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春草绵绵不可名》注释翻译

朝代:宋代诗人:刘敞古诗:春草·春草绵绵不可名更新时间:2017-12-25
注释
①刘敞(约1008—1069)字原父,新喻人。北宋学者。世称公是先生。曾任三司使、知制浩等官。拜翰林侍读学士。在朝敢于言事,为官所至多有治绩。并以学问渊博称名当时。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公是集》等。与弟刘攽合称“二刘”,又合儿子刘奉世并称“三刘”
②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不可名;叫不出名字。
③原上,原野上;荣,花。
④地,一作“处”。
⑤便不,一作“不见”,这两句是说,春工草似乎厌倦城市的繁华喧嚣,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长。
翻译
春天的野草长得茂密,连绵成片,无法分辨它的名字,在水边、在土丘上随意发芽蓬勃生长。好象是不喜欢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方,一到城门旁边就再也看不到它。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一作抽茎;“荣”,本指草本植物的花,这里指抽芽。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平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因何缘哪?“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绝诀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蔡正孙曾在《诗林广记》中说“原父此诗,是将罗邺《赏春》诗意翻一转,真有唐人意度”。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他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取意,暗合了罗邺《赏春》诗的“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地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之旨,又与唐末于武陵的《东门路》“东门车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相协。
刘克庄说,“刘原父《咏春草》云……有元和意度,不似本朝人语”(《后村诗话》前集卷二)。此评价不仅指诗作表达的情感,更指它带给我们的自然之理:要想使客观事物健康成长,必须给予它们宽松的生长环境,这是使其赖以生长壮大的客观条件。

诗人刘敞资料

注释翻译作者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 查看详情>>

诗人刘敞作品: 《重阳日得景烈送酒》 《雷琴·三百年中天下工》 《深甫过留宿并示近诗》 《潞河·饮马长城行且谣》 《寄贺隐直捷开封府解》 《楚风·三楚多秀士》 《和永叔夜坐鼓琴》 《晒书·藏书不满万》 《洗竹·舍侧万竿绿》 《读杂说小书·长日无与语

《春草·春草绵绵不可名》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