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司勋过连昌宫》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古诗:和李司勋过连昌宫更新时间:2020-03-31
“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山原。”这两句咏前朝遗宫连昌宫。诗人一行带着胜利的喜悦路过这里,离宫便榜然目前。低处所见,夹道古槐,如同长安城中古槐一样象征着皇家气度的树木,此刻已稀稀疏疏,便知即有残缺失落也无人补植了;且地面时时露出老恨,可见其盘突纠缠,则路面为风雨侵蚀冲刷的残损之状不难慨见;高处所见,分岩绝壑,宫殿屋脊高张,挑檐方椽井然,仍有着威镇山原的气势。诗句没有过多的修饰,便活现出当年离宫的残状。离宫前的古槐日渐稀疏,道路失修,正是多少年国势衰微的一个象征。诗人仔细观察与描写,既紧扣诗题,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而这背景,作为盛寓时代唐玄宗的离宫,在诗里无疑是带有象征色彩的。
“宫前遗老来桕问,今是开元几叶孙?”当诗人一行在宫前低徊之际,一位白头野老问及时事,见长安棋局更新,朝廷有振作气象,便急急问道:当今的皇上是开元玄宗皇帝的第几代孙子。诗歌就此戛然而止。这里的问而不答,重要的倒不是略去答案以微见含蓄,而是有意突出强调询问时的热烈情感和潜在的期望。野老身经理乱,追念故君,兼怀盛世。
诗人途经离宫,所见所闻所感自难三言两语了结,而独选宫前相问这一情景,大有深意在。中唐以后,唯唐宪宗锐意图强,先后评定刘辟、李绮,讨平淮蔡之役,更是削除国家十年心腹大患,一时声威大振,史称中兴。从某种角度看,诗人正是在此以连昌宫为背景,借野老口吻,以媲美开元盛世的厚望寄于宪宗。如此写来,既使诗歌免入俗媚歌功颂德的泥淖,又能含蕴丰厚的时代内容和复杂多样却积极向上的情思。
《李花赠张十一署》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为前段,先作巧构形似之言,摹写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状,再用夸饰手法写夜中的李花,而后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景致,其体物入微,发前人所未发,是描写客观景物的笔力展现;后八句为后段,写自己感到赏花心情已远不如少年时代,李花盛开,自己却与张署同谪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贬阳山以来,政治上的失意始终笼罩在韩愈心头。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
这首诗于元和元年(806年)二月作于江陵。一个夜晚,韩愈约同是在南方量移的贬官张署去江陵城西赏李,张署因病未去,韩愈独往。游概及兴怀寄张署,故有这一诗题。张署为韩愈在京言官同僚,同贬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为参军闲职,思想感情一致,故有此诗。

诗人韩愈资料

鉴赏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和李司勋过连昌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