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金史 > 50章 > 志第二十·乐上

金史

《金史》50章志第二十·乐上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金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志第二十·乐上

书籍:金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08
◎乐上
《传》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岂二帝三王之弥文哉!盖有天下者,将一轨度、正民俗、合人神、和上下,舍礼乐何以焉。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备。其隶太常者,即郊庙、祀享、大宴、大朝会宫县二舞是也。隶教坊者,则有铙歌鼓吹,天子行幸卤簿导引之乐也。有散乐。有渤海乐。有本国旧音,世宗尝写其意度为雅曲,史录其一,其俚者弗载云。
雅乐
凡大祀、中祀、天子受册宝、御楼肆赦、受外国使贺则用之。初,太宗取汴,得宋之仪章钟磬乐虡,挈之以归。皇统元年,熙宗加尊号,始就用宋乐,有司以钟磬刻“晟”字者犯太宗讳,皆以黄纸封之。大定十四年,太常始议:“历代之乐各自为名,今郊庙社稷所用宋乐器犯庙讳,宜皆刮去,更为制名。”于是,命礼部、学士院、太常寺撰名,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文、武二舞。皇统年间,定文舞曰《仁丰道洽之舞》,武舞曰《功成治定之舞》。《贞元仪》又改文舞曰《保大定功之舞》,武舞曰《万国来同之舞》。大定十一年又有《四海会同之舞》,于是一代之制始备。
明昌五年,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礼乐。有司谓:“雅乐自周、汉以来止存大法,魏、晋而后更造律度,讫无定论。至后周保定中,得古玉斗于地中,以造尺律,其后牛弘以为不可,止用苏绰铁尺,至隋亦用之。唐兴,因隋乐不改,及黄巢之乱,乐县散失,太常博士殷盈孙以周法铸穀钟、编钟,处士萧承训等校石磐,合而奏之。至周显德以黍定律,议者谓比唐乐高五律。宋初亦用王朴所制乐,时和岘以周显德律音近哀思,乃依西京铜望臬、石尺重造十二管,取声下王朴一律。景祐初,李照取黍累尺成律,以其声犹高,更用太府布帛尺,遂下太常乐三律。皇祐中,阮逸、胡瑗改造止下一律,或谓其声弇郁不和,依旧用王朴乐。元丰间,杨杰参用李照钟磬加四清声,下王朴乐二律,以为新乐。元祐间,范镇又造新律,下李照乐一律,而未用。至崇宁间,魏汉津以范镇知旧乐之高,无法以下之,乃以时君指节为尺,其所造钟磐即今所用乐是也。然以王朴所制声高,屡命改作,李照以太府尺制律,人习旧听疑于太重。其后范镇等论乐,复用李照所用太府尺、即周、隋所用铁尺,牛弘等以谓近古合宜者也。今取见有乐,以唐初开元钱校其分寸亦同,则汉津所用指尺殆与周、隋、唐所用之尺同矣。汉津用李照、范镇之说,而耻同之,故用时君指节为尺,使众人不敢轻议。其尺虽为诡说,其制乃与古同,而清浊高下皆适中,非出于法数之外私意妄为者也。盖今之钟磬虽崇宁之所制,亦周、隋、唐之乐也。阅今所用乐律,声调和平,无太高太下之失,可以久用。唯辰钟、辰磬自昔数缺,宜补铸辰钟十五,辰磬二十一,通旧各为二十四虡。”上曰:“尝观宋人论乐,以为律主于人声,不当泥于其器,要之在声和而已。”于是,命礼部符下南京,取宋旧工,更铸辰钟十有二。又以旧钟姑洗、夷则皆高五律,无射高二律,别铸以补之,乃协。又琢辰磬各十有二,以其半少劣,择其谐者而用之。初,正隆间,海陵营太庙于汴,贞祐南迁,宣宗修之,以祔诸帝神主。其地,故宋景灵宫之址也。掘其下,得编钟十三,编磬八,皆刻“大晟”字。时朝廷多故,礼器散亡,竟亦不能备也,
