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下梅》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过下梅更新时间:2017-10-13
注释
①下梅:地名,具体不详。
②不特:不仅,不只是。
③信:真实,确实。
④暇:这里是无暇的意思。
⑤徘徊:这里是流连、留恋的意思。
⑥趁:追赶。
注释译文
不仅是山道盘曲,小溪也萦回;青山绿水确实很美,我怎有时间欣赏徘徊?太阳已快下山,我急着抢在天黑前赶路;那归巢的乌鸦,关你什么事,你却叫个不停,拼命地把我逼催。
也许是此行的限期很紧,诗人已经倦于行路,所以诗中充满着焦急与不耐的心情。山路盘曲,溪水萦回,这本来是很美妙的景色,如果是闲暇之日,入山寻幽探胜,一定会使人留连忘返,而诗人用“不特”、“亦”数字,仿佛对本来就应该曲折的山路溪水意见很大。于是,他在第二句干脆说:“溪山美倒是美,可是我哪有空暇来游赏观玩?”这一切原因是什么呢?诗人为何无暇?原来是要赶路,心中唯恐天晚,走得很急。这第三句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又通过“斜阳”二字说明时间已晚,呼应前两句为什么对美景无暇徘徊,写得直截明快。由此,逼出了末句,听得乌鸦归巢,阵阵鸣叫,他不禁大怒:“我心里已经够急了,你这讨厌的乌鸦,我与你有什么相干,偏要聒噪催人,使我心中更加烦恼!”
诗的末句,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急,与乌鸦的叫声无关,偏要怪到乌鸦头上,不仅很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借物达志,陡起波澜,给诗增添了许多情趣。唐人金昌绪有一首《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说个闺中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他梦中无法与丈夫相会,醒后迁怒饶舌的鸟儿。明代周在有一首《闺怨》诗云:“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写少妇思念丈夫,可丈夫到春末还没回家,她满腹牢愁,却反说丈夫不知回来是因为那暮春啼叫着“不如归去”的杜鹃鸟,只知道在江南叫,却不飞到燕山去催自己的丈夫回家。杨万里、金昌绪、周在诗所寄托的感情不同,但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责备鸟儿来表现,合在一起读,很有趣味。

诗人杨万里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诗人杨万里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古诗《过下梅》的名句翻译赏析

《过下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