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立春日》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辛弃疾古诗:汉宫春·立春日更新时间:2018-01-05
《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立春日习俗,表达自己对天时人事的感触,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以及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往复回旋,含蓄深沉。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时,当时作者刚刚成家。邓广铭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此词可能是作者从金人占领区南归的第一首作品。
注释
⑴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⑶“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恬胜,彩胜。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⑷“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
⑸“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西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⑹“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⑺“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更,何况。
⑻“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⑼“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白话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诗人辛弃疾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查看详情>>

诗人辛弃疾作品: 《感皇恩·春事到清明》 《满庭芳·柳外寻春》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鹤鸣亭绝句》 《信笔再和·春酒频开赤印灰》 《水调歌头·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汉宫春·立春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