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琛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姚思廉文言文:贺琛传更新时间:2018-09-10
贺琛字国宝,是会稽山阴人。普通年间,刺史临川王征召他任祭酒从事史。贺琛开始在京城显露才华,高祖得知他有学识,就在文德殿召见他,与他谈论得很高兴,对仆射徐勉说:“贺琛的确有传世的学业。”于是补任王国侍郎,不久兼任太学博士,随即迁任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经升迁任通直正员郎,舍人照旧。又任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期满实授。诏令贺琛编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次见高祖,与他谈论常常时间很长,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贺琛的容止都很文雅,所以时人这样称呼他。迁任散骑常侍,参礼仪照旧。
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都缘饰奸谄,深害时政,贺琛于是启陈条例密封上奏说:
“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然不能效力于一职;高祖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听说“慈父不喜爱无作为的儿子,明君不容留无才能的大臣”,臣所以承受俸禄废寝忘食,夜半而叹息。便进言时事,列之于后。不能称作是谋略,宁可说是竭尽忠诚。独自藏在胸中,不告诉妻子儿女。言辞无粉饰,写成后将草稿烧焚。或许得以听览,请试加审察。如果不允合,原谅我的戆愚。
其事是:陛下以担负百姓为己任,广济四海为心愿,不畏惧手足磨出茧子的劳苦,不推辞使身体瘦弱的辛苦,何止是日斜忘饥,夜深废寝。至于百司,没有不向上奏事的,上面息止了责备下面的嫌疑,下面没有了逼迫上面的罪过,治国之道超过百王,事情超过千年的记载。但才短量小的人,富贵人家子弟,既得以在陛下面前奏事,便想以不正当的手段谋求进升,不管国家的大体。不知当一官,任一职,最重要的是治理紊乱,匡正不合时宜的事情,心地明恕,事情就能办得公平。只去吹毛求疵,分析精密,运用浅薄的才智,提出分外的要求,以严峻刻薄为能事,致力于纠举他人过失而将他斥逐,这做法虽貌似奉公,事实是更成就了他们的威福。犯罪的人更多,巧妙躲避更为严重。旷废官职,滋增弊奸,确实是由于此。今我诚愿实现要求他们公平处事的效益,革除他们谗愚的心愿,则下面安定上面平静,无侥幸的祸患了。”
书上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上前,口授敕责问贺琛说:
“卿说‘百司没有不向上奏事的,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求取进升’。此人又是谁?什么又是欺诈之事?今不使外人向上呈事,从道理上讲可以这样吗?没有人旷废职务,那官职可废除吗?官职废除人就要作乱,人作乱则国家能安宁吗?因噎废食,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如果断绝呈事,谁担负这个责任?能专门任用的人,如何可得到?所以古人说:‘独听一个人的意见,就会发生奸邪的事情,仅仅信用一个人,就会造成祸乱。’这如同秦二世委用赵高,元后付权给王莽。呼鹿为马,终于发生了阎乐在望夷宫杀二世的祸害,王莽也终于夺取了西汉的政权。(你)每件事情应举出实例,备文奏报上来。”
贺琛接到敕旨,只能认错罢了,不敢再有指斥。
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
明山宾字孝若,是平原鬲人。父亲僧韶,隐居不出仕,宋末被征为国子博士,不就任。
山宾七岁时能谈事物的是非道理,十三岁时博通经书传注,服丧恪尽礼节。服丧期满,州中征用为从事史。哥哥仲璋患难治的病,家中空虚,山宾于是求取官职。齐朝始室王萧遥光召为抚军行参军,后来担任广阳令,不久离职。起义军队到来,高祖延聘为相府田曹参军。梁朝台阁建立,山宾调任治书侍御史,掌管修订吉礼。当时开始设置《五经》博士,山宾最先接受这一职位。调任北中郎谘议参军,侍奉皇太子读书。天监十五年,外出任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入任太子右卫率,加授给事中,调任御史中丞。四年,调任散骑常侍,兼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设学士,又委任山宾担当,不久以本身职位兼任国子祭酒。
当初,山宾在州中,所管辖的平陆县歉收,业宾启奏放出仓中粮食来赈济民众,后任刺史检查州中官署,丢失了账簿,以为是山宾损耗缺略,有关部门追究责任,没收山宾的住宅入官府,山宾沉默不为自己申诉,另外买地建住宅。昭明太子听说山宾建房不能完工,下令说:“明祭酒虽然外出镇抚大州,手握大权助人成事,插金质饰品拖紫色丝带,而总是手中空空。听说建房没完工,现送上微薄的资助。”
山宾性情忠厚老实,家中曾经缺乏资金,卖出所骑的牛。售后取钱,就对买主说:“这头牛曾经患过漏蹄,治疗后已痊愈很久,恐怕今后万一复发,不得不相告。”买主马上追回山宾取走的钱。隐士阮孝绪听说后,感叹说:“这段话足以使人回归淳朴,遏制浮薄的风气。”
五年,又担任国子博士,常侍、中正照旧。逭年以本身职任被授任假节,暂且代理北兖州事务。大通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昭明太子为他举办丧事,赠钱十万,布一百匹,并派舍人王颐督促料理丧事。又给前司徒左长史殷芸下令说:“北兖州使者到来,明常侍突然逝世,听说后心中悲伤。这位贤人贯通儒学,立志考察古事,温顺忠厚淳朴平和,高雅博大。自他传授经书以来,到现在已二十多年……追忆他的谈吐,都成为悲伤的端绪,如何能够平息!”
山宾长久处于学官,很有教导的补益,然而性格通达,接待学生,多加以亲近,人人都喜爱他。

诗人姚思廉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查看详情>>

诗人姚思廉作品: 《刘勰传》 《张种传》 《谢贞传》 《徐摛传》 《李珽传》 《谢胐传》 《王瞻传》 《周弘正传》 《何之元传》 《吕僧珍无私

《贺琛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