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金史 > 50章 > 志第十六·礼八

金史

《金史》50章志第十六·礼八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金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志第十六·礼八

书籍:金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08
◎礼八
○宣圣庙
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大定十四年,国子监言:“岁春秋仲月上丁日,释奠于文宣王,用本监官房钱六十贯,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设,用留守司乐,以乐工为礼生,率仓场等官陪位,于古礼未合也。伏睹国家承平日久,典章文物当粲然备具,以光万世。况京师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观仰,拟释奠器物、行礼次序,合行下详定。兼兖国公亲承圣教者也,邹国公功扶圣教者也,当于宣圣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后堂,宣圣像侧还虚一位,礼宜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改塑冠冕,妆饰法服,一遵旧制。”
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文宣王、兖国公、邹国公每位笾豆各十、牺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俎二、祝板各一、皆设案。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笾一、豆一、爵一,两庑各设象尊二。总用笾、豆各一百二十三,簠簋各六,俎六,牺尊三,象尊七,爵九十四。其尊皆有坫。罍二,洗二,篚勺各二,幂六。正位并从祀藉尊、罍、俎、豆席,约用三十幅,尊席用苇,俎、豆席用莞。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礼行三献,以祭酒、司业、博士充。分献官二,读祝官一,太官令一,捧祝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礼直官十一,学生以儒服陪位。乐用登歌,大乐令一员,本署官充,乐工三十九人。迎神,三奏姑洗宫《来宁之曲》,辞曰:“上都隆化,庙堂作新。神之来格,威仪具陈。穆穆凝旒,巍然圣真。斯文伊始,群方所视。”初献盥洗,姑洗宫《静宁之曲》,辞曰:“伟矣素王,风猷至粹。垂二千年,斯文不坠。涓辰维良,爰修祀事。沃盥于庭,严禋礼备。”升阶,南吕宫《肃宁之曲》,辞曰:“巍乎圣师,道全德隆。修明五常,垂教无穷。增崇儒宫,遹追遗风。严祀申虔,登降有容。”奠币,姑洗宫《和宁之曲》,辞曰:“天生圣人,贤于尧舜。仰之弥高,磨而不磷。新庙告成,宫墙数仞。遣使陈祠,斯文复振。”降阶,姑洗宫《安宁之曲》辞曰:“禀灵尼丘,垂芳阙里。生民以来,孰如夫子。新祠岿然,四方所视。酹觞告成,祗循典礼。”兖国公酌献,姑洗宫《辑宁之曲》,辞曰:“圣师之门,颜惟居上。其殆庶几,是宜配飨。桓圭衮衣,有严仪象。载之神祠,增光吾党。”邹国公酌献,姑洗宫《泰宁之曲》,辞曰:“有周之衰,王纲既坠。是生真儒,宏才命世。言而为经,醇乎仁义。力扶圣功,同垂万祀。”亚、终献,姑洗宫《咸宁之曲》,辞曰:“于昭圣能,与天立极。有承其流,皇仁帝德。岂伊立言,训经王国。焕我文明,典祀千亿。”送神,姑洗宫《来宁之曲》,辞曰:“吉蠲为饎,孔惠孔时。正辞嘉言,神之格思。是飨是宜,神保聿归。惟时肇祀,太平极致。”
承安二年,春丁,章宗亲祀,以亲王摄亚、终献,皇族陪祀,文武群臣助奠。上亲为赞文,旧封公者升为国公,侯者为国侯,郕伯以下皆封侯。宣宗迁汴,建庙会朝门内,岁祀如仪,宣圣、颜、孟各羊一、豕一,余同小祀,共用羊八,无豕。其诸州释奠并遵唐仪。
武成王庙
