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朝望清波道》创作背景

朝代:南北朝诗人:萧绎古诗:关山月·朝望清波道更新时间:2018-11-08
《关山月》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渲染了月夜思人的孤寂冷清的气氛,抒写了久戍不归之怨情。
萧绎自幼聪明好学,擅长诗文,其诗风格靡丽,状物工巧,深受其父梁武帝萧衍、其兄梁简文帝萧纲的影响。梁元帝的乐府歌诗,见于《乐府诗集》者有二十来首,内容极少色情之作。其乐府多用古题,又多用北方传入的乐曲。而作为南方人的萧绎接受了北方民歌的影响,使其乐府有了新的起色。如《关山月》正式在学习了北歌、又受南歌影响之后所作,将离别之情写的委婉缠绵。
注释
①《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南北朝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当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
③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
⑤流影:移动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节的黄沙。
⑦犯雪:冒着大雪。
⑧晤(wù):会面。
⑨谁为:谁人替我缝制。
白话译文
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
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
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

诗人萧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萧绎

萧绎,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阮令嬴。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526年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九..... 查看详情>>

诗人萧绎作品: 《宜男草诗·可爱宜男草》 《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 《离合诗·泬寥云初净》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 《长安道·西接长楸道》 《登堤望水诗·驱马河堤上》 《姓名诗·征人习水战》 《燕歌行·燕赵佳人本自多》 《荆州诗·副君垂奖盻》 《遗武陵王诗·回首望荆门

《关山月·朝望清波道》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