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100章 > 虞愿传

南齐书

《南齐书》100章虞愿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虞愿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虞愿字士恭,是会稽余姚人。祖父虞赉,曾任给事中,封监利侯。父亲虞望之,很早就死了。虞赉院中橘树冬天结实,子孙争相取食,虞愿当时只有几岁,只他不抢,虞赉和家人都觉得他与众不同。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学学生,又调任湘东王国常侍,转任浔陽王府墨曹参军。明帝即位,考虑到虞愿既系儒吏又有学问,兼有蕃国旧恩,对他非常礼遇。任命他为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兼王郡中正,祠部郎如故。明帝好猜忌,体肥怕风,夏天常穿皮内衣,任命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风起何方,先要启奏。星相灾变,不信太史,也不听下面的呈奏,敕令灵台知星二人报告给虞愿,他经常于内省当值,有异象马上禀报,以相检察。
明帝在故宅里建造湘宫寺,所费极为奢侈。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他就要建十层的,但十层立不起来,就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结束了郡职还京,晋见明帝,明帝说:“卿到湘宫寺了吗?我建此寺,是大功德。”虞愿在旁说:“陛下建此寺,用的都是百姓卖儿典妻的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悯,罪高佛图,有什么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听了都为他捏一把汗,明帝大怒,命人将他赶下大殿,虞愿缓缓离去面不改色。因旧日恩重,不久就又召回宫中。
明帝喜欢围棋,棋艺拙劣,离及格还差七八道,大家都骗他说已达到第三品了。明帝与第一品的王抗下棋,按品级赌戏,王抗总是让棋给他,说:“皇帝飞棋,臣王抗不能断。”帝始终没有察觉,以为真是这样,兴趣更浓。虞愿又说:“尧帝曾以此技教丹朱,这不是君主应该着迷的玩艺儿。”虞愿虽多次冒犯皇上的心思,却蒙皇上许多赏赐,犹胜于别人。不久迁任中书郎。
明帝病重,虞愿常常侍奉医药。帝平素很能吃,尤其喜欢鱼肠酱,用银钵盛蜜浸渍,一次吃数钵。对扬州刺史王景文说:“这真是奇味,卿那里这东西多不多?”景文说:“我一向喜好这东西,但贫穷人很难弄到。”明帝很是高兴。由于吃的东西太多,明帝胸闷腹胀,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身边的人启禀要他饮数升醋酒,这才消化。明帝在病很重的时候,吃汁滓一顿还能至三升,由于体内水患积久,用药已无效。临死那天,明帝叫来道人,刚一合掌便断气了。虞愿因为护理明帝日久,被转任为正员郎。
后来虞愿出任晋平郡太守。在郡上他从不置办房屋田产之类东西。前任长官和乡民发生纠葛,把人家的儿媳妇弄来作人质带走,虞愿便派人在路上把她夺回送回家。在郡上开设学堂教授生徒。该郡以前出产髯蛇胆,可以做药,有人送给虞愿蛇,他不忍心杀它,便把它放到二十里外的山中,一天夜里这蛇又回到虞愿的床下来。他又把它送到四十里外山里,过一夜,它又回到原处。他又让人把它送到更远的地方,它才不再回来。人们说起来都认为这是虞愿仁慈之心所致。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于南齐书云雾之中。人们相传说“只有清廉的太守才能看见。”虞愿前往观看,看得一清二楚。后来琅笽王秀之来本郡任官,给朝廷人士信中说到:“此郡承虞公治理之后,善政还在,遗风易遵,使我很觉轻松。”虞愿因母亲年老,请求解除太守之职,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褚渊曾经拜访过他,正值他不在,看到他睡觉的床上已积满尘埃,上有数帙书籍,褚渊叹道:“虞君的清廉,竟至于此!”便令人把床上床下打扫一番才离去。
虞愿后来迁官中书郎,领东观祭酒之职。其兄虞季,任上虞县令,去世时,虞愿从衙门步行往家赶,没等下诏就东归了。后来被任命为骁骑将军,迁任廷尉,仍任祭酒。虞愿曾为宋明帝服务过,齐初宋皇的灵位都迁往汝陰庙里,虞愿拜辞时流了泪。建元元年(479),虞愿去世,其时五十四岁。他著有《五经论问》,编撰了《会稽记》,还有文章数十篇。
本史作者认为:如果琴瑟不谐,一定要解开重新调定。魏晋时期做官吏的,和汉代已渐有不同,虽然苛猛之风有所减弱,但同时仁爱之情也在淡薄。往往是靠严峻的法律、传统的条令来约束民众,用大仁大德一生都难以治理的事情,很多人竟指望个把月内就能找到门道。先公后私,让自己做起来是很难的。而剥夺民众以供朝廷,对别人施行起来就很容易,他们只图能弥救过失,不要被上头抓住把柄就心满意足了。而且眼睛盯在好东西上,一心只想满足嗜欲,贪得无厌导致败官,获取和给予都不合正常渠道,而为吏不善,都是由此而起。要想辨别其中的奸伪,的确需要卓识独见,但要想干出成绩垂名不朽,那只有廉正清平才行。然而当今治理民众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赞语:芸芸小民,为吏者便是他们的尊长父母,管理他们,应当施用道理和爱心。根据事情的枉直不同,而相应使用宽猛不同的政策。凭什么去引导民众?关键靠一身清正。

