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一卷 > 教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一卷教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教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一卷更新时间:2018-05-05
【原文】
凡欲①兴师,必先教战。三军②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③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④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⑤

战国时,魏将吴起⑥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⑦,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⑧

【译文】
大凡要兴兵打仗,必须首先训练部队学会怎样作战。全军将士只有平时经过严格训练,全面掌握疏开、收拢、集结、分散的战术方法,完全熟悉停止、行动、前进、后退的作战号令,那么,使用这样的部队对敌作战时,他们在看到指挥旗帜的不同挥动而应变自如,听见鸣金击鼓的不同声响而进退得当。这样,就能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说:“将士常常战死于没有打仗的本领,失败于缺乏灵活的战术。所以,用兵的法则,以教育训练为先决条件。一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全军。

战法训练要教会部队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阵法与战术训练要教会部队懂得怎样由圆阵变方阵,由跪姿变立姿,由前进变停止,由向左转向右,由向前转向后,由分散变收拢,由集结变疏开。各种战法、阵法和战术变化都进行认真训练之后,才可以给部队配发兵器。这就是为将帅者的职责。”

【解析】
本篇以《教战》为题,旨在阐述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重要性。它认为,要兴兵打仗,必须首先加强部队教育训练。只有平时搞好训练,使全军掌握战术方法,熟悉作战号令,才能使部队在实战中看到指挥旗帜的变化而采取相应行动,听到鸣金击鼓的声响而进退自如。战争的经验告诉人们,打仗固然要靠勇敢精神,但是,光凭勇敢而不懂战术技术,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在战争环境下提高部队作战技能的重要方法,但在和平条件下,抓好平时的教育训练,乃是提高部队军事素质的基本途径。平时教育训练卓有成效,战时才能多打胜仗,否则,就要吃败仗。孔子所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正是这个道理。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他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治军与作战的丰富经验,并撰写兵法《吴子》一书流传后世。本篇所引吴起关于教育训练问题的论述,虽然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他当时所主张的某些训练内容,已经不能实用于今天,但是,他所强调的“教戒为先”,即把教育训练摆在治军首位的战略思想;他所创造的“一人学战,教成十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抓骨干带全体的训练方法,对我们今天抓部队教育训练,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欲:马本及唐本、王本皆误作“与”,今从汪本。

②三军:春秋时期,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上、中、下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楚则设左、中、右三军。本篇所称“三军”,是对全军的统称。

③谙(ān):熟记,熟悉。

④旌麾(jīnghuī):谓古时用羽毛装饰的军旗,主将用以指挥军队作战。

⑤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

⑥吴起: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流传后世。

⑦坐而起之:马本及唐本、汪本皆作“坐而进之”,不符《吴子》原义,今从王本。

⑧本篇史例出自《吴子·治兵第三》。

教战相关文章

  • 季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季姓氏祖宗:季友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
  • 盗句》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从兄垣居言,昔闻刘馨亭谈二事,其一有农家子为狐媚,延术士劾治,狐就擒,将烹诸油釜,农家子叩额乞免,乃纵去,后思之成疾,医不能疗,狐一日复来相见,悲喜交集,狐意殊落落,谓农子家曰:君苦相忆,止...
  • 狐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方桂,乌鲁木齐流人子也,言尝牧马山中,一马忽逸去,蹑踪往觅,隔岭闻嘶声甚厉。寻声至一幽谷,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鳞癋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纯白,如嵌二鸡卵,共按马生啮其肉。牧...
  • 音辞第十八》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下卷 - -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
  • 季夏纪》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纪 - - 【季夏】  一曰: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凉风始至,蟋蟀居宇,鹰乃学习,腐草化为幵。...
  • 周公遗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我们再强调要连起来看,就看出了《论语》的道理,指导我们的方针。上面讲了当时文化集中地的鲁国,到...
  • 卷二十五》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地理志》曰,出济阴乘氏县。又云:出卞县北。《经》言北山,皆为非矣。《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余昔因公事,沿历徐沇,路径洙、泗,因令寻其源流。水出卞县故城东...
  •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宝玉多添了一件衣服,拄杖前边来,都见过。贾母等因每日辛苦,都要早些歇息,一宿无话。次日五鼓,又往朝中去。离送灵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玉钏、...
  • 刘源、曾中思、黄子功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刘源 水调歌头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
  • 蒋璨、杨适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蒋璨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欲过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长忆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未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
  • 志第五十一·职官四》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南京宗人府 吏部 户部附总督粮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都察院附提督操江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 翰林院 国子监 太常寺 光禄寺太仆寺 鸿胪寺 尚宝司 六科 行人司 钦天监 太医...
  • 汪伯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人。考中进士,积累官职到虞部郎官。靖康元年(1126),被召见,他献上河北边防十条策略,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相州知州。当年冬,金人攻陷真定,皇上下诏迁真定帅府于...
  • 苏逢吉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苏逢吉,长安人。父亲叫苏悦。苏逢吉母亲去世得早,苏悦没有再娶时,身边没有服侍的人。苏悦特别爱喝酒,虽然酒量不大,但整天都要有酒润口。别人做的饭菜,都不能称他心意,要等逢吉下厨...
  • 穆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七年十月,册为皇太了,改今讳...
  • 刘仲威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刘仲威是南陽睟陽人。祖父刘箈,齐代征他为国子博士,没有到职。父亲刘之迟,任荆州治中从事史。刘仲威年轻时就有志向,研读了许多经典史籍,梁承圣年间任中书侍郎。在萧庄伪署任御史...
  • 何承天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何承天,东海郯城人,叔伯祖父何伦,是西晋时右尉将军,何承天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徐氏,是徐广的姐姐,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经史百家,没有不详尽通习 的...
  • 或谓韩王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策三(或谓韩王曰) 【提要】下面的说客预言了六国的灭亡,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
  • 杂祠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五 卷875_1 《唐受命谶》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 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 莫浪...
  • 皎然古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二十一 卷821_1 《吊灵均词》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 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 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 既冰心兮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