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智玄法师》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别智玄法师更新时间:2020-05-26
首句“云鬓无端怨别离”,“无端”在佛经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深受佛典浸染的李商隐在其诗文中也多次使用这一词语。李商隐对“无端”这一词语的反复使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幻灭、万物的瞬息变幻、历史的是非成败转成空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临终前,李商隐更是感到了强烈的幻灭感和无常感,自己正当壮年,然而生命就要灰飞烟灭了,和知玄法师也要生离死别了,当然也就生出生死无常之感。
第二句“十年移易住山期”应理解为“因十年移易,而错过归居山寺之期”。是说自己十年来,颠沛流离,东奔西走,而屡屡错过饭依佛门的机会,因而产生了深深的忏悔。
后两句“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是说经历巨大的迷茫和仿徨之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产生了强烈的饭依感。这里首先化用了杨朱临歧而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迷茫和仿徨。李商隐在诗文中经常化用杨朱临歧而哭的典故,以杨朱自比,如“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离席》)。“却是杨朱真本师”,在这里,许多注家把“本师”两字误解了,或认为非指知玄,或认为就是指杨朱。其实,此句是说知玄法师是“我这位杨朱”的“真本师”。因为李商隐告语僧彻“志愿削染为玄弟子”,希望在临终前夕彻底皈依佛门,真正成为知玄的佛门弟子,由原来的执弟子礼到“削染为玄弟子”。“却是”两字,有人觉得费解,其实二字妙绝,使前后意思急转,前三句写李商隐的迷途人生、痛苦人生,后一句写李商隐的觉悟人生、觉悟境界。李商隐在生命的尽头,彻底绝望之时,突然大彻大悟:唯有知玄法师才是自己的“真本师”,唯有佛门才是自己最后和最好的归宿。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谓一天的奔波,至驿馆投宿,闻芦叶潇潇,心中的郁闷为之一解;颔联谓童年漂泊江南,今又被排斥到关外,官不挂朝籍,思之伤心;颈联谓料想母亲思念漂流在外的游子,妻子久盼丈夫归来;尾联谓芦叶清音与荒城砧声相应和,令人彻夜难眠。全诗意境宛转含蓄,淡雅隽永。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为李商隐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调补宏农尉,宿盘豆驿馆,对梢梢丛芦,感怀而作。自秘省斥外,由清资降职俗吏,心怀郁勃,兼念母思家,因此诗人写下这首诗,抒发其远游不遇之悲。

诗人李商隐资料

赏析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古诗《别智玄法师》的名句翻译赏析

《别智玄法师》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