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日暖自萧条》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贺古诗:感春·日暖自萧条更新时间:2017-04-25
《感春》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首联写的是初春时节,大地还是一派萧条景象;颔联写的是春天家中院内的景象;颈联诗人渴盼祥瑞、攘避凶灾的美好祝福;尾联写诗人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全诗情调极其幽冷,意象极为凄怨。
李贺是唐宗室后裔,不过到了父亲李晋肃一代,家族早已败落,家境颇为贫寒。诗人幻想通过科举之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彻底摆脱现实的贫穷落魄,却因种种原因,应举受阻,仕途受挫。诗人对于自我才能的过分自负和对于前途的过高期望,最终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作为一名穷愁潦倒的才子,再加上自身的体弱多病,他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尽地哀叹,跌进悲剧人生的深渊。《感春》是诗人在春日感于自己的贫困落魄、不为世用,抒发愁闷之作。
注释
⑴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⑵北郭骚:春秋齐国的一个读书人,关心国事,讲义气,乐于助人,以贤良忠孝闻名乡里。但家贫如洗,每天结罘网捉鸟兽,割蒲苇织草鞋,换些柴米来奉养母亲。还曾向晏子借过粮食。(《吕氏春秋·季冬纪·士节》)
⑶莱子眼:古钱币名,即耒子。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所铸二铢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莱子眼)”。
⑷柳断舞儿腰:源自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舞儿腰,形容柳枝柔软。
⑸上幕:即“张幕”。迎神燕:古人每于春时张幕于郊外,祈燕求子,故云“迎神燕”。
⑹飞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百劳:鸟名,即伯劳,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朱熹《孟子》注曰:“伯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传说所鸣之家必有凶,故言“送百劳”。
⑺胡琴:古乐器名。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有时指琵琶,有时指忽雷等。约宋元开始,亦为拉弦乐器之称。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
⑻檀(tán)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王琦汇解:“唐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2] 
白话译文
天气变暖,但家境仍冷落萧条,白花齐开,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
一文不名,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不见舞妓,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
张开帘幕,迎接神燕,弋射飞丝,送走伯劳。
弹起胡琴,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

诗人李贺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贺作品: 《申胡子觱篥歌》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感讽·奇俊无少年》 《追赋画江潭苑》 《赠陈商·长安有男儿》 《新夏歌·晓木千笼真蜡彩》 《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 《春坊正字剑子歌》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 《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

《感春·日暖自萧条》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