大定十一年,太常议:“按《唐会耍》旧制,南北郊宫县用二十架,周、汉、魏、晋、宋、齐六朝及唐《开元》、宋《开宝礼》,其数皆同。《宋会耍》用三十六架,《五礼新仪》用四十八架,其数多,似乎太侈。今拟《太常因革礼》,天子宫县之乐三十六虡,宗庙与殿庭同,郊丘则二十虡,宜用宫县二十架,登歌编钟、编磬各一虡。又按《周礼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六变,谓六成也。唐、宋因之。盖圜钟,夹钟也,用为宫者以上应房、心,有天帝明堂之象也。宫声三奏,角徵羽各一奏,合阳之奇数,欲神听之也。凡乐起于阳,至少阴而止,圜钟自卯至申其数有六,故六变而乐止,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也。乐曲之名,唐以‘和’,宋以‘安’,本朝定乐曲以‘宁’为名,今止有太庙祫享乐曲,而郊祀乐曲未备。皇统九年拜天用《乾宁之曲》,今圜丘降神固可就用。今太庙祫享,皇帝升降行止奏《昌宁之曲》,迎俎奏《丰宁之曲》,酌献、舞出入奏《肃宁之曲》,饮福奏《福宁之曲》,宋《开宝礼》亦可就用。余有郊祀曲名,皇帝入中濆、奠玉币、迎俎、酌献、舞出入乐曲,宜皆以‘宁’字制名。”遂命学士院撰焉。皇帝入中濆奏《昌宁之曲》,降神、送神奏《乾宁之曲》,昊天上帝奏《洪宁之曲》,皇地祇奏《坤宁之曲》,配位奏《永宁之曲》,饮福奏《福宁之曲》,升降、望燎、出入大小次,并与入中濆同,余载仪注及乐章。又命太常议文武二舞所当先后,太常议:“按唐、宋郊庙之礼,并先文后武,本朝自行禘祫之礼亦然。惟唐韦万石建议谓先儒相传,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当时虽从,寻复改之。其以《开元礼》先文后武为定。方丘如圜丘之仪,社稷则用登歌。”
宗庙。皇帝入门,宫县以无射宫,升殿,登歌以夹钟,皆奏《昌宁之曲》。迎神、送神奏《来宁之曲》,九成。天德二年,晨稞毕,还小次,方奏迎神曲。大定十一年,朝享,奏依《开元》、《开宝礼》,至版位,即奏黄钟宫三、大吕角二、太蔟徵二、应钟羽二,曲词皆同。进俎,奏《丰宁之曲》。酌献,宫县奏无射《大元之曲》。诸室之曲,德帝曰《大熙》,安帝曰《大安》,献祖曰《大昭》,昭祖曰《大成》,景祖曰《大昌》,世祖曰《大武》,肃宗曰《大明》,穆宗曰《大章》,康宗曰《大康》,太祖曰《大定》,太宗曰《大惠》,熙宗曰《大同》,睿宗曰《大和》,昭德皇后庙曰《仪坤》,世宗曰《大钧》,显宗曰《大宁》,章宗曰《大隆》,宣宗曰《大庆》。皇帝还版位及亚终献,皆奏无射宫《肃宁之曲》。饮福,登歌奏夹钟宫《福宁之曲》。彻豆,奏《丰宁之曲》,皆用无射宫。大定十二年制,祫禘时享有司摄事,初献盥洗,奏无射宫《肃宁之曲》。升阶,登歌奏夹钟宫《嘉宁之曲》。余并与亲享同。其别庙昭德皇后、宣孝太子所用,并载仪注、乐章。
