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秋江带雨》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史达祖古诗:八归·秋江带雨更新时间:2018-03-09
注释
八归:词牌名。双调一百十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四仄韵。
瞰(kàn):登高俯视。
烟蓑(suō):捕鱼人。烟雨迷茫中身披蓑衣,指渔父。
散响:指渔父撒网入水发出的响声。
乱鸥:群鸥乱飞。
秀句:俊秀的诗词之句。杜甫《解闷》:“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隔岸:对岸。
云屋:指堆积若云的房屋。
然竹:烧竹。然,同“燃”。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
凭持尊酒:凭此酒杯饮酒。
歌眉:歌女之眉。代指歌女。
舒绿:舒展愁眉,古人以黛绿画眉,绿即指眉。
早觉:已觉。
乔木:高大的树木。此处指故乡。
望彻:望尽。
淮山:指扬州一带的山。
雁足:传说雁足可系书传信。《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白话译文
秋日江流挟带着秋雨,寒冷的沙滩萦绕的水边。我独自一人站在画阁的栏杆旁俯瞰这荒凉的景象,心中满怀愁绪。烟雨迷蒙,渔夫们披蓑撒网的声响,惊动了我的诗兴,却又被纷纷飞起的海鸥。搅得我吟成的佳句难以接下去。冷眼尽望,美好的景色如在画里,对岸有隐约如云的房屋竹篱。想必大半是樵村渔市,在黄昏暮色里竞相燃起了枯竹,炊烟袅袅升起。
我自信自己风流犹存,尚未衰老,就靠持杯饮酒,抚慰我触目惊心的悲凉凄苦。从南陌一声鞭响,在官家的渡口乘舟行旅,幸亏有歌女开怀,使我眉展心舒,消释一些愁绪。残阳匆匆落幕,已觉得忧愁挂上高树。我实在难以忍受故人远在天际的事实,望断江淮的群山,也看不见一只鸿雁帮我把相思传递给她。
上片写在“画阁”上眺望景物。“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词的开始描绘一幅清冷的图画:汀上下着蒙蒙的秋雨,江水萦绕着清冷的沙洲。词人在画阁上俯瞰这空旷的景色感到愁苦而孤独。“人瞰莉阁愁独”是全篇主句,词中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围绕它来写的。“秋江”二句重在渲染清冷孤寂的气氛,以突出词人“愁独”的心境。“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写江上所见。江中,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那响声惊起词人的诗思,但诗思又被惊飞的乱鸥打断了,续不上美好的句子来。感情的发展与景物的变化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的孤独,通过这色彩清淡的图画表现出来。他再也无心吟诗了,把口光移向远处:“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以“冷眼”看如厕的景物,其心境可想而知。而江那边,只有“微茫云屋”,因为是“微茫”,要“认”才能分辨清楚。“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燃竹。”这是由云屋的微茫引出的想象。他想,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在这傍晚时分,人们在烧着噼啪作响的竹子开始晚炊了。“渔市樵村”的联想,与看到江上的“烟蓑”、认出隔岸的“云屋”分不开。这儿活用了柳宗元《渔翁》的诗意。柳诗写于遭贬逐以后,词人当时处境可能与柳相似。这一联想点明“人瞰画阁”的时间,而“欲暮竞燃竹”的热闹气氛,更反衬出词人当时心境的孤寂。
下片主要写回忆与感叹,换头便从自我宽慰写起。“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日。”“风流”,这儿指词人过去的那种风流情意。现在处于贬谪的环境中,只好自我安慰,说自信过去的风流情意尚未衰减,权且借酒浇愁。“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歌眉”同《阳春曲》中的“醉耳”一样用得新巧。“舒绿”,形象优美。一路上在南陌骑马漫步,在官渡泛舟游赏,幸有多情姣好的歌女伴随,当然不会感到孤独。“只匆匆远眺,早觉闲愁挂乔木。”“闲愁”,包含词人此时的窄虚、寂寞感。“挂”字表现闲愁的沉重,很形象。借酒浇愁,回忆美好的过去,都无法宽慰自己。看看现实景物,更惹愁思。于是想起了故人:“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诗人望断淮山,想念天涯的故人,却未见来信,更感到难堪了。结尾两句遥应开头“人瞰画阁愁独”。
上片描写所见景物,由近而远,南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融入诗人主观感受,意境广阔清冷,构图设色,都表现了淡远疏隽的特点。下片抒情,开始写当前借酒宽慰,接着回忆过去风流冶游情事,把感情推向高潮。下面反跌到现实情境中来。由“慰此凄凉心目”到“早觉闲愁挂乔木”,愁思逐层加深。最后以感叹故人无信突出孤独愁苦,抒情跌宕起伏。

诗人史达祖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史达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史达祖的词以咏物..... 查看详情>>

诗人史达祖作品: 《祝英台近·落花深》 《祝英台近·蔷薇》 《满江红·中秋夜潮》 《玉簟凉·秋是愁乡》 《祝英台近·柳枝愁》 《龙吟曲/水龙吟·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南浦·玉树晓飞香》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惜黄花·涵秋寒渚》 《双双燕·咏燕

《八归·秋江带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