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俞济源草堂》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傅尧俞济源草堂更新时间:2020-05-21
注释
⑴傅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济源:县名,属河南省。
⑵老罢:年老罢职。庐:屋。
⑶求买:指求买房屋、树木。一作“欲买”。百金:原本作“万金”,据别本改。
⑷卜筑:择地建屋。清济:指济水,源出河南济源王屋山。
⑸乔木:古老高大的树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因傅氏早已徙居济源,因以乔木代表其故乡并言其居住久长。
⑹龙雏:指竹笋。
白话译文
做小官的都有回归田园的逸兴,老迈罢职才真地找寻隐居的屋庐。幼树栽种十年方能够绿叶成荫,仓促间百两黄金难以买到树木。傅先生造屋面临着清清济水,乔木如今已美如画图。邻里也懂得最爱竹子,春天共同保护那细小的嫩竹。
首联写做官的人在任职时都有田宅园圃供居住,所以直到年老致仕时才着手寻找退休的住处。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为下文写傅尧俞的远见——早早就建造了济源草堂作铺垫。颔联写理想的住处不容易得到。出句谓就自然环境来说,要想居屋绿树环绕起码要十年。《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对句则是从人文环境方面来说的,意谓仓促之间一般很难买到与高尚之人毗邻的房子。这里的“仓黄”同“仓皇”。“万金无”不是指没有钱,而是指没有高邻。《南史·吕僧珍传》记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接下来的颈联是点题之句,写傅氏济源草堂及其环境。诗人说,您很早就选择在流水澄澈的济渎建草堂了;如今草堂周围林木成荫,环境清幽,宛如一幅图画。这是称赞傅氏具有远见卓识。
尾联由景及人,写草堂主人的爱好心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龙雏”是竹笋的雅称:苏轼有时候又称其为“竹萌”、“箨龙”。张耒《食笋》诗云:“荒林春足雨,新笋迸龙雏。”傅尧俞偏爱竹子,这是四邻皆知的事情,所以他们在春天到来时,都会一起保护竹笋。这里一方面暗示傅氏有一群好邻居,呼应前文,另一方面则是赞扬性情高洁,潇洒俊雅。竹子自先秦以来就被赋予人格特征和伦理意义,成为清雅脱俗,气格坚贞的象征。历来的风流高士无不爱竹,如“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等等。苏轼自己也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傅尧俞幼负才名,更自言“性不喜嚣杂”。邵雍曾赞其人“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可见,傅氏隐居于修竹幽篁之间是其天性使然,诗人以竹誉之也确乎名副其实。
诗篇意在颂扬,却一路以隐笔写出:或铺垫,从对比中自见其意;或从外围着墨,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尾尤其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诗人苏轼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傅尧俞济源草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