旧制,太庙、皇考庙乐工各三十九人。大定二十九年,升祔显宗,有司以为:“宋之太庙、别庙,堂上乐各四十八人,今之乐工少十八人,拟令皇考庙旧乐工皆充两庙堂上乐,以应前代九十六人之数。”尚书省议:“古乐工无定数。”遂奏太庙、别庙通以百人为定。明昌六年,创设宫县,乐工一百五十六人。承安三年,敕:“祭庙用教坊奏古乐,非礼也。其自今召百姓材美者,给以食直,教阅以待用。”泰和元年,命宫县乐工月给钱粟二贯石,遇正乐工阙,验色收补。四年,尚书省奏:“宫县乐工总用二百五十六人,而旧所设止百人,时或用之即以贴部教坊阅习。自明昌间,以渤海教坊兼习,而又创设九十二人。且宫县之乐行大礼乃始用之,若其数复阙,但前期遣汉人教坊及大兴府乐人习之,亦可备用。”遂诏罢创设者。宣宗南迁,祔诸帝主于汴京太庙。礼官言:“祔享礼毕,车驾还宫,至承天门外,百官奉迎,宫县奏《采茨》。”以乐虡未备,遂止用教坊乐。哀宗迁蔡,天兴二年七月丁巳,太祖、太宗及后妃御容至自汴京,奉安于乾元寺。左宣徽使温敦七十五奏当用乐。上曰:“乐须太常,奈何?”七十五曰:“市有优乐,可假用之。”权左右司员外郎王鹗奏曰:“世俗之乐,岂可施于帝王之前?”遂止。
乐舞名数。太庙登歌,钟一虡,磬一虡,歌工四,籥二,埙二,篪二,笛二,巢笙二,和笙二,箫二,七星匏一,九耀匏一,闰余匏一,搏拊二,柷一,敔一,麾一,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二,瑟四。别庙登歌并同。亲祠则用金钟、玉磬,摄祭则用编钟、编磬。宫县乐三十六虡:编钟十二虡,编磬十二虡,大钟、穀钟、特磬各四虡。建鼓、应鼓、鞞鼓各四,路鼓二,路鼗二,晋鼓一,巢笙、竽笙各十,箫十,籥十,篪十,笛十,埙八,一弦琴三,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六,瑟十二,柷一,敔一,麾一。文舞所执籥、翟各六十四,武舞所执朱干、玉戚各六十四,引舞所执旌二,纛二,牙杖二,单鼗二,单铎二,双铎二,金铙二,金錞二,金钲二,相鼓二,雅鼓二。有司摄祭,宫县二十虡:编钟四,编磬四,辰钟十二。建鼓四,路鼓四,路鼗二,晋鼓一,巢笙、竽笙、箫、埙、篪、笛各八,一弦琴三,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六,瑟八,柷、敔各一,麾一。登歌及二舞引舞所执与亲祠同。
皇帝受册宝。前期,大乐令与协律郎设乐县于殿廷。又设举麾位二,一于殿西阶,一于乐县西北。又设登歌乐架于殿上。至日,侍中奏:“外办。”宫县乐作,皇帝乃出,即坐,乐止。奉宝入门,乐作,置褥位上,乐止。初引时宫县乐作,至位立定,乐止。宝初行,乐作,至御前置讫,乐止。皇帝受宝讫,乐作,侍中奏:“称贺。”乐止。皇太子升殿,登歌乐作,复位,乐止。侍中奏:“礼毕。”宫县乐作,皇帝还幕次,乐止。
御楼宣赦。前期,大乐署设宫县于楼下,又设鼓一于宫县之左。至日,金鸡初立,大乐署击鼓,立讫,鼓止。侍中奏:“外办。”大乐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昌宁之乐》作,皇帝乃出。宣读讫,百官舞蹈,礼毕,大乐令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昌宁之乐》作,皇帝降座,乐止。凡皇帝出入升降及分班合班,皆乐作,坐、立定乃止。其册命中宫、皇太子、太孙,受外国使贺。宴外国使,皆用宫县。
散乐
元日、圣诞称贺,曲宴外国使,则教坊奏之。其乐器名曲不传。皇统二年宰臣奏:“自古并无伶人赴朝参之例,所有教坊人员只宜听候宣唤,不合同百寮赴起居。”从之。章宗明昌二年十一月甲寅,禁伶人不得以历代帝王为戏及称万岁者,以不应为事重法科。泰和初,有司又奏太常工人数少,即以渤海,汉人教坊及大兴府乐人兼习以备用。
鼓吹乐
