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天麟·学诗须透脱》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和李天麟·学诗须透脱更新时间:2017-10-13
宋代的江西诗人从佛教尤其是禅宗里面接受了丰富的思想,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探索。杨万里虽然自称跳出了江西阵营,但他实际上是超越和扬弃,而不是完全的脱胎换骨,所以,在他的创作活动中,还能不时看到江西理论的影响。这首诗继承吕本中、曾几等人以禅寓诗、以禅论诗的传统,以“透脱”和“信手”为出发点,阐述了自己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同他的许多前辈偏重于诗歌技巧不同,杨万里所强调的是创作精神,这就是打破权威、独任性灵,根据自己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创作出新的篇章。否则,就会像死参话头而不能证道成佛的僧人一样,永远也不会领悟诗歌王国的奥秘。
从这些方面,看得出杨万里对南宋江西末流“虽左规右矩,不遗余力,而往往不知出此(按指“须于规模令大,涵养吾气”),故百尺竿头,不能更进一步”(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的现象是极为不满的。他本人就在诗歌史上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诚斋体”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例如,他很善于用小诗来描写瞬间感受,“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钱钟书《谈艺录》第118页)这种瞬间感受的飘忽性,有时也和禅思之来去一样无从捉摸,杨万里的特长之一就是能够及时把它抓住。
《过扬子江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从江上景色写起,由景入情,表现了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徒劳的思想,隐含着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担忧。第二首诗称赞扬子江形势险要,景观雄丽,交通便利,含蓄地表达了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天意不能代替人为的观点。组诗写景结合形势,意境开阔,感慨深远。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宋光宗即位。当年九月,杨万里奉召还临安(今浙江杭州)为秘书监,冬,以焕章阁学士头衔,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当时,宋金两国每逢年节,皇帝生辰等,照例派遣使臣,作礼节性的互贺,对方则有接伴使迎送陪伴。杨万里此行是取道镇江北去的。这两首诗就是他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所作。

诗人杨万里资料

鉴赏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诗人杨万里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和李天麟·学诗须透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