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微子 > 周公遗训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微子周公遗训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周公遗训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微子更新时间:2018-07-23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我们再强调要连起来看,就看出了《论语》的道理,指导我们的方针。上面讲了当时文化集中地的鲁国,到了孔子时代已经开始衰微了,老成凋谢,人材星散。这里又推溯记载鲁国开国之初周武王的兄弟,建立周代文化的周公,告诉他的儿子鲁公(就是伯禽,分封在鲁国),一个领导的人,不管是个人作人,或者扩充到政治上,总之,为天下国家社会,要没有私心,好处先不要想给自己的亲信,要大公无私。这是第一点。

不要使自己提拔起来的干部怨乎不以,就是不使重要干部心里不以为然的怨怼,感到不过以他来摆位置、作傀儡,并不是真正要他做事。大臣如不以领导人的做法为然,又不好明说,就会变成尸位素餐,应付一下上班,反正提意见也没用,这样就很危险,这是第二点。再其次:“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这是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念旧精神,共同创业有功的人,这些故旧,到了年纪已大,应该退休时,虽然头脑差些,没有用了,但当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他们没有太重大的错误,不要随便舍弃不用。中国文化所讲的人伦文化,就是推己及人地爱人。因此对于故旧,虽然老了,但他年轻时还是有用的,出过力,甚至可能在期间还几乎连命都赔上,今日老了还算是幸运的,所以周公说对于这种人,除非犯了太大的错误,否则不能无故丢弃他们。为政之道也好,作人之道也好,这是念旧、爱人。对朋友当然如此,对于老朋友,如果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活着已经没有几次好见面了。见一次少一次,更不能抛弃这分友情。这是第三点。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一个做领导人的,不可要求干部全部是才。人常常容易犯这种错误,希望干部又能干,又没有缺点。

这是万难做到的。还有一个常犯的毛病,对于一个能干的干部,任何事都交给他办,结果常常使这个能干的干部受不了,因为他到底是人,不是铁打的。这就是说无求备于人。再说,人都有长处,有缺点,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圣人,尤其是共同创业的干部,又能为你打天下,又能为你守成,同时又是圣人,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交朋友,做领导人,不要对人责备求全。

这四点是周公吩咐他的儿子——鲁国的国君,为领袖者的重要原则。因此,把这段放在本篇这个地方,编得太好了。上面讲了许多人生态度与孔子对立的人,以及一般逃隐之士。如《孔子家语》记载所骂孔子的“如丧家之狗”,像条野狗一样,到处乱跑。形成两个目标完全不同的相对类型。因此就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很多隐逸的人是被环境逼走的,这就关系到政治上作领导人的问题了。孔子经常提到周朝之德,所以下文就以周朝之人才济济作一小结。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朝的兴起来,除了主要的姜太公、周公以外,还有重要的干部,就是这八个人,幕僚中的要角,周朝初期奠定了后世八百年天下的基础,并不简单,全是靠人才济济,同心协力所致。对这八个人的历史,我们保存的资料不太多,暂且到此打住。

周公遗训相关文章

  • 临境》原文翻译 - - 《六韬》虎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军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
  • 六守》原文翻译 - - 《六韬》文韬 - -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
  • 莹八岁,能咏诗①。泌七岁,能赋棋②。彼颖悟,人称奇③。尔幼学,当效之④。》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莹八岁,能咏诗①。泌七岁,能赋棋②。彼颖悟,人称奇③。尔幼学,当效之④。  [注释]  ①莹:北齐祖莹,字元珍。年幼好读书,日夜勤读,时人称为小圣童,八岁就能咏诗成章,后任秘书监著...
  •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伍员字子胥,监利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乃世子太师连尹奢之子,棠君尚之弟。尚与员俱随其父奢于城父。鄢将师奉楚平王之命,欲...
  •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虞华轩也是一个非同小可之人。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无一样不讲究,无一样不通彻。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
  • 东山》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解释】树根扎得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树干长得直就不怕地上的影子斜。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一字为师,终身如父。 【解释】从一个人那...
  • 谗险》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三卷 - -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
  • 道经·第八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志第六十一·河渠三》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馀里。综而计之,自昌平神山泉诸水,汇贯都城,过大通桥,东至通州入白河者,大...
  • 本纪第三十天祚皇帝四》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珝与枣...
  • 范仲淹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原来是..州人。后来全家迁徙到江南定居,于是成为了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长山县一位姓朱的家里,他也就...
  • 李靖》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李靖(客师 令问 彦芳) 李勣(孙敬业)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
  • 德宗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凤楼,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
  • 黄滔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零五 卷705_1 《送林宽下第东归》黄滔 为君惆怅惜离京,年少无人有屈名。 积雪未开移发日, 鸣蝉初急说来程。 楚天去路过飞雁,灞岸归尘触锁城。 又得新诗几章别,烟村...
  • 元稹古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零四 卷404_1 《夜闲(此后并悼亡)》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卷404_2 《感小株夜合》元稹...
  • 李白诗集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七十二 卷172_1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
  •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厚朴 释名 烈朴、赤朴、厚皮。树名榛,子名逐折。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干姜四两、甘...
  •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半夏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 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 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
  • 冬霜》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水部 - - 冬霜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饮冬霜可解酒热,凡酒后面热耳赤者,饮之立消。伤寒鼻塞,饮冬霜亦可通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