泰和六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于阙庭之右,丽泽门内。其制一遵唐旧,礼三献,官以四品官已下,仪同中祀,用二月上戊。七年,完颜匡等言:“我朝创业功臣,礼宜配祀。”于是,以秦王宗翰同子房配武成王,而降管仲以下。又跻楚王宗雄、宗望、宗弼等侍武成王坐,韩信而下降立于庑。又黜王猛、慕容恪等二十余人,而增金臣辽王斜也等。其祭,武成王、宗翰、子房各羊一、豕一,余共用羊八,无豕。宣宗迁汴,余会朝门内阙庭之右营庙如制,春秋上戊之祭仍旧。
诸前代帝王
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牺于陈州,神农于亳州,轩辕于坊州,少昊于兖州,颛顼于开州,高辛于归德府,陶唐于平阳府,虞舜、夏禹、成汤于河中府,周文王、武王于京兆府。泰和三年、尚书省奏:“太常寺言:‘《开元礼》祭帝喾、尧、舜、禹、汤、文、武、汉祖祝版请御署。《开宝礼》牺、轩、颛顼、帝喾、陶唐、女娲、成汤、文、武请御署,自汉高祖以下二十七帝不署。’平章政事镒、左丞匡、太常博士温迪罕天兴言:‘方岳之神各有所主,有国所赖,请御署固宜。至于前古帝王,寥落杳茫,列于中祀亦已厚矣,不须御署。’参知政事即康及铉以为三皇、五帝、禹、汤、文、武皆垂世立教之君,唐、宋致祭皆御署,而今降祝版不署,恐于礼未尽。不若止从外路祭社稷及释奠文宣王例,不降祝版,而令学士院定撰祝文,颁各处为常制。”敕命依期降祝板,而不请署。
诸神杂祠·长白山
大定十二年,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十二月,礼部、太常、学士院奏奉敕旨封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冠九旒,服九章,玉圭、玉册、函、香、币、册、祝。遣使副各一员,诣会宁府。行礼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所司于庙中陈设如仪。庙门外设玉册、衮冕幄次,牙杖旗鼓从物等视一品仪。礼用三献,如祭岳镇。其册文云:“皇帝若曰:自两仪剖判,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岐阳。望秩山川,于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混同流光,源所从出。秩秩幽幽,有相之道。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祖,神武征应,无敌于天下,爰作神主。肆予冲人,绍休圣绪,四海之内,名山大川,靡不咸秩。矧王业所因,瞻彼旱麓,可俭其礼?服章爵号非位于公侯之上,不足以称焉。今遣某官某,持节备物,册命兹山之神为兴国灵应王,仍敕有司岁时奉祀,于戏!庙食之享,亘万亿年。维金之祯,与山无极,岂不伟欤?”自是,每岁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十月,备衮冕、玉册、仪物,上御大安殿,用黄麾立仗八百人,行仗五百人,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诸神杂祠·大房山
大定二十一年,敕封山陵地大房山神为保陵公,冕八旒、服七章、圭、册、香、币,使副持节行礼,并如册长白山之仪。其册文云:“皇帝若曰:古之建邦设都,必有名山大川以为形胜。我国既定鼎于燕,西顾郊圻,巍然大房,秀拨混厚,云雨之所出,万民之所瞻,祖宗陵寝于是焉依。仰惟岳镇古有秩序,皆载祀典,矧兹大房,礼可阙欤?其爵号服章俾列于侯伯之上,庶足以称。今遣某官某,备物册命神为保陵公。申敕有司,岁时奉祀。其封域之内,禁无得樵采弋猎。著为令。”是后,遣使山陵行礼毕,山陵官以一献礼致奠。
诸神杂祠·混同江
大定二十五年,有司言:“昔太祖征辽,策马径渡,江神助顺,灵应昭著,宜修祠宇,加赐封爵。”乃封神为兴国应圣公,致祭如长白山仪,册礼如保陵公故事。其册文云:“昔我太祖武元皇帝,受天明命,扫辽季荒茀,成师以出,至于大江,浩浩洪流,不舟而济,虽穆满渡江面鼋粱,光武济河而水冰,自今观之无足言矣!执徐之岁,四月孟夏,朕时迈旧邦,临江永叹,仰艺祖之开基,佳江神之效灵,至止上都,议所以尊崇之典。盖古者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至有唐以来,遂享帝王之尊称,非直后世弥文,而崇德报功理亦有当然者。矧兹江源出于长白,经营帝乡,实相兴运,非锡以上公之号,则无以昭答神休。今遣某官某。持节备物册命神为兴国应圣公。申命有司,岁时奉祀。于戏!严庙貌,正封爵,礼亦至矣!惟神其衍灵长之德,用辅我国家弥亿年,神亦享庙食于无穷,岂不休哉!”
