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别离·生离不可闻》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吴迈远古诗:长别离·生离不可闻更新时间:2019-01-15
注解
(1)生离:生存时别离。活着离别。活生生地别离。不可闻:不能听。不可以听闻。况复:何况又是。何况,况且。更加;加上。长相思:长久地互相思念。相思,互相想念。多指男女恋爱相思慕。如何:怎能。怎样。奈何;怎么办。与君别:同君子或夫君离别。当我:正当我。少年:年轻。少壮之年。时:时候。
(2)蕙华:蕙草之精华。蕙草的花。《楚辞·九辩》“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海:很多地。很大地。……的海洋。摇荡:摇摆晃荡。妾心:贱妾的内心。妾,小老婆,如夫人。已婚女子的谦称。长:长久地。自持:自我坚持或维持。自我克制约束。荣乏:荣发乏力。草木:花草和树木。欢:欢悦。悴极:憔悴达到极限。悴,内心衰弱疲萎。霜露:寒霜和露水。常比喻艰难困苦。悲:悲伤。悲哀。
(3)富贵:富裕高贵中的。貌:容貌。难变:难以改变。贫贱:贫穷卑贱中的。颜:红颜。容颜。易衰:容易衰老或衰退。持此:秉持这个(容颜)。断君肠:伤断君子或夫君的肝肠。断肠,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亦yì:也。也会。宜:适宜。应当。当然。都。自疑:自己怀疑。
(4)淮阴:江苏淮安旧名。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汉名将韩信故里。逸yì将:非同他人的战将。犹宿将。逸,指超凡脱俗,卓而不群。应指韩信。析xī羽:古代用来装饰旌旗、旄节等的繐状羽毛。后亦泛指旗帜。似是错写‘折羽’,折断羽翅的意思为好。不曾飞:不曾飞起。《南北朝诗选》作‘谢翻飞’谢,谢绝。凋谢于。翻飞,忽上忽下来回地飞。飞舞飘扬。楚有:楚国或楚地有。扛鼎士:扛起铜鼎的勇士。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出门:出家门上路。不得归:就再也不能归还。
(5)正为:正在为了。隆准公:高鼻梁的主公。汉高祖刘邦的别称。隆准,隆起的鼻子。鼻梁笔直隆起。准,指准头,鼻头。仗剑:持剑。仗,拿着。手持。意为作皇帝的仪仗也。紫微:紫微宫。星座名。三垣之一,天帝所在。也称紫宫。这里代指皇宫。君才:君子或夫君的才能。定:料定。一定。何如:怎样。什么样。白日下:(敢于)白日之下(与其)。争晖:争夺光辉。
白话译文
活生生地别离这种事就不可以听闻,何况又是长久地互相思念呢?
怎能同夫君轻易离别,尤其是正当我年轻的时候。
春色荡漾,风光旖旎,但贱妾的内心长久地自我坚持。
草木虽然冬枯春荣,但一年之中毕竟尚有春风得意之时;而自己幽居深闺,四季皆宛如霜凌露侵,萎靡可悲。
富贵容貌难以改变,贫贱红颜容易衰老。
凭借这副容颜会伤断夫君的肝肠,夫君也会理所当然地自疑。
淮阴有宿将韩信,折断羽翅不曾飞起。
楚地有扛鼎士指项羽,出家门上路就再也不能归还。
都是为了隆准公汉高祖刘邦,扶持他持剑进入了皇宫登上了大位。
夫君的才能到底怎样,敢于白日之下与其争晖吗?
诗的开篇四句,诗人用充满感情的浓郁笔调,采取层层递进法,将思妇离别的痛苦,刻画得一层深似一层,强调出离愁的不堪忍受。自古人们都将离别看作最大的痛苦,以至于即使听到他人的离别,亦会引发自身感情上的共鸣,何况自己要亲身经历,痛苦之深不待言亦可知了。
首句将思妇离别时的情感变化浓缩入“生离不可闻”五个字之间。但这种离别时的痛苦无论如何深刻,毕竟只是暂时性的,很快就会过去,给思妇带来更大痛苦的,却是别后的相思之情。这种相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宛如虫豸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啮噬着思妇的心。这种煎熬,比起离别时那种爆发时的苦痛不知道要难过多少倍?“况复长相思”,“长相思”即因长久离别而引起的相思。至此,应该说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写尽,但诗人仍要备极冥收,将思妇的这种凄苦更推进一层。“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盛年韶华,正值爱情焕发光彩的时刻,却偏偏面临离别,怎能不使思妇的痛苦更深一层呢?三层递进,抉剔入微,将思妇心灵深处的离别相思之苦痛剖露无余。
