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50章 > 杨光远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章杨光远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杨光远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杨光远,小时字阿檀,长大后,只叫檀,后唐天成年间,明宗改御名为。。,因他名字的偏旁与御名相犯,才改名光远,字德明,他的祖先是沙陀人。父亲阿噔啜,后改名王咸,事奉唐武皇担任队长。杨光远事奉庄宗担任骑将,唐天。。年间,庄宗派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到幽州讨伐刘守光,便让杨光远划归在周德威部下。后来又与周德威一起在新州抵御契丹,他率领一支军队深入敌阵而战败,因臂膀受伤,于是成了残废,免官居家。庄宗即位,记念他的战功,任命他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长期戍守瓦桥关。明宗朝,历任妫、瀛、易、冀四州刺史。
杨光远虽然不识字,但有口才,精通为官之道,在州郡有政绩名望,明宗很器重他。长兴年间,契丹在中山被打败,活捉了李和等将领几十人,送到朝廷,后来与契丹互通和好之后,契丹派使臣乞请送还李和等人,明宗与大臣谋划商议,准备特赦放回蕃地。一天,明宗在便殿召见杨光远谈起这件事,杨光远说:“李和等是北蕃善于打仗的人,他们失去了李和等人就像丧失了手足一样,再加上这些人在朝廷有了好几年,备知中原的情况;如果放归是没有好处的。”明宗说:“蕃人看重盟约誓言,既然已经通好和欢,一定不会背约的。”杨光远说:“我担心将来后悔莫及啊。”明宗便中止了这件事,很是嘉奖他的耿直。后来从振武节度使调镇中山,加封检校太傅,率军戍守蔚州。
晋高祖在太原举义,唐末帝派杨光远与张敬达屯兵太原城下,不多时,契丹军队大量到来,唐军被契丹人打败,契丹人长久地围困了唐军的营寨,军中粮尽,杨光远便与副将安审琦杀掉了张敬达,带着众人投降晋军。后跟随晋高祖进入洛陽,加封检校太尉,兼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这时,杨光远每次面对高祖,常显得忧郁不高兴,高祖认为他有不能满足的事,秘密派贴身侍臣询问他。杨光远捎信上奏“:我贵为将相,没有不满足的,只因张生铁死得其所,我不如他,心中内疚,因此不高兴。”生铁,是张敬达的小字。高祖听了他的话,认为杨光远最有诚心纯情。其实杨光远是故意说这些话,以获取高祖的完全信任。
第二年,范延光凭借邺城叛乱,高祖命令杨光远率兵讨伐,将要渡过黄河,又碰上滑州军队叛乱,当时军中士众想推举杨光远为君主。杨光远说“:从古至今有断臂的天子吗?再说,天子难道是你们这些人随意改换玩弄的东西?我在晋陽投降,那是受形势所逼,现在如果再那样做,当是反叛贼寇。”从此他的部下提心吊胆,不再说这事。高祖听说后,更加宠幸重用他。杨光远包围范延光之后,不久被任命为魏博行府节度使。他兵权在握,认为高祖害怕自己,逐渐开始干预朝政,有时违抗朝命上奏,高祖也屈从他。又下诏让他的儿子杨承祚娶长安公主为妻,次子杨承信等也都任命为美官,恩泽非同一般,为当时之冠。桑维翰担任枢密使,经常指责影射这件事,杨光远便怀恨在心。到范延光投降后,杨光远入朝,当面上奏桑维翰专横擅权,高祖因为杨光远对国家有功,便派桑维翰出镇相州,让杨光远担任西京留守,兼镇河陽,顺便罢免了他的兵权。杨光远从此怨恨在胸,深藏异心,多次把珍藏宝玩奉送给契丹,诉说自己的冤屈;又私自收养家兵一千多人,扰乱刑法违反禁令,河、洛之间的百姓,常常像防范盗贼一样防备他们。不久,册拜为太尉、兼中书令。
当时范延光辞官退休,用车子装着妓妾财宝,住到河陽,杨光远贪图他的珍宝奇货,又担心他将是子孙后代的仇人,便上奏说范延光不在汴、洛安家,而居住到外邑,不南奔淮夷,则会北逃契丹,应该及早除掉他。高祖因已经答应不治范延光死罪,丹书铁券保存在他手里,就迟疑未决。杨光远便派自己的儿子杨承勋率军队包围范延光的宅第,逼着让他自杀。范延光说:“天子在上,岂能如此!”杨光远便派使臣向高祖请求把范延光移居到洛陽,走到河桥时,把范延光抛入急流中淹死了,他又欺君上奏说范延光自己投河而死,朝廷为顺应他的用意,不予治罪。一年多后入朝觐见,高祖为他准备了私宴,教坊伶人因杨光远暴敛重税,便演戏讥刺他,杨光远全无羞惭的脸色。高祖对杨光远说:“元城那次战役,你的部下都立了功,但不曾赐节封赏,今天每人赏给他们一郡之任,使他们治理并以此荣耀其身。”因此便有几个人被任命为刺史。
当时王建立从青州移镇上党,于是任命杨光远为平卢军节度使,封为东平王。杨光远当面上奏,请求和他的长子一同前行,不久任命杨承勋为莱州防御使。等到前去上任,仆从妓妾达到一千多骑,满载充盈,过分奢侈,为地方长官之最。上任之后,只以苛刻收敛为事。少帝即位,册拜为太师,封为寿王。后来因为景延广上奏,请收回杨光远部下所借官府马匹三百匹。杨光远愤怒地说:“这些马是先帝赏赐给我的,凭什么又取回?这是不信任我。”于是,派人暗地里把儿子杨承祚从单州召唤回来,朝廷便任命杨承祚为淄州刺史,以顺从他的意思。杨光远更加骄横,因此与契丹交好,叙说少帝违背和好的过失,并且说大饥荒之后,国库费用空虚,这时一举可以平定后晋。
开运元年(944)一月,契丹南侵,攻破后晋博陵,少帝驾临澶渊。三月,契丹退回,少帝命令李守贞、符彦卿率兵东征。杨光远平常就没有兵马士众,只有绕城自己防守,因此李守贞把城池长期围困起来。冬十一月,杨承勋与他的弟弟杨承信、杨承祚见城中人民相互蚕食殆尽,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便劝杨光远请求投降,希望免于诛灭全族。杨光远不予采纳,说:“我在代北的时候,曾经用纸钱驼马祭祀天池,都沉入池中,人们说有做天子的福分,应该暂且等待时机,不要轻易谈论投降之事。”杨承勋担心祸在旦夕,便与各位弟弟共同计划,杀掉节度叛官丘涛,以及亲校杜延寿、杨赡、白延祚等,割下他们的头颅,派杨承祚送给李守贞。趁便放火大声呐喊,劫持他们的父亲杨光远,幽禁在私宅里,献城投降,派即墨县令王德柔进降表等待治罪,杨光远也上表自首。少帝因近年他从太原归顺,想保全他。执政官员说:“难道有叛逆滔天而被赦免的吗?”于是命令李守贞自行处置。李守贞派人杀了杨光远,以病死的名义上奏朝廷。后汉高祖登上帝位,下诏追赠为尚书令,追封为齐王,又下令为他立碑。不久,那碑石无故自行断折,可知上天是报应不爽的。

杨光远传相关文章

  •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余于三月廿四,移寓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与城外消息不通,四月间到折差一次,余竟不知,迫既知而折差已去矣。惟四月十九欧阳小岑南归,余寄衣箱银物并信一件。四月廿四...
