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100章 > 韦珍传

魏书

《魏书》100章韦珍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韦珍传

书籍:魏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赠安远将军、雍州刺史。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转任尚书南部郎。
高祖在位之初,蛮地首领桓诞归诚,朝廷考虑到安抚边地的策略,以桓诞为东荆州刺史。令韦珍为使者,与桓诞一道招安抚慰东部的蛮人。韦珍从悬瓠向西行进三百余里,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莫不降附。淮水的源头有一座古旧的祠堂,蛮人风俗,长期以来都用活人来祭祀。韦珍就晓谕当地百姓说:“天地神灵,就是人民的父母,哪里有父母要吃子女的肉的呢!从今以后,都应当用酒肉代替人祭。”当地蛮人遵从他的规定,至今都照这样办。韦珍在这一带总共招降了七万余户,为他们设置郡县然后返回朝廷。因奉使宣称圣旨有功,被授予左将军、乐陵镇将之职,赐爵为霸城子。
萧道成所属司州之民谢天盖自命为司州刺史,图谋以司州归附于朝廷。事情泄露之后,被萧道成的部将崔慧景围攻。高祖令韦珍率所在镇的兵马渡过淮水援助接应。当时萧道成听说韦珍率军将要到来,就派部将苟元宾凭据淮水进行抵御。韦珍就分派一支骑兵,在淮水上游偷渡,自己率领步卒与敌军接战。两军旗鼓刚刚相交,骑兵突然杀来,腹背奋力夹击,打败了南齐军。谢天盖不久被他身边的人所杀,余部投降崔慧景。韦珍乘胜奔驰前进,又打败崔慧景,把降附的民众七千余户迁徙到内地,表奏朝廷设置城陽、刚陵、义陽三郡来安顿移民。高祖令韦珍移镇比陽,萧赜派他的雍州刺史陈显达率部前来侵犯。城中将士都要求出战,韦珍说:“敌军初到,士气锐利,不能立即挫败它,暂且共同坚守,等到他们攻城疲惫之后,再行出击也为不晚。”于是韦珍率众凭城拒战,杀伤敌军甚多。双方相持了十二天,韦珍趁夜打开城门偷袭敌军,敌军于是奔逃溃退。韦珍凭战功晋爵位为侯。
高祖亲自率军南征,韦珍向皇帝献计献策,并且说自己在边地任职时间长久,知道那里的要害之处,愿意充当前驱。高祖令韦珍为陇西公源怀卫大将军府长史,转任太保、齐郡王长史。迁任显武将军、郢州刺史,他在州任上有声望有政绩,朝廷嘉奖他。升任为龙骧将军,赐给骅骝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韦珍就召集州内孤贫的人,对他们说:“天子因我能够安抚你们,所以赐给我谷物布帛,我怎么敢独自享用。”于是把朝廷所赐的财物全部分给了他们。不久,加授韦珍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与尚书卢渊一道征讨赭陽,被萧鸾的部将垣历生、蔡道贵打败,免官回到乡里。临别之时他对卢渊说:“皇上圣明,志在吞并吴会,用兵机要,实属上流。倘若荆楚一带有事,恐怕老夫又会不得停歇啊。”后来皇帝征伐樊、郢,起用韦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长史。沔水以北平定之后,以韦珍为建威将军,试守鲁陽郡。
高祖再次南征,路经韦珍的郡所,加授他为中垒将军、正太守。韦珍随从皇帝到清水,高祖说:“我近来一再亲自出征,你经常跟随我在中军任事,这一次征战,也想要与你同行。但三鸦之地地形险恶,除了你就没有人能够固守了。”因此令韦珍辞别回去。及至高祖在行宫驾崩,军队隐匿消息退回,到了韦珍的郡所才公开发丧。韦珍还朝,被授予中散大夫,不久加授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永平元年(508)逝世,终年七十四岁。追赠为本将军、南青州刺史,定谥号为懿。

