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王安石文言文:读孟尝君传更新时间:2017-06-19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此文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
全文转折有力,严劲紧束,体现了笔力之绝。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却有四五处转折,而且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读《史记·孟尝君传》之后发出的感想,旨在破“孟尝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见。一说此文作于淮南节度判官任上(1042-1045),一说作于王安石在京直集贤院、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期间(1059-1063)。此文名为读后感,实则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看法。
注释
《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创作的作品《史记·孟尝君列传》。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zú),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残暴的秦国。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shàn):拥有。
宜:应该。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发语词。
白话译文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善于得到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善于得到人才呢?不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可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诗人王安石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查看详情>>

诗人王安石作品: 《悼慧休·休公遂不起》 《赴任楚州·昆仑一支流向东》 《和王微之登高斋》 《寄纯甫·塞上无花草》 《金山·数重楼枕层层石》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道人北山来》 《示宝觉·火暖窗明粥一盂》 《县舍西亭·主人将去菊初栽》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

《读孟尝君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