马上乐也。天子鼓吹、横吹各有前、后部,部又各分二节。金初用辽故物,其后杂用宋仪。海陵迁燕及大定十一年卤簿,皆分鼓吹为四节,其他行幸惟用两部而已。
前部第一:
鼓吹令二人
掆鼓十二金钲十二
大鼓百二十长鸣百二十
铙鼓一十二歌二十四
拱辰管二十四箫二十四
笳二十四大横吹一百二十
前部第二:
节鼓二笛二十四
箫二十四筚篥二十四
笳二十四桃皮筚篥二十四
掆鼓十二金钲十二
小鼓百二十中鸣百二十
羽葆鼓十二歌二十四
拱辰管十四箫二十四
后部第一:
鼓吹丞二人
掆鼓三金钲三
羽葆鼓十二歌二十四
拱辰管二十四箫二十四
笳二十四节鼓二
铙鼓十二歌十六
箫二十四笳二十四
小横吹百二十
后部第二:
笛二十四箫二十四
筚篥二十四笳二十四
桃皮筚篥二十四
本朝乐曲
世宗大定九年十一月庚申,皇太子生日,上宴于东宫,命奏新声,谓大臣曰:“朕制此曲,名《君臣乐》,今天下无事,与卿等共之,不亦乐乎?”辞律不传。十三年四月乙亥,上御睿思殿,命歌者歌女直词,顾谓皇太子曰:“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尝暂忘,故时听此词,亦欲令汝辈知女直醇质之风。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二十五年四月,幸上京,宴宗室于皇武殿,饮酒乐,上谕之曰:“今日甚欲成醉,此乐不易得也。昔汉高祖过故乡,与父老欢饮,击筑而歌,令诸儿和之。彼起布衣,尚且如是,况我祖宗世有此土,今天下一统,朕巡幸至此,何不乐饮!”于时宗室妇女起舞,进酒毕,群臣故老起舞,上曰:“吾来故乡数月矣,今回期已近,未尝有一人歌本曲者,汝曹来前,吾为汝歌。”乃命宗室子叙坐殿下者皆上殿,面听上歌。曲道祖宗创业艰难,及所以继述之意。上既自歌,至慨想祖宗音容如睹之语,悲感不复能成声,歌毕,泣下数行。右丞相元忠暨群臣宗戚捧觞上寿,皆称万岁。于是诸老人更歌本曲,如私家相会,畅然欢洽。上复续调歌曲,留坐一更,极欢而罢。其辞曰:
猗欤我祖,圣矣武元。诞膺明命,功光于天。拯溺救楚,深根固蒂。克开我后,传福万世。无河海陵,淫昏多罪。反易天道,荼毒海内。自昔肇基,至于继体。积累之业,沦胥且坠。望戴所归,不谋同意。宗庙至重,人心难拒。勉副乐推,肆予嗣绪。二十四年,兢业万几。亿兆庶姓,怀保安绥。国家闲暇,廓然无事。乃眷上都,兴帝之第。属兹来游,恻然予思。风物减耗,殆非昔时。于乡于里,皆非初始。虽非初始,朕自乐此。虽非昔时,朕无异视。瞻恋慨想,祖宗旧宇。属属音容 ,宛然如睹。童嬉孺慕,历历其处。壮岁经行,恍然如故。旧年从游,依俙如昨。欢诚契阔,旦暮之若。于嗟阔别兮,云胡不乐。
郊祀乐歌
皇帝入中濆,宫县黄钟宫《昌宁之曲》:(凡步武同。)
衮服穆穆,临于中濆。瞻言圜坛,皇皇后帝。禋祀肇称,磬香维德。爰暨百神,于昭受职。
降神,宫县《乾宁之曲》、《仁丰道洽之舞》。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圜钟三奏,黄钟、太蔟、姑洗皆一奏,词并同:
我金之兴,皇天锡羡。惟神之休,爰兹郊见。有玉其礼,有牲其荐。将受厥明,来宁来燕。
皇帝盥洗,宫县黄钟宫《昌宁之曲》:
因天事天,惇宗将礼。爰饬攸司,奉时罍洗。挹彼注兹,乃升坛陛。先事而虔,神劳岂弟。
皇帝升坛,登歌大吕宫《昌宁之曲》:
相在国南,崇崇其趾。烝哉皇王,维时莅止。至诚通神,克禋克祀。于万斯年,昊天其子。
昊天上帝,奠玉币,登歌大吕宫《洪宁之曲》:
穆穆君王,有严有翼。佩环锵然,圜坛是陟。嘉德升闻,馨非黍稷。高明降监,百神受职。
皇地祇,《坤宁之曲》:
