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悲青坂更新时间:2020-03-05
《悲青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作者在长安城听到唐军惨败于安禄山叛军的消息后,与《悲陈陶》写的是同一时间同一事件。前半部分说唐朝官军占据了太白山高地坚守着,可是黄头奚兵非常骄横;后半部分写唐军的败相,以及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宗同意并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元帅,分兵为南、北、中三军。杨希文、刘贵哲、李光进各将一军,共五万人。南军自宜寿进攻,中军自武功进攻,北军自奉天进攻。房琯自督中军为前锋。十月辛丑,中军、北军与安禄山部将安守忠的部队在陈陶斜遭遇。房琯是个空有理论的书生,他效法古代战术,采用车战,被敌军放火焚烧,又受骑兵冲突,人马大乱,不战而溃。杨希文,刘贵哲投降敌军。房琯狼狈逃回。本想暂时坚守壁垒,却被监军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军,与安守忠军战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败仗。两次战役,死伤了四万余人,残余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这两首诗所反映的都是这次唐军惨败的事实。
注释
⑴青坂(bǎn)、东门:都是唐军驻军之地。
⑵太白:山名,在武功县,离长安二百里。这里泛指山地。饮(yìn)马:给马喝水。此句写出唐军当寒天,住寒山,饮寒水,见得处于劣势。
⑶奚(xī)儿:犹胡儿。奚是东胡的一种。有一个名为室韦的部落,以黄布裹头,故称为“黄头奚”。《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室韦,契丹别种。分部凡二十余:日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强部也。”又:“奚,亦东胡种。元魏时,自号库真奚。至隋,始去库真,但曰奚。”《安禄山事迹》:“禄山反,发同罗、奚、契丹、室韦、曳落河(胡言壮士)之众,号父子军。”
⑷“数骑”句:写安史叛军得胜后的骄横。
⑸白人骨:即白是人骨。“是”字从上文而省,文章中也常有此格。这两句写败后惨景。
⑹仓卒(cù):犹仓猝。是说要作好准备:不要鲁莽急躁,忍:坚忍。《房琯传》说:“琯与贼对垒,欲持重以伺之,为中使(宦官)邢延恩等督战,苍黄失据,遂及于败。”所以希望我方忍待。杜甫这时正陷安史叛军中,行动不自由,又找不到捎信的人,所以很焦急。
白话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可是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悲青坂》的名句翻译赏析

《悲青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