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儿童鞭笞学官府》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古意·儿童鞭笞学官府更新时间:2020-03-08
《有感》是宋代诗人张耒(一说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了儿童在模仿官府,进行手持鞭子抽打“罪犯”的游戏时受到了他父亲的嘲笑与辱骂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对诗中的父亲作了批评,对其儿子作了辩护。全诗熔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于一炉,既严肃尖锐,又幽默风趣,有力地讽刺了鞭笞、虐害百姓的酷吏之行为,显示出作者卓越的讽刺艺术才能。
注释
⑴儿童:一作“群儿”。鞭笞(chī):鞭打。
⑵翁:父亲。傍:即“旁”。鞭:用作动词,鞭打。下文两个“鞭”字意同。笑侮:嘲笑戏弄。《晋书·刘毅传》:“陈平、韩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
⑶坐曹: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汉书·薛宣传》:“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呵:呵斥。
⑷群儿:一群小儿。几何:多少。
⑸儿曹:犹儿辈。《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
⑹满:一作“流”。
⑺等:同样。戏剧:儿戏,游戏。
白话译文
儿童手拿鞭子,正在鞭打“犯人”,父亲怜爱不懂事的孩儿,在一旁用嘲笑侮辱的语言教育孩子。那父亲为官坐在衙门里边,对那些犯人们连鞭打带呵斥的,他的做法,比起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能好得了多少?儿童打“犯人”,儿戏而已,而他父亲鞭打真的犯人,把人打到皮开肉绽鲜血满地。同为鞭笞人的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您儿子比您更好!”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古意·儿童鞭笞学官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