肃敬明祇,躬行奠贽。其贽维何?黄琮制币。从祀群灵,咸秩厥位。惟皇能飨,允集熙事。
配位太祖皇帝,《永宁之曲》:
肇举明禋,皇天后土。皇祖武元,爰作神主。功昭耆定,歌以大吕。绥我思成,有秩斯祜。
司徒迎俎,宫县黄钟宫《丰宁之曲》:
穆穆皇皇,天子躬祀。群臣相之,罔不敬止。俎豆毕陈,物其嘉矣。馨香始升,明神燕喜。
昊天上帝,酌献,登歌大吕宫《嘉宁之曲》:
郊禋展敬,昭事上灵。太尊在席,有醑斯馨。酌言献之,灵其醉止。福禄来宜,以答明祀。
皇地祇,《泰宁之曲》:
衮服穆穆,临彼泰折。于昭神宫,埋币瘗血。爰称匏爵,斟言荐洁。方舆常安,扶我帝业。
配位太祖皇帝,《燕宁之曲》:、
烝哉高后,肇迪丕基。功与天合,配天以推。荐时清旨,孔肃其仪。来宁来燕,福禄绥之。
文舞退,武舞进,宫县黄钟宫《咸宁之曲》:
奉祀郊丘,《云门》变舞。进秉朱干,停挥翟羽。于昭睿文,复肖圣武。无疆维烈,天子受祜。
亚终献,宫县黄钟宫《咸宁之曲》、《功成治定之舞》:
扫地南郊,天神以俟,于皇君王,克禋克祀。交于神明,玄酒陶器。诚心靖纯,非贵食味。
皇帝饮福,登歌大吕宫《福宁之曲》:
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泰尊爰挹,馨香荐德。惠我无疆,子孙千亿。
彻豆,登歌大吕宫《丰宁之曲》:
大礼爰陈,为豆孔硕。肃肃其容,于显百辟。皇灵降监,馨闻在德。明禋斯成,孚休罔极。
送神,宫县圜钟宫《乾宁之曲》:
赫赫上帝,临监禋祀。居然来歆,昭答祖配。圜坛四成,神安其位。升歌赞送,天人悦喜。
方丘乐歌
迎神,《镇宁之曲》。大钟宫再奏,太蔟角再奏,姑洗徵再奏,南吕羽再奏,词同:
至哉坤仪,万汇资生。称物平施,流谦变盈。礼修泰折,祭极精诚。皇皇灵眷,永奠寰瀛。
初献盥洗,太蔟宫《肃宁之曲》:
礼有五经,无先祭礼。即时伸虔,惟时盥洗。品物吉蠲,威仪济济。锡之纯嘏,来歆恺悌。
初献升坛,应钟宫《肃宁之曲》:
无疆之德,至哉坤元。沉潜刚克,资生实蕃。方丘之仪,惟敬无文。神其来思,时歆荐殷。
初献奠玉币,太蔟宫《亿宁之曲》:
礼行方泽,文物备举。惟皇地祇。昭假来下。奠瘗玉帛,纯诚内著。神保是享,陟降斯祜。
司徒捧俎,太蔟宫《丰宁之曲》:
四阶秩仪,坛于方泽。昭事皇祇,即阴以墌。洁肆于祊,孔嘉且硕。神其福之,如几如式。
正位酌献,太蔟宫《溥宁之曲》:
荡荡坤德,物无不载。柔顺利贞,含洪光大。笾豆既陈,金石斯在。四海永宁,福禄攸介。
配位酌献(配太宗也),太蔟宫《保宁之曲》:
词阙。
亚终献升坛,太蔟宫《咸宁之曲》: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百辟祇肃,八音纯绎。祀事孔明,柔祇感格。
彻豆,应钟宫《丰宁之曲》:
修理方丘,吉蠲是宜。笾豆静嘉,登于有司。芬芬馨香,来享来仪。郊仪将终,声歌彻之。
送神,林钟宫《镇宁之曲》:
因地方丘,济济多仪。乐成八变,灵祇格思。荐余彻豆,神贶昭垂。亿万斯年,永祐丕基。
诣望燎位,太蔟宫《肃宁之曲》。词同升坛。

志第二十·乐上相关文章

  • 诡使》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
  • 器小易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卫灵公 - - 下面又转入因人论事。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这段话有两方面的意思。我们研究起来就感觉到这则名言的深度。如配合人生的经验,一生用之不尽,受用无...
