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才叔岸旁古庙》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梅尧臣古诗:和才叔岸旁古庙更新时间:2017-11-06
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幅风俗画。梅尧臣曾提出:诗要“意新语工”,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怠,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像这样一所水旁古庙,原本没有什么可写的;要出新意,更不容易。
诗人先写庙旁老树,着眼于“垂缨乱”。枝叶下垂,杂乱不整,既见树老,亦见村荒。渲染荒寒,作为背景。接着用“荒”字点明庙之古,并以“向水开”表明其在“岸旁”,从而点明题目。三四句写庙中静态:泥塑的偶像已经因雨淋而踣地;屋字也被风摧而破残。五六句写庙中动态:野鸟栖息在积满尘土的神座上,借此刻画出游人稀少、香火冷落;但这毕竟还是一座水旁神庙,故偶尔还有渔人前来卜问吉凶。于动一静,纯用白描,把握了最有特征的形象。而且,不仅把破庙写得“如在目前”;还能使人想象到村落之荒凉。作者后来还写过“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疎败谩为门”(《小村》),都表现了北宋时淮上的社会贫困、民生凋敝的社会侧面。
诗的言外还有一层意思,神庙已“被风摧”,神像已“经雨踣”,所以神佛还不能自保,更不能保佑别人。然而却还有人来“奠竹杯”,这是很可笑的。韩愈在贬往潮州的南行途中,见到号为“木居士”的神庙,题诗说:“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揭露宗教迷信的虚妄,表现了不信神的思想。此诗用意正与韩愈相同。它既反映了当时一种社会风俗,又含有哲理,且富有谐趣,耐人深思。
结处说:“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是屈原从民间祭神的巫歌中整理出来的。梅尧臣行经东楚旧地,过古庙,因见到奠神而想到《山鬼》。这不是对《九歌》作评论,实际上是说“欲传古庙曲,无奈寸心哀”。如上所说的荒凉村落、迷信巫风,有足使人哀之处。梅尧臣在另一首诗中说:“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寓在草木中。”这里说“《楚辞》哀”,正是说他的“自哀”,也是说他的“哀”与屈原的“哀”相同。这样结尾,是“以情结景”(沈义父《乐府指迷》)的写法,其中“含不尽之意”。
写古庙,不写崇楼高塔,而写这一水旁破庙;不写山光水色,而写老树荒村;不是赞颂神佛的“法力无边”,而是写神佛的不能自保,这是他选材运思的独创之处。由于他着眼于现实社会,力求用平常的题材与平淡的语言,写出真实的生活图画,使诗歌“意新语工”。这样就使得诗歌不再是吟风弄月的浮辞滥调,而走上写实道路。刘克庄说:“宛陵(梅尧臣)出,而后桑濮之哇淫(色情的)稍息,风雅之气脉(比兴的)复振。”推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这主要表现在他的《田家语》、《汝坟贫女》、《书窜》、《东雪》、《陶者》等作品里;他的纪行写景之作,如此诗及《岸贫》、《村蒙》、《小村》,也能显示出这一倾向。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中作者赞美了徐都官新居以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得真山的气势神韵。而通往山顶的小径长满青苔与树梢齐平,显得十分苍古,山下且有河流自墙角引入,见出园林建构巧妙,尽得自然之趣,写来真有尺幅千里之象。诗中又借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的典故,赞美主人公的雅韵高德。第六句则作一转折,翻进一层表现诗人的审美趣味,说明人造之景巧夺天工,毕竟比不上万象皆备的大自然,点明所咏乃是假山。篇末写出希望主人公能与民同乐的心意,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作者任国子监直讲。

诗人梅尧臣资料

赏析作者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 查看详情>>

诗人梅尧臣作品: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咏怀·自余居田野》 《昆阳城·试看昆阳下》 《送邓生·哀哀彼邓子》 《答中道小疾见寄》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水荭·灼约有芳艳》 《自感·我不嫌髭白》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古诗《和才叔岸旁古庙》的名句翻译赏析

《和才叔岸旁古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