韦珍传相关文章

  • 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姚姓氏祖宗:舜帝姓氏起源:姚氏的来源有三: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
  • 笑里藏刀》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敌战计 - -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注释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译文使敌...
  • 不寐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伯祖湛元公,从伯君章公,从兄旭升,三世皆以心悸不寐卒。旭升子汝允,亦患是疾,一日治宅,匠睨楼角而笑曰:此中有物,破之则甃砖如小龛,一故灯檠在焉。云此物能使人不寐,当时坛者之魔术也。...
  • 慈安皇太后圣德》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慈安皇太后以咸丰初年正位中宫,当时已有圣明之颂。显皇帝万几之暇,偶以游宴自娱,闻中宫婉言规谏,未尝不从;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
  • 种树喻》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韩非子为政于韩且十年,韩贵人死于法者无完家,于是韩多旷官。王谓公叔曰:“寡人欲用人,而韩之群臣举无足官者,若之何哉?”公叔对曰:“王知夫种树乎?臣家国东郊,世业种...
  • 采药》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三 - - 豢龙先生采药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龙先生拱而立。倾之,老父仰而嘘,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颔而笑曰:“子欲采药乎?余亦采药者也。今子虽采药而未知药也。知药莫若我。&rd...
  • 老鼠生儿的孝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他们说看一个人,他父母还在的时候看他...
  •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宝玉见了贾政,回至房中,更觉头昏脑闷,懒怠动弹,连饭也没吃,便昏沉睡去。仍旧延医诊治,服『药』不效,索『性』连人也认不明白了。大家扶着他坐起来还是像个好人。一连闹了几天,那...
  •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
  • 赵构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赵构 渔父词(并序·其一) 绍兴元年七月十日,余至会稽,因览黄庭坚所书张志和渔父词十五首,戏同其韵,赐辛永宗。 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
  • 杨师纯、清平乐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杨师纯 清平乐 羞蛾浅浅。秋水如刀剪。窗下无人自针线。不觉郎来身畔。 相将携手鸳帏。匆匆不许多时。耳畔告郎低语,共郎莫使人知。 清平乐 小庭春院。睡起花阴转。往事旧欢...
  • 襄公·襄公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二年春王正月,葬简王。郑师伐宋。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六月庚辰,郑伯仑卒。晋师、宋师、卫宁殖侵郑。秋七月,仲孙蔑会晋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于戚。己...
  • 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袁洪愈,字抑之,吴县人。举嘉靖二十五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劾检讨梁绍儒阿附权要,文选郎中白璧招权鬻官,尚书万镗、侍郎葛守礼不检下。诏切责镗、守...
  •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200章 - - 邹缉,字仲熙,吉水人。洪武中举明经,授星子教谕。建文时入为国子助教。成祖即位,擢翰林侍讲。立东宫,兼左中允,屡署国子监事。   永乐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缉上疏曰:   陛下...
  • 丁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丁度,字公雅,他的祖先是恩州清河人。祖父丁岂页,后唐清泰(934~936)初年被契丹俘虏,后逃回,徙居开封祥符县。父亲丁逢吉,在真宗没即位前的王府做医生,但爱好收聚书籍,与儒士交游。丁度...
  • 姚内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姚内斌,平州卢龙人。初在契丹为官,任关西巡检、瓦桥关使。后周显德六年(959),宋太祖跟从周世宗北征,军驻瓦桥关,姚内斌率五百人以城投降。周世宗任他为汝州刺史,吏民到朝廷推举姚...
  • 梁本纪第三》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以弑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
  • 武成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同母弟。仪表奇伟,神武尤其钟爱。神武安抚荒远之人,便为帝聘蠕蠕太子盭罗辰之女,号“邻和公主”者为妃。帝时年八岁,衣冠整齐...
  • 吴逵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吴逵,吴兴乌程人,经过荒年的饥荒加上瘟病流行,父母兄弟嫂和堂叔伯小功内的亲戚,男女共死了一十三人。吴逵当时病得很历害,邻人用芦苇席子包裹好了他,准备埋在村子的头边,不久吴逵的...
  • 着至教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