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官后报京师友人》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唐顺之古诗:复官后报京师友人更新时间:2020-11-22
注释
①朝参(zhāocān):上朝参见皇帝。
②鱼鸟:指自由的平民生活。
③符经:古代兵书。
④三宜黜:用柳下惠事。据《论语·彻子》篇记载,柳下惠任法官时,三次被罢官。有人劝他离开,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意思是,只要耿直对待人事,到哪里都会被罢官。
⑤七不堪:用嵇康事。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对山涛推荐他做官深为不满,以“七不堪”、“二不可”九条理由拒绝。
⑥推毂(gǔ):以推动车轮比况推荐人才。
⑦阳羡:旧县名,有荆南山。终南:秦岭山峰之一。后指隐居之处。
白话译文
朝廷里早已没有了我的姓名,喜爱鱼鸟却是我生来的本性。
匣子里的阴符经早成了废纸,山野中的草药也逐渐能辨认。
疏狂不羁自认为早应罢黜,庸懒任职就有七条不称。
深深地感谢老朋友帮助的心意,可别把我的家居当作“终南捷径刀”。
诗首联总述十余年隐居读书的体会。“姓名不复挂朝参”,在平静中带着不平。表面上说久不在朝任职,隐居山林,以鱼鸟为友,以鱼鸟为乐,习以成性。对于诗人而言,从悉心仕进到性耽鱼鸟,是一个变化;就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而言,性耽鱼鸟的人,大概也极少极少。因此,这“鱼鸟由来性所耽”的原因是“姓名不复挂朝参”。名不挂朝参的原因,诗人留在第三联中申述。
颔联承“鱼鸟由来性所耽”申述。因为“由来”性耽鱼鸟,故而“箧里符经都已废”。诗人嘉靖八年会试(1529年)第一,堪称精于文策;史称他通晓兵法,兼长刺枪拳棍,堪称精于武略。既然如此,声称“都已废”,废其所长,必有原因。这个原因,作者依然引而不发,确乎善于蓄势。“山中药草渐能谙”,是对上句的补充。既然符经已废,人脑总要活动,思维不能真空。不经心国事,不攻研文策武略,则可多识草木之名,草木之形,草木之性。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渐”字,这个“渐”宇既反映诗人熟悉药草名、形、性的渐进过程,又反映了诗人弃符经谙药草的艰难过程。
颈联以自责的口气诉说“姓名不复挂朝复”的真谛,委婉多讽,十分得体。诗中借柳下惠事,说明自己正直。正直而被罢官,却自责“疏狂”,妙处是意在言外。借嵇康事与借柳下惠事并不相等,借柳是直接的,故加“自分”以肯定;借嵇是类比性的,则加“其如”以调节。这种分寸感,带着文章家的气质。至此,诗人已经从自身的、社会的两个方面回答前文提出的悬念,完成了诗思的主旨。
尾联,据记载,诗人期复用,先后受到赵文化和胡宗宪的推荐。尽管前文申说废符经耽鱼鸟,且疏狂懒病,但是,诗人还是毅然接受了朝廷的复用,在复用后“受知分宜,戮力行间,身当倭寇,转战淮海”,终到“受事未几,遂以身殉”。这后来的事实说明诗人非一般沽名钓誉、醉心官爵者可比。这个事实却先预示在“莫将阳羡比终南”诗句中。诗人表示心迹,他以直道事人、忧民爱国为念,不以官爵势利为意。
诗首联描写自己性耽鱼鸟,不乐仕进;颔联描写自己原来熟习的军事、政治已经荒废,而不熟悉的药草却逐渐熟悉了,不言罢黜之久;颈联继续深入阐明其不乐为官,不宜为官的“疏狂”的性格;尾联扣紧诗的题旨,说明自己羡慕阳羡山中的隐居之所;诗中有自白,有自解,也有不平之鸣。全诗宛曲、爽朗、斐然可观。

诗人唐顺之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唐顺之

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 查看详情>>

诗人唐顺之作品: 《蔡南村寿诗·我识南村叟》 《自乍浦下海至舟山入舟风恶四鼓发舟风恬日霁波面如镜舟人以为海上罕遇是日行六百五十余里》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 《送莫子良擢举东归》 《筠径·面面隔深竹》 《赠宜兴闵翁八十寿诗》 《贺金翁夫妇双寿诗翁举人子韶庠生子声之父也》 《南征歌·草木千山鼓角风》 《息中山亭子·日日尘沙里

《复官后报京师友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