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怀古》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阿鲁威古诗:蟾宫曲·怀古更新时间:2021-02-15
《蟾宫曲·怀古》是元明时期蒙古族散曲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纵观全篇,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幕古贤、大展经纶的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有苏轼“大江东去”的遗风,而无“人生如梦”的感叹。
写这首曲子时,作者或许是在灯下展读史卷,或许是面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回顾历史,联想现实,心潮澎湃。突然,一个问题涌上他的心头:“问人间谁是英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小令,以回答这个问题。
注释
[一]鸱(chi)夷:指范蠡。蠡辅佐越勾践,雪了会稽之耻,知道勾践可以共患 难而不可以共安乐,乃携西施,泛舟游于五湖之上,变名易姓。到了齐,叫做“鸱夷子皮”,到了陶,又叫做“陶朱公”。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二]七里严湍(tuan):指东汉严子陵隐居不仕,在七里滩钓鱼过活的事。
[三]巢由:巢,巢父。尧时隐士,不营世利,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由,许由。尧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玷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水之滨去洗耳。并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不出。并见皇甫谧《高士传》上。
[四]“落 日”句:此用苏轼《卜算子》“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句意。孤鸿,这里喻隐居的高士。
[五]桃源洞口: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一个打鱼的人从桃花源到一山洞,看到秦时避乱者的后裔聚居那里,过着无奈迫无剥削的自由生活,出来以后,便再也找不到了。后因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六]刘郎:指刘晨。相传东汉永平年间,他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载,还乡时,子孙已历七世。见《幽明录》及《太平广记》。
[七]“酾酒临江”二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当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挥师顺流东下之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失英雄本色。
[八]紫盖黄旗:古人认为天空出现黄旗紫盖的云气,是出帝王的兆头。这里指吴大帝孙权。
[九]赤壁东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用部将黄盖计,以轻便战船数十艘,载着满灌油脂的干紫,外盖帷幕,诈称投降。等到接近敌船时,放起火来,恰巧这时东南风大起,向西北延烧,曹兵大败。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南阳卧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对先主说:“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又诸葛亮《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十一]成名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演兵法,作八阵图。”据说诸葛亮曾于永安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永安宫前的平沙上,聚石垒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吴蜀在江陵(今湘北宜昌东)会战,蜀兵败退,吴军统帅陆逊追逐至此,看到了八阵图,惊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退了兵。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
[十二]鼎足三分:言魏、蜀、吴三方对峙,鼎如之三足。
白话译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的曹操。在紫盖黄旗状的云气笼罩下的孙权,借得东风用火攻,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更有那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他们功勋卓著,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一分在西蜀,一分在东吴 。

诗人阿鲁威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延间官南剑太守,即延平江路总管。至治间(1321~1323) 官泉州路总管。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 查看详情>>

诗人阿鲁威作品: 《落梅风·千年调》 《双调·湘妃怨》 《蟾宫曲·烂羊头谁羡封侯》 《蟾宫曲·怀古》 《双调·大司命》 《双调·湘夫人》 《蟾宫曲·怀友》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蟾宫曲·理征衣鞍马匆匆》 《双调·东君

《蟾宫曲·怀古》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