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一卷 > 信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一卷信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信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一卷更新时间:2018-05-05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①

三国魏明帝②自征蜀,归长安③,遣司马懿④督张郃⑤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⑥,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⑦。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⑧,在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⑩适交,参佐咸⑾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⑿,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⒀,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⒁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⒂

【译文】
大凡对敌交战时,士卒们踏上万死一生的战场,而无后悔畏惧之心的,都是由于将帅平时真诚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们这样做的。将帅讲求信义以诚待人,那么,士卒便会报之以尽心用力而无犹豫之意。所以,打起仗来就能无往而不胜。诚如兵法所说:“为将帅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亲自从洛阳来到长安,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郃所部及雍、凉二州等精兵三十万人,隐蔽进发,窥向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部队将有十分之二的人换防离去,留在战场的将士只有八万人。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却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原失信’的作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现在,换防该去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则引领切盼而逐日计算着丈夫归来的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尽快启程返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参加战斗;该留的则斗志昂扬,决心拚死一战。他们互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拚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郃,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这正是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所取得的成效。

【解析】
本篇以《信战》为题乃取“信义”之意,其要旨是阐述将帅以“信”治军的重要性。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士卒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地去奋勇杀敌,都是由于平时将帅带兵以“信”的结果。这里所引“信则不欺”乃是《六韬·论将篇》提出的将帅必备的五种条件之一(即“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军事与战争实践的历史证明,“信则不欺”,不仅是好的将帅所应具备的美德之一,也是将帅治军所应把握的重要原则。将帅只有“信则不欺”,即切实做到:行赏罚,讲求信用;严纪律,不徇私情,才能取得广大士卒的拥护,才能使部队上下一心,团结对敌,无往不胜。

本篇所引诸葛亮统兵打仗以信为本的事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五事”:魏明帝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大将张郃等部三十余万精兵,秘密向蜀国剑阁进发,此时蜀相诸葛亮正率兵戍守在祁山,并且正值部队换防变动之时,将十分之二的蜀兵换下等待返乡,而留下者仅有八万人。从双方兵力对比看,魏军三倍于蜀军。有鉴于此,诸葛亮身边参谋人员皆劝亮把换防待归的部队暂留一月,以壮大蜀军力量。但诸葛亮却以“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为由,未予采纳,且催令其尽快返乡。蜀军将士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本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于是,去者愿留一战,而留者愿效死命。临战之日,无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一举击败魏军,杀死张郃,打退司马懿。裴松之在注引之后,对此战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看去虽然不无道理,但综观诸葛亮一生统军作战乃至治国理民的实践,“以大信为本”却是符合其实际和令人效法的。

【注释】
①信则不欺:语出《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

②魏明帝:即魏国皇帝曹睿,魏文帝曹丕之子。

③长安:古都城,汉惠帝时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④司马懿:三国魏名将。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字仲达。初为曹操主簿。魏明帝时,官至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懿为晋宣帝。

⑤张郃:三国河间义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字俊乂。初随韩馥镇压黄巾起义,馥败,郃以兵附袁绍;官渡之战后归曹操,官至左将军。

⑥三十万:马本及诸本皆误作“二十万”,今据史载校改。

⑦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所处之剑门关,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⑧十二更下:谓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

⑨在:马本及诸本皆脱,今据史载补正。

⑩幡兵:马本及诸本皆作“代兵”,不尽原意,今据史载校改。幡,同“旛”,旌旗;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因不同部队有不同旗号,故部队换防,所持旗号也随之变换。

⑾参佐咸:马本及唐本皆误作“秦佐成”,今从王本及汪本。

⑿非力不制:马本及诸本皆误作“非力所制”,一字之差,其义完全不同。今据史载校改。

⒀得原失信: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冬,晋文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

这时,侦察人员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之宝,百姓靠它来保护。如果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用什么来保护百姓?这样做是因小而失大。”于是,退兵三十里,而原国也归降了。

⒁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

⒂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五事”。

信战相关文章

  •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国子监考到,题视其所以,经题同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取到一百三名。计五目录科,题齐之以礼,诗题荷珠,得珠字,六弟亦取列百余名,两...
  • 少女神言》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余第三女,许婚戈仙舟太仆子,年十岁,以庚戌夏至卒。先一日,病已革,时余以执事在方泽,女忽自语曰:今日初八,吾当明日辰刻去,犹及见吾父也,问何以知之,瞑目不言。余初九日礼成归邸,果及见其...
  • 宁波吴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宁波吴生,好作北里游。后昵一狐女,时相幽会。然仍出入青楼间。一日狐女请曰:吾能幻化,凡君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应念而至,不逾于黄金买笑乎?试之,果倾刻换形,与真无二,遂不...
  • 永昌志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汉永昌郡,元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置司治于永昌,后改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洪武十五年平云南,前永昌万户阿凤率其众诣指挥王贞降附,仍置永昌府,立金齿卫。  十六年六月,麓川彝...
  •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大梁人范睢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欲求事魏王,因家贫,不能自通,乃先投于中大夫须贾门下,用为舍人。当初,齐湣王无道,乐毅纠合四国一同伐齐,魏亦遣兵助燕,及田单破燕复...
  • 谋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
  • 尽心章句下·第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性不饮》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性不饮 一人以酒一瓶,腐一块,献利市神。祭毕,见狗在旁,速命童子收之。童方携酒入内,腐已为狗所啖。主怒曰:“奴才!你当收不收,只应先收了豆腐。岂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吃酒的!&rdq...
  • 汉采众议》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汉元帝时,珠崖反,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上从之,遂罢珠崖郡。匈奴呼韩邪单于...
  • 晁端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晁端礼 蓦山溪 风流心胆,直把春偿酒。选得一枝花,绮罗中、算来未有。名园翠苑,风月最佳时,夜迢迢,车款款,是处曾携手。 重来一梦,池馆皆依旧。幽恨写新诗,托何人、章台问柳。渔舟归...
  • 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明年二月,总理马世龙畀所赐尚方剑,令率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伏...
  • 卷二十七·志第三·天文三》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恒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
  • 太祖下》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四年春正月丙申,射虎东山。 二月丙寅,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 夏五月庚辰,至自东平郡。 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后、皇太子分谒寺观。 九月...
  • 魏本纪第一》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
  • 齐高昭刘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高昭刘皇后名叫智容,广陵人。祖父刘玄之,父亲刘寿之,都是员外郎。皇后的母亲桓氏,梦见吞下了玉首饰而生下皇后,当时有紫光充满房间,就告诉了刘寿之。刘寿之说:“遗憾的是不是...
  • 萧衍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岛夷萧衍,字叔达,也是晋陵武进的楚人。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赜的光禄大夫。萧衍年轻时为人轻薄而有口才,曾任王俭卫军府户曹属,后来接连升任萧鸾的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太和二...
  • 货殖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贱不得逾贵。夫然,故上下序而...
  • 七十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
  • 白居易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三十四 卷434_1 《初入峡有感》白居易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
  • 车渠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车渠 释名 海扇 气味 (壳)甘、咸、大寒、无毒。 主治 安神,解药毒及虫螫毒。加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