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赞上人》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别赞上人更新时间:2017-03-31
《别赞上人》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17首。此诗用相当的篇幅对献身佛门的赞上人无辜受到的迫害鸣不平,更对赞上人不管什么时候、怎样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遇到的不幸与苦难,表露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并流露出此生不能与赞上人卜邻的惋惜和忧伤之情。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杜甫和赞上人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然而自古理想与现实多难于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在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作邻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就连客居秦州也是无法继续下去了。到了是年年底,杜甫决定离开秦州前去同谷。临别前杜甫写了一首《别赞上人》的诗书留给赞公和尚,以此告别。
注释
1、乾元二年(759)十月去秦州赴成州时作。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2、苦:全诗校:“一作若。”
3、释门:佛门。
4、“放逐”句:谓赞公从京城长安放逐到秦州。
5、世尘:佛家称世俗的事务为世尘。婴:羁绊,束缚。
6、《涅槃经》载:太阳初升时,佛徒们离开常住之处口嚼杨枝,等遇见佛的光明,便急忙漱口洗手。又见《隋书·南蛮传·真腊》。
7、喻赞公禅行已成。《华严疏钞》:“譬如春月,下诸豆子,得暖气色,寻便出土。”雨:全诗校:“一作两。”
8、友:全诗校:“一作交。”
9、初欣:初逢时的惊喜。胸臆:心怀。
10、关塞:指秦州。寒:全诗校:“一作远。”
11、冻:全诗校:“一作寒。”
12、征衣:旅人远行穿的衣服。
13、曛黑:黄昏时。曛,全诗校:“一作昏。”
14、嘶:全诗校:“一作鸣。”枥:马槽。
15、宿昔:早晚,表示时间很短。
16、出处:犹进退。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别赞上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