诸神杂祠·嘉荫侯
大定二十五年,敕封上京护国林神为护国嘉荫侯,毳冕七旒,服五章,圭同信圭,遣使诣庙,以三献礼祭告。其祝文曰:“蔚彼长林,实壮于邑,广袤百里,惟神主之。庙貌有严,侯封是享,歆时蠲洁,相厥滋荣。”是后,遇月七日,上京幕官一员行香,著为令。
诸神杂祠·泸沟河神
大定十九年,有司言:“泸沟河水势泛决啮民田,乞官为封册神号。”礼官以祀典所不载,难之。已而,特封安平侯,建庙。二十七年,奉旨,每岁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如令。
诸神杂祠·昭应顺济圣后
大定十七年,都水监言:“阳武上埽黄河神圣后庙,宜依唐仲春祭五龙祠故事。”二十七年春正月,尚书省言:“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上从其请,特加号曰昭应顺济圣后。庙曰灵德善利之庙。每岁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如令。
诸神杂祠·镇安公
旧名旺国崖,太祖伐辽尝驻跸于此。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静宁山,后建庙。明昌六年八月,以冕服玉册,册山神为镇安公。册文曰:“皇帝若曰:古之名山,咸在祀典。轩皇之世,神灵所奉者七千。虞氏之时,望秩每及于五载。盖惟有益于国,是以必报其功。逮乎后王,申以徽册,至于岳镇之外,亦或封爵之加。故太白有神应之称,而终南有广惠之号。礼由义起,事与时偕,载籍所传,于今犹监,朕修和有夏,咸秩无文,眷兹静宁,秀峙朔野,厓泽布气,幽赞乎坤元,导风出云,协符乎乾造。一方之表,万物所瞻,南直都畿,北维障徼,连延广厚,宝藏攸兴,盘固高明,謻宫斯奠。昔有辽尝恃以富国,迄大定更为之锡名。洪惟世宗,功昭列圣,亦越显考,德利生民。爰即岁时,驾言临幸,兵革不试,远人辑宁。雨旸常调,品汇蕃庑,此上帝无疆之贶,亦英灵有相之符。比即舆情,载修故事。顾先皇帝驻跸之地,揖累世承平之风。迓续遗休,式甄神祐,肆象德以畀号,仍班台而阐仪。宇像一新,采章具举。今遣使某、副某,持节备物,册命神为镇安公,仍敕岁时奉祀。于戏!容典焜翟,精明感通,惟永亿年,翊我昌运。神其受职,岂不伟欤?”
诸神杂祠·瑞圣公
即麻达葛山也,章宗生于此。世宗爱此山势衍气清,故命章宗名之。后更名胡土白山,建庙。明昌四年八月,以冕服玉册,封山神为瑞圣公。建庙,命抚州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为常。其册文曰:“皇帝若曰:国家之兴,命历攸属。天地元化,惟时合符。山川百神,无不受职。粹精荐瑞,明圣继生。著丕应于殊祯,启昌期於幽赞。裒对信犹之典,咸修望秩之文。嘉乃名山,奠兹胜地,下绵乾分,上直枢辉。盘析木之津,达中原之气。廓除氛昆,函毓泰和。仰惟光烈昭垂,徽音如在,即高明而清暑,克静寿以安仁。周庐安宁,厚泽浃洽。朕祗循祖武,顺讲时巡,感美号以兴怀,佩圣谟而介福。言念诞弥之初度,言由翊卫之效灵。然犹祀秩无章,神居不屋,非所以尽报功崇德之义,副追始乐原之心。爰饰名称,载新祠宇。勒忱辞於贞琰,涓良日於元龟,彰服采以辨威,洁庪县而致祭。阐扬茂实,敷绎多仪。今遣使某、副某,持节备物,册命神为瑞圣公,仍敕有司岁时奉祀。于戏!尚其聪明,歆此诚意,孚休惟永,亦莫不宁。”
诸神杂祠·贞献郡王庙
明昌五年正月,陈言者谓:“叶鲁、谷神二贤创制女直文字,乞各封赠名爵,建立祠庙。令女直、汉人诸生随拜孔子之后拜之。”有司谓:“叶鲁难以致祭,若金源郡贞献王谷神则既已配享太庙矣,亦难特立庙也。”有旨,令再议之。礼官言:“前代无创制文字入孔子庙故事,如於庙后或左右置祠,令诸儒就拜,亦无害也。”尚书省谓:“若如此,恐不副国家厚功臣之意。”遂诏令依苍颉立庙于盩厔例,官为立庙于上京纳里浑庄,委本路官一员与本千户春秋致祭,所用诸物从宜给之。
祈禜
大定四年五月,不雨。命礼部尚书王竞祈雨北岳,以定州长贰官充亚、终献。又卜日于都门北郊,望祀岳镇海渎,有司行事,礼用酒脯醢。后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又七日祈宗庙,不雨,仍从岳镇海渎如初祈。其设神座,实樽罍,如常仪。其樽罍用瓢齐,择甘瓠去柢以为尊。祝版惟五岳、宗庙、社稷御署,余则否。后十日不雨,乃徒市,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则报祀,送龙水中。十七年夏六月,京畿久雨,遵祈雨仪,命诸寺观启道场祈祷。
拜天
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重五于鞠场,中元于内殿,重九于都城外。其制,刳木为盘,如舟状,赤为质,画云鹤文。为架高五六尺,置盘其上,荐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若至尊则于常武殿筑台为拜天所。重五日质明,陈设毕,百官班俟于球场乐亭南。皇帝靴袍乘辇,宣徽使前导,自球场南门入,至拜天台,降辇至褥位。皇太子以下百官皆诣褥位,宣徽赞:“拜。”皇帝再拜。上香,又再拜。排食抛盏毕,又再拜。饮福酒,跪饮毕,又再拜。百官陪拜,引皇太子以下先出,皆如前导引。皇帝回辇至幄次,更衣,行射柳、击球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已而击球,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共争击一球。先于球场南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人网囊者为胜,或曰:“两端对立二门,互相排击,各以出门为胜。”球状小如拳,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皆所以习跷捷也。既毕赐宴,岁以为常。
本国拜仪
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袖,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国言摇手而拜谓之“撒速”。承安五年五月,上谕旨有司曰:“女直、汉人拜数可以相从者,酌中议之。”礼官奏曰:“《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拜中至重,臣拜君之礼也。乞自今,凡公服则用汉拜,若便服则各用本俗之拜。”主事陈松曰:“本朝拜礼,其来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则朝拜,便服则从本朝拜。”平章政事张万公谓拜礼各便所习,不须改也,司空完颜襄曰:“今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宜从本朝拜礼,松言是也。”上乃命公裳则朝拜,诸色人便服则皆用本朝拜。

志第十六·礼八相关文章

  • 隐痛诗人——吴梅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又如明末清初的名诗人吴梅村,他的诗的确好。他本来坚持不肯投降,清政府挟持其老母威胁他,逼得他最后只好去向清政府报到。因此吴梅村一生非常痛苦。同时清政府对这些投降的人,虽...
