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往·同伴都分手》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方以智古诗:独往·同伴都分手更新时间:2019-01-25
首联。写诗时,作者的同伴有的殉国,有的隐居,有的降清,作者则先被清将马蛟麟所逮,劝其投降,“‘易僧服则生,否则死。袍服在左,白刃在右。’乃辞左而受右,清帅起谢之,为之解缚,听其以僧终”(孙静庵《明遗民录》)。“分手”、“独”乃血泪语。此联二句对比,“独”与“都”反差,表示跟坚守复社社规的战友千里同心,不怕过孤独淡泊的生活。
颔联。回忆入清后的艰苦历程,一年中多次改换姓名,到处逃难。写诗排遣内心苦闷,赋五言一联,要“九椎心”,用手捶胸,伤心至极。可想见诗人写作时子规啼血、泪珠滚滚的情状,亦可窥测他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苦。
颈联。生于忧患,听惯了战争的消息,但是郑成功、张煌言溯江而上失利,吴三桂率清兵取云贵纹死永历帝,荆襄十家军崩溃,厦门失守……频频传来,心如刀剜,风雨声更增添了无比忧伤。可见他的隐遁只是一种手段,实则密切注视着复明运动的走向。
尾联。诗人拟以身殉国,效君辱臣死之义,痛心与留恋的只是挚友罢了。
此诗悲抑,调子低沉,但诗人吐露心曲,坚决出家,矢志不渝的品格,对友人一往情深,皆令人难忘诗风凄凉苍郁,悲苦感人,含蓄深沉。前两联对仗工整。“愁因风雨深”亦极奇警有味。
《海上》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谓从秦始皇所作石桥向东遥望,海水连天,望不到边,徐福入海求仙,空无所获;后二句谓即使能令麻姑仙子为其搔背抓痒,也不能长生不老。诗人通过望海,联想到徐福求仙和麻姑搔背之事,讽喻了秦始皇迷信仙道的作法,充满古今兴亡之叹,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中晚唐时期的皇帝大都昏愦无能,妄想长生不老。唐宪宗和武宗因求仙服金丹中毒,“暴疾”而死。李商隐对于封建皇帝这种荒唐愚的行径极其反感。他写了几首专讽皇帝求仙的诗,《海上》便是其中一首。

诗人方以智资料

赏析作者方以智

方以智,字密之,汉人,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死于明永历二十五年(辛亥1671年),享年60岁。文人方学渐之曾孙,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 查看详情>>

诗人方以智作品: 《拟古·曲阁临广陌》 《西湖杂兴·欸乃渔歌杜若洲》 《赠闽中刘荐叔》 《听芦笙作·谁伴愁人坐月明》 《孟庙作·阳关愁北望》 《忆秦娥·花如雪》 《浮山在陆居此藏轩》 《采莲童曲·扣拽使两桨》 《酒楼赠燕人·燕客善弹筝》 《西湖杂兴·露冷芙蓉色不红

《独往·同伴都分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