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赵鼎古诗: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更新时间:2018-01-03
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其实,赵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阳军的谢表中曾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了,说:“此老倔强犹昔!”(《宋史》本传)
注释
1、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译文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诗人赵鼎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东北人。南宋初年政治家、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拜御史中丞。建..... 查看详情>>

诗人赵鼎作品: 《发杭州有讶太遽者》 《送张汝霖纠左冯翊六绝》 《行庆关·振跸鸣銮万马环》 《舟中酌酒·飞扬跋扈今安取》 《和元长暮春》 《自越趋明上虞道中和季申梅》 《役所书事·宦学平生着意深》 《还家·但切思家念》 《发四明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 《和郑有功游西湖

《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