  • 李檀斯》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长山李檀斯,国学生也。其村中有媪走无常,谓人曰:“今夜与一人舁檀老,投生淄川柏家庄一新门中,身躯重赘,几被压死。”时李方与客欢饮,悉以媪言为妄。至夜,无疾而卒。天明,如...
  • 权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干忠...
  • 墓门》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 第一百零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闻鬼哭》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却说贾政先前曾将房产并大观园奏请入官,内廷不收,又无人居住,只好封锁。因园子接连尤氏惜春住宅,太觉旷阔无人,遂将包勇罚看荒园。此时贾政理家,又奉了贾母之命将人口渐次减少,诸凡...
  •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众人见平儿来了,都说:“你们『奶』『奶』作什么呢?怎么不来了?”平儿笑道:“他那里得空儿来!因为说没有好生吃得,又不得来,所以叫我来问还有没有,叫我要几个拿了...
  •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当时何九叔跌倒在地下,众火家扶住。王婆便道:“这是中了恶,快将水来!”喷了两口,何九叔渐渐地动转,有些苏醒。王婆道:“且扶九叔回家去却理会。”两个火家...
  • 选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一卷 - - 【原文】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 曰北。”①建安十二年,袁尚、熙②奔上谷郡③,〔引〕乌桓④数入塞为害。曹操征...
  • 望孙出气》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望孙出气 一不肖子常殴其父,父抱孙不离手,爱惜愈甚。人问之曰:“令郎不孝,你却钟爱令孙。何也?”答曰:“不为别的,要抱他大来,好替我出气。” 买酱醋 祖...
  • 文公·文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狄侵我西鄙。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冬,徐伐...
  • 齐纪九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0)》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齐纪九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   [1]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   [1]春季,正月,按例皇帝在...
  • 志第五十三·食货一》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记》曰:“取财於地,而取法於天。富国之本,在於农桑。”明初,沿元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於民。而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
  • 本纪第十三·卫绍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卫绍王   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卫王长身,美髯须,天资俭约,不好华饰,大定十一...
  • 垣护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垣护之字彦宗,略陽桓道人。祖父垣敞,在苻坚的先秦作官,当长乐国郎中令。慕荣德进入青州,用垣敞为车骑长史。慕荣德的哥哥的儿子慕荣超继承慕荣德的伪帝位。垣护之的伯父垣遵、父...
  • 叙传第七十下》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
  • 中山君飨都士》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三十三 中山(中山君飨都士) 【提要】“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人的心。人心动摇不定,有时诚服、有时不满,得到一个...
  • 赵存约、窦洵直、陈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零八 卷508_1 《鸟散余花落》孔温业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 共看飞好鸟,复见落余花。 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 雨余飘处处,风送满家家。 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嗟。 从兹...
  • 皇甫冉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九 卷249_1 《润州南郭留别(一作郎士元诗)》皇甫冉 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 吴岫新经雨,江天正落潮。 故人劳见爱,行客自无聊。 君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 卷249_...
  • 水蛇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鳞部 - - 水蛇 释名公蛎蛇。 气味(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1、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削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
  • 豌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豌豆 释名 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