“蕙华”四句,继而通过比兴,具体描绘思妇独处相思的情景。“蕙华”指春光。春色荡漾,风光旖旎,恰是人们嬉游的好时节。然而思妇心头,却凝结着离别相思的苦楚,对于人人陶醉的打好春光视若无睹。“妾心长自持”一句,不仅向丈夫表明不为春色所动,无心游冶,也借以表白自己的坚贞操守,不为外物所动,亦包含了不为外人所动的因素。在封建时代,此种表白对于妇女是至关重要的。看到春草萋萋,欣欣向荣,思妇不禁联想到自己囿于深闺的寂寥与苦闷,连草木都不如。草木之属虽然冬枯春荣,一年之中毕竟尚有春风得意之时,而自己幽居深闺,四季皆宛如霜凌露侵,萎靡不堪,以致于积忧成疾。“荣乏”二句通过对草木荣枯变化的对比,形象的描绘了思妇独处的凄凉与苦闷。
诗的最后八句,一气贯下。思妇将三位古人史实连环引用,以期望说服从戎在外的丈夫回心转意。“淮阴”二句写韩信。韩信是淮阴人,具有出奇的军事才能,所以称他为“逸将”他曾为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定齐,又围项羽于垓下,逼项羽自刎乌江,但后来却被吕后用阴谋杀死;“楚有”二句写项羽。项羽是楚人,力能扛鼎,故称“扛鼎士”。项羽勇冠三军,曾与刘邦合力灭秦,最后又被刘邦所灭;“正为”二句写刘邦。《史记.高祖记》云:“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隆准即高鼻,因刘邦鼻高,故称之为隆准公。“仗剑入紫微”即是说刘邦是用武力统一天下。在思妇看来,韩、项二人起始抛家离乡,投身从戎,本想成就一番事业,而实际上不过是不自觉地为刘邦统一天下打基础、作垫背,反过来都又因此而丧身,是两位悲剧性的人物。这是如何透辟的人生观!透过复杂纷纭的表面现象,道出了事物的本质问题,是思妇希望沉迷于功名利禄的丈夫能因此觉醒的一方清凉剂。“君才定何如,白日下争晖。”才如韩、项,尚且落至如此悲惨下场,那么无韩、项之才而有韩、项之欲的人,结句会当如何,不是不言而喻?一个有力的反诘,促使丈夫不能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抉择。萤光与白日争辉是徒劳的,这就是根本上否定了其丈夫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亦是促使其丈夫回心转意最有效的手段。
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在诗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丰富诗的内涵,使读者深入领会诗人的意图,而且使诗人的表达方式也显得更委婉、更符合诗歌的艺术要求。这首诗的用典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不雷同于一般的用典方式,将几个互不关合的历史典故并列起来,加以简单的对比,而是将三个互相关入诗中,这样使诗人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更深刻、更完整,因此也更具有说服力,是这首诗在用典方面的独到之处。

诗人吴迈远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吴迈远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 查看详情>>

诗人吴迈远作品: 《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 《华山畿》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阳春歌·百里望咸阳》 《楚朝曲·白云萦蔼荆山阿》 《石城乐·闻欢远行去》 《襄阳乐·女箩自微薄》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长别离·生离不可闻》 《长相思·晨有行路客

《长别离·生离不可闻》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