和谐。苏逢吉想到地方上去任职,以避开史弘肇的怒气,不久又放弃这一想法。人们问他原因,苏逢吉说“:如果统领一方州镇,只要史公稍加处置,我就成为粉末了。”
李业一帮人恨史弘肇、杨。。等人,苏逢吉知悉这一情况,每当见到李业等人时,就用不显露的话语激怒他们。到史弘肇等人被害时,苏逢吉没有参预他们的谋划,听到事变感到惊骇,旋即接任宣徽使,临时掌管枢密院事务。不久又受命起草诏令,诏令上交朝廷,听到邺兵已到澶州才停止。事情紧急,苏逢吉对人说“:萧墙之内的变乱,太突然了,皇上若能问我一句话,一定不会乱到这个地步。”几天夜晚苏逢吉都住在金祥殿东边,对天官正王处讷说:“夜里靠上枕头没有入睡,就看见李崧在旁边,活人跟死人见面,没好事了。”到周太祖郭威从邺都到汴州,汉朝官军在刘子陂被打败,这天晚上苏逢吉住在七里郊,与同住的人痛饮,喝醉了准备自杀,旁边的人阻止了他。到天亮,与汉隐帝一同到民户家里,于是自杀了。周太祖平定京城,将苏逢吉与聂文进等人一同割下脑袋挂在北面街市上示众,放了他的家人。那悬挂头颅的地方,恰好就是李崧被冤死的地方。周太祖广顺初年,诏令在西京赐给苏逢吉的儿子们每人一所庄园和住宅。

苏逢吉传相关文章

  • 适变》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昔先王当时而立法度,临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理,事适其务故有功。今时移而法不变,务易而事以古,是则法与时诡,而时与务易,是以法立而时益乱,务为而事益废。故圣人之理国也,不法古,不修今...
  • 难二》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一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
  • 伊犁凿井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
  • 巨鳖》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四川藩司张公宝南,先祖母从弟也。其太夫人喜鳖皛,一日庖人得巨鳖,甫断其首,有小人长四五寸自颈突出,绕鳖而走。庖人大骇仆地,众救之苏,小人已不知所往,及剖鳖,乃仍在鳖腹中,已死矣。先...
  • 废祠亡灵》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四川毛公振癑任河间同知时,言其乡人有薄暮山行者,避雨入一废祠,已先有一人坐檐下,谛视乃其亡叔。惊骇欲避,其叔急止之曰:因有事告汝,故此相待,不祸汝,汝勿怖。我殁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
  • 空宅怪异》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董文恪公未第时,馆于空宅,云常见怪异。公不信,夜篝灯以待,三更后,阴风飒然,庭户自启,有似人非人数辈,杂癆拥入。见公大骇曰:此屋有鬼,皆狼狈奔出。公持梃逐之,又相呼曰:鬼追至,可急走。争...
  • 孝行览》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览 - - 【孝行】  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後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於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
  •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行者辞了菩萨,按落云头,将袈裟挂在香楠树上,掣出棒来,打入黑风洞里。那洞里那得一个小妖?原来是他见菩萨出现,降得那老怪就地打滚,急急都散走了。行者一发行凶,将他那几层门上,都积了...
  • 畏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十卷 - - 【解析】本篇以《畏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处置临战状态下的畏敌怯战问题。它认为,对于作战中畏惧不前或者未战先逃的士卒,必须择其甚者处死,以收杀一儆百之效。但当全军普遍存在...
  • 姜夔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姜夔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
  • 定公·定公六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冬,城中城。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
  • 罗绍威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
  • 卷一百九十四上》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陰山,有轻中...
  •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古称儒学家者流,本出于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若于此焉。故前古哲王,咸用儒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升平。近代...
  • 列传第五十四》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高仙芝,本高丽人也。父舍鸡,初从河西军,累劳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少随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年二十馀即拜将军,与父同班秩。事节度使田仁琬...
  • 梁武丁贵嫔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武丁贵嫔名字叫令光,谯国人。祖父在襄陽担任属官,于是便居住在沔水北面的五女村,寄居在刘惠明的家中。丁贵嫔出生在樊城,刚产下来时候具有一种奇异的神光,满屋紫气,所以便以&ldquo...
  • 后妃传序》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六宫的名位称号,以往历史上各代都不同。晋武帝采用汉魏时候的建制,设置了贵嫔、夫人、贵人,这称为三夫人,职位相当于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 崔挺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六世祖崔赞,魏朝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代吏部尚书。父亲崔郁,任濮陽太守。 崔挺幼年居丧尽全礼节。少年务精学业,读书广泛,推赞别人爱惜人士,州县乡...
  • 气交变大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
  • 长刺节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 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