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昨日入城市》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张俞古诗:蚕妇·昨日入城市更新时间:2018-01-07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生查子·情景》是北宋词人姚宽的一首闺词。全词以女主人的口气道出,写出了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上片叙述了俩人分离的原因;下片写相聚与别离的不同情感,并希望对方不要忘情。表达了女主人公在别时的伤心与痛楚。
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因而女主人公和情郎“相见两悠扬”,而分手后却“踪迹无寻处”,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诗人通篇以女主人公的身份写下这首词,写下了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

诗人张俞资料

赏析作者张俞

张愈,字少愚,益州郫人,其先自河东徙。愈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宝元初,上书言边事,请使契丹,令外夷相攻,以完中国之势,其论甚壮。用使者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 查看详情>>

诗人张俞作品: 《邛州青霞嶂·雾山环合自云川》 《邛州青霞嶂》 《蚕妇·昨日到城廓》 《题温汤驿·昨夜过温汤》 《白云楼·城上新开百尺楼》 《嘉州·城分二江急》 《嘉州·城分二江急》 《题西山临江亭》 《句·欲作外臣谁是友》 《韩信坛·汉用亡臣策

古诗《蚕妇·昨日入城市》的名句翻译赏析

《蚕妇·昨日入城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