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作品注释

朝代:清代诗人:龚自珍古诗: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更新时间:2017-06-20
①谁分:谁料。归棹(zhào照):归舟。棹,船桨。
②哀乐:暗用谢安语。《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谢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作者当年四十八岁,适当中年。
《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又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诗体自传。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
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剑”和“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构建成了定庵心灵世界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剑”与“箫”的命运。但这一次不同,诗人斩钉截铁地用到了一个“消”字,所谓“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己亥杂诗》一四二),他真正意识到剑气箫心的“消解”的结局了。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耐人幽寻。

诗人龚自珍资料

作品注释作者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 查看详情>>

诗人龚自珍作品: 《已亥杂诗·半生中外小迴翔》 《长相思·海棠丝》 《高阳台·南国伤谗》 《自写寒月吟卷成续书其尾》 《己亥杂诗·瑰癖消沉结习虚》 《己亥杂诗·此身已作在山泉》 《已亥杂诗·去时栀子压犀簪》 《退直诗·一翠扑人冷》 《桂殿秋·明月外》 《己亥杂诗·此去东山又北山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