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50章 > 杜重威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章杜重威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杜重威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杜重威,他的祖先是朔州人,近世搬家到太原。祖父杜兴,是振武军牙将。父亲杜堆金,服事后唐武皇李克用,担任先锋使。杜重威年少服事后唐明宗李嗣源,从护圣军校升任防州刺史。他的妻子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妹,被封为宋国大长公主。天福初年,晋高祖命令杜重威在京城掌管禁军,又兼任朝外的舒州刺史。天福二年(937),张从宾挑起祸乱,占据汜水,晋高祖派遣杜重威与侯益领军攻破他,因功被授潞州节度使。杜重威与杨光远迫使范延光在邺城投降,杜重威改任许州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不久加封同平章事。又不久,调任镇守郓州,迁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镇州的安重荣起兵向京城进攻时,高祖命令杜重威抵御他,在宗城打败安重荣。安重荣逃奔据守常山,杜重威旋即又攻克了常山城,砍下安重荣的头送往京城,因此担任成德军节度使,所缴获的安重荣的家财以及常山公有的财物,全部归为己有。晋高祖明知此事但不过问。到镇州后,又加紧搜刮人民,在税收外增加赋贡,境内的人民都深受其苦。
晋少帝即位,与契丹断绝了友好关系,契丹国主连年攻打晋国,杜重威仅仅闭城自守。辖区内的城邑一个接一个被攻陷,一境生灵遭受杀戮,杜重威身为一方大员,不曾派出一兵一卒营救他们。常有敌人骑兵几十人驱赶汉人千万人经过他的城下,如入无人之境,杜重威仅登上城上的矮墙眼睁睁地望着,毫无拦截抢救的意思。开运元年(944)秋天,加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二年,率领大军攻下泰州、满城、遂城。契丹国主从古北口调回军队,追击晋朝部队,杜重威等人被打得狼狈而回,到陽城,被契丹军队围困。恰逢遇上猛烈的大风,士兵们情绪激愤,符彦卿、张彦泽等带领士兵四面出击,敌军被打得四处逃散,各位将领要追击败敌,杜重威却说:“遇上强敌而能保全性命就是万幸了,还能指望更大的福佑吗!”于是集合部队赶回常山。在这之前,杜重威在州内搜刮钱财,官吏百姓大受其害,人心都怨恨他,再加上境内衰败困乏,十户家庭就有九户空无一人,杜重威因而不想呆在这里,接连向皇上进表请求调回朝廷,不等皇上答应就急忙上路回京,朝廷认为边境重镇,主帅擅自离开,如果有长奔突袭将会失去抵抗防守,但又不能把杜重威怎么样,只是立即让马全节接替他,而将他任命为邺都留守。这时镇州军粮供应不上,派遣殿中监王钦祚到邺州协议购买,杜重威家里有十万多斛粟谷,王钦祚于是登录下来报告朝廷,朝廷用数万匹绢布给杜重威,以抵偿征用粟谷的价值。杜重威大为生气说“:我又不是反叛逆贼,怎么能没收我的粮食呢!”
