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更新时间:2017-04-01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酬和友人裴迪而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全诗感情深挚,语言浅白,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推心置腹,荡气回肠,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格,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初春。当时裴迪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寄了一首诗《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https://www.gushilai.com/gushi/hepeididengshuzhoudongtingsongke41.html
注释
⑴裴(péi)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唐朝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⑵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种的梅。南朝梁何逊为官在扬州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诗兴:作诗、吟诗的兴致或情绪。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诗:“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⑶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钱谦益云:“天监六年,(梁建安王)迁使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则逊为建安王记室,正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诗。
⑷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雪:喻指梅。梅花色白,故以雪为喻。
⑸春:一作“花”。可:一作“更”。可自由:言恰好有闲情逸致,可观赏梅花。
⑹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喻年老。言幸而未折梅见寄,免我起岁暮之感。
⑺若为(wéi):怎堪。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乡:一作“春”。
⑻江边:浣花溪边。垂垂:渐渐。耶律楚材《和渔阳赵光祖》诗之二:“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发(fā):指花开放。
⑼朝(zhāo)夕:时时,经常。《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白话译文
蜀州东亭,盛放官梅,你勃发诗兴,写出动人的诗篇,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以免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堪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