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更新时间:2020-10-20
①调寄望江南:望江南为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即词调的名称。也称“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调寄是指用望江南的词调谱词。词调一般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式等内容。词还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片。双调可分两片,前片叫前阕或上阕,后片叫后阕或下阕。谢觉哉这首词就有上下两阕。应蕙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洪湖苏区农村的一位妇女,后光荣牺牲。谢觉哉特写该词对她表示怀念。
②萋萋: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诗经·周南·葛覃》:“施于中谷,维叶萋萋。”唐崔颢《黄鹤楼》诗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湖水逝:湖指洪湖;逝:消失。
④岭梅:江西大庚岭上的梅花。杜甫《秋日荆南述怀》:“秋水浸湘竹,阴风过岭梅。”谢觉哉写该词时正在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
⑤犹疑:还不相信。
⑥鼓枻:摇动船的短浆。菱湖:这里指洪湖。洪湖盛产菱与荷。荡漾:风吹过水面激起的波纹。
⑦露营:军队野外宿营称露营。禾垅:耕地上用人工做成的土埂。泛指种庄稼的田地。
⑧依稀:似有若有,模模糊糊,不太清楚。鲁迅《无题》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清凄:清冷寒凉。
这首词的上阕意在深切悼念应蕙兰的光荣牺牲。“人去也,几度草萋萋”八个字悲凉寂寥、哀沉凄惋,字中含情,句间有泪,表达了作者对应蕙兰被俘后几年来的思念,是生是死,经常萦绕在他的心间。又是一年春草绿,年年未有人消息,是多么让人牵肠挂肚啊。“形影已随湖水逝,梦魂不共岭梅归,生死别犹疑。”三句,进一层描写对应蕙兰的别绪离愁,她的身影像洪湖水一样流去了,相信她已光荣牺牲,但为什么她英雄的魂魄不一起像大庾岭上的红梅一同来到诗人的梦乡呢,因此这样的生离死别不能不让人引起很大的怀疑。“生死别犹疑”是上阕词的中心思想,准确地再现了作者思念革命战友生死未明的复杂微妙的心理情绪,知道她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于是才把她比作傲霜斗雪的红梅,崇敬和赞誉之情蕴含其中,溢于言外。
“愁无奈,旧事怕重提。”既是上阕深切悼念的继续,又是进入深情回忆的过渡。人们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越是怕想到的事,这件事越是不由自主的袭上头心,难以排解。“鼓栏菱湖晴荡漾,露营禾垅月清凄,情景尚依稀。”三句概括描写他们在洪湖上日日夜夜的战斗和生活,其中有风和日丽、微风抚面,划船采菱劳动的幸福,也有寒夜在田野宿营战斗的艰苦。这种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又令人难忘啊!以“情景尚依稀”作结,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像的空间,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作者选取了大量洪湖苏区的典型事物入词,如鼓槌、菱湖、湖水、荡漾、萋萋青草、禾垅等,给人带来因物恩人的艺术效果,再加上富于感情色彩(如荡漾、清凄、逝、归)的字词的强化,更使作者的感情得以活化。“梦魂不共岭梅归”虽不是洪湖景物,但却巧妙地点出了作者写作该词时所在的地方,十分恰切地借得岭梅赞颂了女杰,使作者对应蕙兰内心敬重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外部表现。
古代诗词评论常用“情景相生”一词,讲的是情与景的关系,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珀指琥珀,芥为芥子,琥珀磨擦后可以吸引芥子,二者紧密关联)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角,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该词的上片首句“人去也,几度草萋萋”,话虽不多,但借助于萋萋芳草却传达了作者对女英雄的深切悼念之情。下片中“晴荡漾”、“月清凄”,再现了白天的幸福欢乐、夜晚的冷寂寒凉,浸透着作者一种反差对比的感情色彩。“梦魂不共岭梅归”则是将梦将真、将景将情高度融和在一起,创造了这首词中最美的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规以象外,得之圜中”。

诗人谢觉哉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