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北狄寇边郡》赏析

朝代:现代诗人:马君武古诗:从军行·北狄寇边郡更新时间:2019-01-16
此诗虽用乐府古题,但一反其内容惯写军旅之苦,而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教子奔赴战场英勇杀敌的伟大母亲形象。
开篇六句,既初步展现出母亲的形象,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其中,开篇的“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二句概述军情紧急,揭示国家已面临战争险境,笼罩全篇,又与“军人别慈母,整装赴前敌”二句构成因果,接着二句述说诗人母亲此刻的感受:“无所恋”,“无所愁”。表明强敌当前,报国大义重于母子之情。
之后直至结尾,皆是母亲“教儿”的话。首先是“生儿奉祖国,岂为室家谋”,再是“不辞教养儿,望儿成立贤”,二者都充分显示出母亲的广阔胸怀,完全捐弃了“养儿防老”的封建传统意识。加之“儿父战死日,儿生未十年”——孤儿寡母,含辛茹苦,但如今母亲仍以国事为重。这些话浅中有深,平中见奇,字字含蕴着爱国情愫。接着再具体地条分缕述母亲如何不辞辛劳“教养儿”:一是“教儿读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创造,曾为世界第一,以及鸦片战争后数十年来,列强欺凌的凄凉景况;二是“教儿练身体”,体强力壮,不作“东亚病夫”,并举周处杀蛟、项籍扛鼎的故事来作说明;三是“教儿习射击”,锻炼军事才能,方可上阵杀敌,并以岳母刺字事勉之、期之、警之。“典钗买剑”,犹见母亲“毁家纡难”的爱国之情。再接着的“儿今年二十,投身事戎行”二句应前“军人别慈母,整装赴前敌”。“继父志”,“偿母愿”,这在母亲都是感到欣慰的。接着再晓之以大义:“北狄吾世仇,膺征今所急”。这里,母亲直称为“世仇”,并认为讨伐抗击乃当务之急。又于“北狄吾世仇,膺惩今所急”二句后紧接以“祖国寸尺地,不许今人失”。在当时列强进逼日亟的情况下,这二句堪称时代的最强音,是对清王朝的猛烈抨击,对某些尚在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最后以“不望儿生还,恐儿不力战”作结,声援云霄,气冲斗牛,大义凛然,热情洋溢地表达出为祖国赴死犯难的决心,从而更使全篇龙腾虎跃,气势轩昂,豪情满怀。
全诗充满强烈爱国思想,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具有古乐府娓娓描述的特点,而无《从军行》旧题的凄凉哀思,“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文心雕龙·熔裁》),格局整齐而有变化。首叙北狄寇边,羽书飞驰,此正男儿报国之时,无国便无家,“小我”大我”,泾渭分明。此一中心题旨,贯穿全篇。而于整齐中亦有所变化,中间细述“教儿”之道,并引周处、项籍、岳飞等故事,不仅达到“以不露痕迹为高”,而且完全“使事如不使”(《寒厅诗话》),妥贴自然,如水之流,浑然一体。诗两用“母亦无所恋,母亦无所愁”(后用“恋”、“愁”颠倒),一片真情,神行纸上,可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假锤炼”(《蕙风词话·卷一》)。
《三台即景》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所赋诗句,194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九周年纪念日)诗人登临三台胜景有感而发。诗人看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城日趋繁盛,惊喜与赞美之情流露在平实的诗句中。

诗人马君武资料

赏析作者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出..... 查看详情>>

诗人马君武作品: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 《译嚣俄重展旧时恋书之作》 《悼亡妻·四面枪声蓦地来》 《游雁荡·夜入灵岩寺》 《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 《挽母·守寡逾卅年》 《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 《译嚣俄重展旧时恋书之作》 《游雁荡·久发南游兴》 《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

古诗《从军行·北狄寇边郡》的名句翻译赏析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