开运三年(946)冬天,晋少帝诏令杜重威和李守贞等人率领部队攻取瀛州、莫阝州。军队来到瀛州城下,晋军骑兵将领梁汉璋上前与契丹人交战,梁汉璋战死阵前。杜重威立时下令撤回军队,驻扎武强,听说契丹国主南下,于是向西奔赴镇州,到中渡桥时,与契丹部队夹着滹水相对扎营。这时契丹渡河部队已到了栾城,截断了杜重威的后路,军心惶恐不安,杜重威偷偷派人到敌军帅营,暗自表述投降的心意。契丹国主非常高兴,答应让他在中原称帝,杜重威昏庸愚昧,完全相信了契丹国主的话。一天,暗地里埋伏下甲士,召集诸位将领相聚,将投降敌人的主意告诉他们,众将们都感到惊愕,但因为上将既然已经叛变,他们也就俯首听命,于是当即写下投降书,派中门使高勋送往敌人帅营,士兵们卸下战甲放下武器投降,都同声痛哭。这一天,在投降晋军的阵地上出现了大雾。契丹国主让杜重威穿上罪人囚徒所穿的赤色的衣袍到各部队示众,旋即任以守太傅的伪职,仍像以前一样担任邺都留守。
契丹国主到南方去,命令杜重威带领投降的晋军部下一起跟随,已经到了汴京,把投降的晋军驻扎在陈桥,士兵们饥饿寒冷,苦不堪言。杜重威每当从大路上经过,都被市民们辱骂,只得低着头而已。契丹国主下令搜刮京城钱财,无论将相公私,全都配额缴纳,杜重威与李守贞各缴纳一万缗钱。于是求告契丹国主说“:臣下率领十万汉军投降皇帝,仍不能免除缴纳钱财,我们内心有所不甘。”契丹国主笑着免除了他们的配额。接着有成群的盗寇截断了澶州的浮桥,契丹国主才派杜重威回归邺都。第二年三月,契丹国主回北方去,到相州城下,杜重威与他妻子石氏到契丹国主的牙帐去贡献财宝后回来。
汉高祖御驾赴京,任命杜重威为宋州节度使,加封守太尉,杜重威害怕,关闭城门拒绝受命。高祖诏令高行周领兵攻讨,杜重威派他的儿子杜弘遂等人到镇州向麻答告急,请求派军救援,而且以杜弘遂作为人质,麻答派蕃将杨兖奔赴救援。不久,镇州部队驱逐麻答,杨兖只到氵名州就返回了。十月,高祖御驾亲征,兵临邺都城下,派给事中陈观等人带着诏书进城,答应允许他投降,杜重威不接受诏令。几天后,高祖亲自率领各路军队进攻城墙堡垒,不能攻下,汉军战伤一万多人。高祖屯驻军队数十天,邺城中粮食吃完,磨碎麦粒做成饼以供应士兵,官吏平民翻越城墙而逃出来的有很多,都饿得没有了人色。这时,杜重威才派牙将到高祖行宫请求投降,又派节度使判官王敏捧上降表请罪,高祖赐给宽大他的诏书敦促他,答应像以前一样对待他。杜重威就派他的儿子杜弘遂、妻子石氏先出城迎候高祖,杜重威接着出城投降,穿着白衣等待处罚,高祖让他穿上原来衣帽,接见他,当日下令授予他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等官爵。邺城的士兵百姓,饿死倒毙的有十分之六七。
在这以前,契丹派幽州指挥使张琏,带领部下军士二十多人屯驻邺城,同时还有幽燕的军士一千五百人在京师。当高祖到京师时,有人报告将发生变乱,说燕军计划叛乱,因而将燕军全杀死在繁台下面,人们都说燕军死得冤枉。有逃脱跑到邺城的人,详细讲述这件事,所以张琏等人怕死,与杜重威等固守城池,毫无投降之意。高祖也后悔错杀燕军的过失,多次晓谕守城将帅,答应不杀害他们。张琏等人在城墙上高叫说“:繁台的诛杀,燕军有什么罪?既然没有生的希望,就只有以死相拼。”张琏的士兵在围城之内,杜重威解衣给他们穿,送饭给他们吃,尽量姑息迁就他们。因而幽燕的兵士骄横凶悍,欺凌官吏平民,对于女子金钱布帛,公然强取豪夺。当杜重威请命投降时,张琏等人请朝廷信守誓言,高祖答应让张琏等人回到契丹国去。等他们出城投降后,又全部杀死张琏等几十位将领,什长以下的士官才放回幽州,在即将走出汉朝边界时,这帮人抢劫一番而去。高祖派三司使王章、枢密副使郭威,登录杜重威部下将官名字,全部杀掉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和杜重威的私财,分给自己的将士。
车驾回到京师皇宫,高祖生病,不久病重,在遗言托命之际,对亲信臣子将佐说“:要小心提防杜重威。”高祖驾崩,就拘禁了杜重威,连同杜重威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琏、杜弘王桀等一起诛杀。诏令说“:杜重威仍然包藏祸心,不改叛逆的旧习,像恶枭一样的言论未变,像毒蛇一样的本性难以驯服。往日朕身体稍有不适,停止视朝几天,而杜重威父子就暗地散布恶毒的言论,怨恨诽谤朝廷,煽动蛊惑一些小人。现在已有明显的罪行彰现,已经全部洞悉他们谋乱的日期,他既然辜负本朝深厚的恩德,就必须处以极刑。杜重威父子一并处斩,杜重威的妻子晋朝公主石氏以及其他亲戚族人,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仍然予以供养。”杜重威父子被诛杀后,尸体抛弃在大街上,市民们围观着谩骂,用脚踢用棍子打石头砸,军吏们不能阻止,尸首一片狼藉,一下子就碎烂而不见了。

杜重威传相关文章

  •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弟左右: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盖前次以大价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吾固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
  • 拆字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亥有二首六身,是拆字之权舆矣。汉代图谶,多离合点画,至宋谢石辈始以是术专门。然亦往往有奇验。乾隆甲戌,余殿试后,尚未传胪,在董文恪公家,偶遇一浙士能测字。余书一墨字,浙士曰:龙头...