  •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袁尚自斩史涣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与曹军前队相迎。张辽当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大败而走。张辽乘势掩杀,袁尚不能主张,急急引军奔...
  • 待诏》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待诏 一待诏初学剃头,每刀伤一处,则以一指掩之。已而,伤多,不胜其掩。乃曰:“原来剃头甚难,须得千手观音来才好。” 取耳 一待诏为人看耳,其人痛极。问曰:“左...
  • 陈韡、李铨、王大烈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陈韡 兰陵王 角声切。何处梅梢弄雪。还乡梦,玉井楼前,千朵芙蕖插空碧。邻翁问消息。为说红尘倦客。应怜笑、弓剑旌旗,底事留人未归得。 淮山旧相识。记急处笙歌,静里锋镝。隋堤...
  • 李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李祁 减字木兰花 梨花院宇。淡月倾云初过雨。一枕轻寒。梦入西瑶小道山。 花深人静。帘锁御香清昼永。红药阑干。玉案春风窈窕间。 点绛唇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
  • 叶梦得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叶梦得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
  •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五十九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   [1]春,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姜叙告急于夏候渊,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
  • 卷八十一 列传第十九》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耶律庶成弟庶箴箴子蒲鲁杨皙耶律韩留杨佶耶律和尚耶律庶成,字喜隐,小字陈六,季父房之后。父吴九,检校太师。   庶成幼好学,书过目不忘。善辽、汉文字,于诗尤工。重熙初,补牌印...
  • 卷七十二 列传第十》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耶律八哥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   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
  • 高登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他少年时丧父,努力学习,用法度约束自己。宣和年间,高登是太学生。金人进犯京城,高登和陈东等人上书请求杀六贼。朝廷中的大臣又建议和议,夺去种师道、李纲的兵...
  •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李训,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训,故宰相揆族孙。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多大言,自标置。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辟河陽节度府。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陰险善谋事,厚昵之。坐武昭狱,流象州。文宗嗣...
  • 李德林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 祖父李寿,曾任湖州的户曹从事。 父亲李敬族,历任太学博士、镇远将军。 魏孝静帝年间(534~550),令当时知识渊博的人审定文献典籍,让李敬族校书,隶...
  • 梁睿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父亲梁御,西魏太尉。 梁睿年少时,深沉敏锐,有德行。 周太祖时,因为是功臣之子,他被养在宫中几年。 其后周太祖让诸子与梁睿一起生活,一起从师受业...
  • 沈恪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深沉,办事能力强。梁朝新渝侯萧日英任郡将,召他任主簿。萧日英迁调北徐州,沈恪随他去镇守。萧日英迁调广州,以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带兵讨伐俚洞。卢子...
  • 吴主传第二》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孙权传) 吴主孙权传,孙权,字仲谋。他的哥哥孙策平定江 东诸郡时,他时年十五岁,被任命为陽羡县县长。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秀才),代理奉义校尉。 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
  •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刘虞、公孙瓒、陶谦) ◆刘虞传,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都按时朝...
  • 春申君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 曾周游各地拜师学习,知识渊博,事奉楚顷襄王。 顷襄王认为黄歇口才好,派他出使秦国。 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魏两国,在华阳大败它们,活捉魏国将领芒卯,韩...
  • 顾况的古诗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六十六 卷266_1 《洛阳早春》顾况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卷266_2 《步虚词(太清宫作)》顾况...
  • 宋之问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五十二   卷52_1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