虞愿传相关文章

  • 司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司姓氏祖宗:司怪姓氏起源:1、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2、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姓...
  • 唐有虞,号二帝①。相揖逊,称盛世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唐有虞,号二帝①。相揖逊,称盛世②。  [注释]  ①唐:即唐尧,又称“帝尧”。 虞:即虞舜,又称“帝舜”。二帝:指尧舜二帝。  ②揖逊:即谦让。  [译文] ...
  • 众志成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的政治哲学,能不能绝对奉...
  • 论务农》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下卷 -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通变》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
  • 于去恶》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北平陶圣俞,名下士。顺治间赴乡试,寓居郊郭。偶出户,见一人负笈儴,似卜居未就者。略诘之,遂释负于道,相与倾语,言论有名士风。陶大说之,请与同居。客喜,携囊入,遂同栖止。客自言:&ldq...
  • 万章章句上·第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万章章句 - -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
  • 陈纪二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1]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陈朝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嘉。   [2]齐大赦,改元乾明。   [2]北齐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乾明。   [3]辛酉,...
  •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十三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1]冬季,十月,汉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回长安后,祭祀泰一神,并叩拜“德星...
  •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满朝荐,字震东,麻阳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咸宁知县,有廉能声。税监梁永纵其下劫诸生橐,朝荐捕治之。永怒,劾其擅刑税役,诏镌一官。大学士沈鲤等论救,不听。会巡抚顾其志极论永贪...
  • 子崧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考中崇宁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信给康...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元和三年,异牟寻死,诏太常卿武少仪持节吊祭。子寻阁劝立,或谓梦凑,自称“膘信”,夷语君也。改赐元和印章。明年死,子劝龙晟立,婬肆不道,上下怨疾。十一年,为弄栋节度王嵯巅...
  • 卷一百九十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李华字遐叔,赵郡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擢第。天宝中,登朝为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部、吏部二员外郎。华善属文,与兰陵萧颖士友善。华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余言,颖士见而赏之,曰...
  • 礼仪一》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
  • 段韶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姊姊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作为心腹看待。 建义初年,为亲信都督。中兴元年(531),跟随高祖抗...
  • 何逊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何逊,字仲言,是东海郡郯县人。他的曾祖父何承天官至南朝宋御史中丞。祖父何翼官至员外郎。父亲何询官至齐太尉中兵参军。 何逊八岁时就能吟诗作赋,二十岁左右州里举荐他为秀...
  • 自序》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当年少日皋金天氏有一个后裔子孙叫昧的,当玄冥神的老师,生了允格、台骀两个儿子。台骀继承父亲的职业,开发汾水、洮水一带,以大湖泽作为屏障,在太原这一带建城而居,颛顼帝很赞扬他...
  • 沈攸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沈攸之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人,是司空沈庆之的叔伯哥哥的儿子。他父亲沈叔仁,做过衡陽王刘义季的征西长史,兼任行参军,当警卫队长,之后又跟着刘义季镇守彭城,一直在征北府做事。 ...
  • 经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水第十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
  • 张九龄(孔门太山下)》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四十八   卷48_1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张九龄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