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荆玉篇》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陈子昂古诗:观荆玉篇更新时间:2017-03-03

这是一首寓意古诗。由诗序可知此诗作于丙戌岁,即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诗因“仙人杖”的真伪之辨而发。陈子昂以为真,乔知之听信“行人”之言以为假并作《采玉篇》讥之,从而引起陈子昂的一番感慨,“嗟乎人之大甘苦,亦可断而不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增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于是,“感《采玉咏》而作《观玉篇》”。明了写作起因,其寓含的真义便昭示无遗,诗人着重的是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以寄托自己对遇合于“君臣之际”、取信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期望。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之诗作。此诗序文简炼概括地阐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弊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及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以拟人化方式,寓言式特点,充满浪漫情调,反映出诗人当时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乐观的心态。

诗人陈子昂资料

鉴赏作者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 查看详情>>

诗人陈子昂作品: 《观荆玉篇》 《感遇诗·玄蝉号白露》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群公集毕氏林亭》 《感遇诗·吾观昆仑化》 《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 《感遇诗·白日每不归》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宿襄河驿浦·沿流辞北渚》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观荆玉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