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朱淑真古诗: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更新时间:2018-05-20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②少住:小住。
③杜宇:杜鹃。
④便做:便使,就使。
白话译文
我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一意探问春将归何处。
我极目四望,无论是高山野岭,还是大河小溪,到处都披上了浓绿的彩装,却也时时传来子规鸟的凄切叫声。面对此情此景,即使是无情之辈,岂不也愁肠百折?我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干脆爽朗地端持酒杯为春送行。黄昏时候,天又要下起潇潇细雨来。
这是一首惜春词。宋代有不少“惜春”词,大多抒发作者的惋惜之情,而在这首词里,女词人朱淑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上片抒发对春的眷恋之情。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似乎可以系住事物的联想。 “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大多同残春联系在一起,作者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这种“随春”的写法,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下片描绘暮春景致,抒发伤春感怀。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幕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向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 (《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全词意境清幽,抒情委婉,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词人的身世有关。

诗人朱淑真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朱淑真

朱淑真(1135-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人,祖籍歙州。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 查看详情>>

诗人朱淑真作品: 《五绝·柳腰不被春拘管》 《和前韵见寄·忽得南来信》 《春日感怀·寂寂多愁客》 《春日行·春云漠漠连春空》 《早秋偶笔·肃肃凉风至》 《芙蓉·满池红影蘸秋光》 《秋日得书·秋风本无意》 《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 《卧龙·角莹纤琼鳞粲金》 《中夜·冯夷捧出一轮月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