  • 知某数,识某文①。一而十,十而百②。百而千,千而万。》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知某数,识某文①。一而十,十而百②。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知:知道、了解。 某:指代人或事物。 数:数目。 文:文理。     ②一:数之始。 十:数之终。 而:到。 ...
  • 卷一》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上卷 - -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
  • 象虎》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三 - - 齐湣王既取燕灭宋,遂伐赵侵魏,南恶楚,西绝秦交示威诸侯,以求为帝。平原君问于鲁仲连曰:“齐其成乎?”鲁仲连笑曰:“成哉?臣窃悲其为象虎也。”平原君曰:“...
  •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衵服戏朝》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公子归生字子家,公子宋字子公,二人皆郑国贵戚之卿也。郑灵公夷元年,公子宋与归生相约早起,将入见灵公。公子宋之食指,忽然翕翕自动,何谓食指,第一指曰拇指,第三指曰中指,第四指曰...
  •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间易君》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却说卫宣公名晋,为人淫纵不检。自为公子时,与其父庄公之妾名夷姜者私通,生下一子,寄养于民间,取名曰急子。宣公即位之日,元配邢妃无宠,只有夷姜得幸,如同夫妇,就许立急子为嗣,属之于右...
  • 王不留行》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齐国,那时齐国的国君,(就是齐国的诸侯,我们随便讲,叫他国君,是借用的名词。)正是景公...
  • 卷二十六》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沭水又东南流:左合岘水。水北出大...
  • 凫鹥》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凫鹥在泾,公尸在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
  • 金丹》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内篇 - - 抱朴子曰: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余周...
  • 宣发》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考工记》:“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注:“头发颢落曰宣。《易》:“‘《巽》为宣发。’宣字本或作寡。”《周易》:“《巽》为寡发。&r...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刘敏,字有功,宣德青鲁里人。岁壬申,太祖师次山西,敏时年十二,从父母避地德兴禅房山。兵至,父母弃敏走,大将怜而收养之。一日,帝宴诸将于行营,敏随之入,帝见其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
  •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
  • 萧颖达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萧颖达,兰陵郡兰陵县人,齐光禄大夫赤斧的第五子。少年时代喜欢斗勇讲义气,起家于冠军。兄颖胄,齐建武末年行荆州事,颖达也任西中郎外兵参军,俱在西府。齐朝末年多灾难,不能自保平安...
  • 桓康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桓康,是北兰陵承县人。勇敢骁悍。宋朝大明中期,他随太祖任军容,后来跟随世祖在赣县。泰始初年,世祖起义师,被郡里抓住,众人都散了。桓康用担子,一头藏穆后,一头藏文惠太子和竟陵...
  • 江夷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江 夷字茂远,济陽考城人。祖父江 ..,是晋朝的护军将军。父亲江 岂攵,官至骠骑谘议参军。 江 夷少年时努力学习 ,是年轻一辈中出众人才。本州征用他为主簿,他未应命。桓玄篡位时...
  • 或谓韩王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策三(或谓韩王曰) 【提要】下面的说客预言了六国的灭亡,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
  • 柳公权、韦处厚、张又新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七十九 卷479_1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柳公权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卷479_2 《应制为宫嫔...
  • 锻灶灰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土部 - - 锻灶灰 释名 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