  •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澄侯四弟左右:  今年以来,贤弟实在劳苦,较之我在军营,殆过十倍,万望加意保养。祁阳之贼,或可不窜湘乡,万一窜入,亦系定数,余已不复县系。余自去年六月再出,无不批之禀,无不复之信,往来...
  • 刘鬼谷》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山东刘君善谟,余丁卯同年也。以其黠巧,皆戏呼曰刘鬼谷。刘故诙谐,亦时以自称。于是鬼谷名大著,而其字若别号,人转不知。乾隆辛未,僦校尉营一小宅,田白岩偶过闲话,四顾慨然曰:此凤眼张...
  • 史某拒色》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献县史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视龌龊者蔑如也。偶从博场归,见村民夫妇子母相抱泣。其邻人曰:为欠豪家债,鬻妇以偿,夫妇故相得,子又未离乳,当弃之去,故悲耳。史问所欠几...
  • 江右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
  • 安期生》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安期生得道于之罘之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郁离子曰:“今之若是者众矣。...
  • 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却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二大夫,俱穿了夏姬所赠亵衣,在朝堂上戏谑,大夫泄冶闻之,乃整襟端笏,复身趋入朝门。孔,仪二人,素惮泄冶正直,今日不宣自至,必有规谏,遂先辞灵公而出。灵公抽身欲...
  • 车上的一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为政 - - 接下来,根据我们全篇连贯起来的观念,似乎有了问题了,因为下面接着是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 公孙九娘》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东鬼,多葬南郊。甲寅间,有莱阳生至稷下,有...
  • 李司鉴》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李司鉴,永年举人也,于康熙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打死其妻李氏。地方报广平,行永年查审。司鉴在府前,忽于肉架上夺一屠刀,奔入城隍庙登戏台上对神而跪。自言:“神责我不当听信奸人,...
  • 军形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 -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
  • 第七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月令》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
  • 宰我不诈》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宰我以三年之丧为久,夫子以食稻衣锦问之曰:“于女安乎?”曰:“安。”后人以是讥宰我,谓孔门高第乃如是。殊不知其由衷之言,不为诈隐,所以为孔门高第也。鲁悼公...
  • 许将、郑无党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许将 惜黄花 雁声晚断。寒霄云卷。正一枝开,风前看,月下见。花占千花上,香笑千香浅。化工与、最先裁翦。谁把瑶林,闲抛江岸。恁素英浓,芳心细,意何限。不恨宫妆色,不怨吹羌管。恨天...
  • 刘潜、李冠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刘潜 六州歌头(项羽朝)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驱龙虎。鞭寰宇。斩长鲸。扫欃枪。血染彭门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命虞姬相...
  • 德经·第六十八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善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齐高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齐太祖高皇帝名叫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他的先祖本来居住在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朝的元康元年,惠帝分出东海郡的一部分成为兰陵,所以又是兰陵郡人。中间发生丧乱,高帝...
  •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公孙瓒传、陶谦传、张杨传、公孙度传、张燕传、张绣传、张鲁传) 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皀,辽西令支人。曾任郡县书吏。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便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去涿郡...
  • 光武帝纪第一下》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六年(30)春正月十六日,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代代免除徭役,比照高祖家乡丰邑、沛县的旧例,使章陵县人民不再担忧以后会再有徭役。 二十一日,光武帝下诏说:“往年水旱蝗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