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洞庭》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张孝祥古诗:浣溪沙·洞庭更新时间:2018-05-14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官船晚泊时景象,写出了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随着视野的转换,又展示出另一番情趣,并描绘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最后以景语收结,耐人寻味。该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词人留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注释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②旗梢(shāo):旗尾。
③红蓼(liǎo):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④缬(xié):眼发花。纹缬,即“缬纹”,眼花。这句指红蓼遍布水湾,使人眼花缭乱。
⑤白鱼:传说周武王渡河,有白鱼跃人武王舟中,武王便取来祭祀。玉刀:白鱼的尾。
⑥夜凉船影浸疏星:指水中的倒影,深夜船影浸泡在疏星之中。
白话译文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诗人张孝祥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人,卜居明州鄞县。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二十四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 查看详情>>

诗人张孝祥作品: 《送谢梦得归昭武》 《寄题向彦绩史君采菊堂》 《南歌子·俭德仁诸族》 《浣溪沙·日暖帘帏春画长》 《次东坡先生韵》 《和蔡济忠溪上》 《赠周义山子季隐》 《去临川书西津渔家》 《将至池阳呈鲁使君》 《张钦夫笋脯甚佳秘其方不以示人戏遣此诗

《浣溪沙·洞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